魏主曹睿任命张合为先锋,与司马懿一同出征;同时命令辛毗、孙礼二人率领五万兵马,前去援助曹真。二人领命后,即刻出发。
司马懿率领二十万大军,出关后扎下营寨。他把先锋张合唤到帐中,说道:“诸葛亮一生行事谨慎,从不贸然行动。要是换作我来用兵,早就从子午谷直取长安,能节省不少时间了。他并非没有这样的谋略,只是担心有所闪失,不愿冒险。如今他必定会从斜谷出兵,来夺取郿城。若要夺取郿城,必然会分兵两路,其中一路去攻打箕谷。我已经发出檄文,命令曹真(字子丹)坚守郿城,若敌军来犯,切勿出战;又让孙礼、辛毗截断箕谷的道口,若敌军到来,便出奇兵攻击。” 张合问道:“那么将军打算从何处进兵呢?” 司马懿说:“我向来知道秦岭西边有一条路,名叫街亭;旁边有一座城,叫列柳城。这两处都是汉中的咽喉要地。诸葛亮认为曹真没有防备,必定会从这里进军。我和你直接夺取街亭,这样距离阳平关就不远了。诸葛亮若知道我们截断了他的街亭要道,断绝了他的粮道,那么陇西一带就无法安稳守住,他必然会连夜撤回汉中。他若撤兵,我就带兵从小路出击,定能大获全胜;若他不撤兵,我就把各处小路全部用土石垒断,派兵守住。一个月没有粮草,蜀兵都会饿死,诸葛亮必定会被我擒获。” 张合恍然大悟,拜倒在地,说道:“都督真是神机妙算啊!” 司马懿又说:“话虽如此,诸葛亮可不像孟达那般容易对付。将军作为先锋,切不可贸然前进。要传令给众将,沿着山西的道路,远远地进行哨探。如果没有伏兵,才可以前进。若是疏忽大意,必定会中了诸葛亮的计谋。” 张合领命,带兵出发。
在祁山寨中,孔明忽然接到新城侦察兵的报告。孔明急忙将侦察兵唤进来询问,侦察兵禀报道:“司马懿日夜兼程,只用了八日就赶到了新城,孟达措手不及。又有申耽、申仪、李辅、邓贤作为内应,孟达最终被乱军所杀。如今司马懿撤兵回到长安,见过魏主后,与张合一同带兵出关,前来抵御我们的军队。” 孔明大惊,说道:“孟达做事不够机密,死是必然的。如今司马懿出关,必定会夺取街亭,截断我们的咽喉要道。” 于是问道:“谁敢带兵去守卫街亭?” 话还没说完,参军马谡便说:“我愿意前往。” 孔明说:“街亭虽小,却关系重大。倘若街亭失守,我们的大军可就全完了。你虽然精通谋略,但此地既没有城郭,也没有险阻,防守起来极为困难。” 马谡说:“我自幼熟读兵书,对兵法颇为了解。难道连一个街亭都守不住吗?” 孔明说:“司马懿可不是一般人,还有先锋张合,那可是魏国的名将,我担心你不是他们的对手。” 马谡说:“别说司马懿、张合,就算曹睿亲自前来,我又有什么可惧怕的!如果有差错,甘愿斩杀我全家。” 孔明说:“军中无戏言。” 马谡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 孔明答应了他,马谡于是写好军令状呈了上去。孔明说:“我给你二万五千精兵,再派一员上将协助你。” 随即唤来王平,吩咐道:“我向来知道你行事谨慎,所以才把这重任托付给你。你要小心谨慎地守住此地,下寨必须选在要道之处,让贼兵急切之间无法偷越。安营完毕后,就绘制出营地四周及八方的地理形状图本来给我看。凡事都要商议妥当后再行动,不可轻率。如果守住此地没有危险,那就是夺取长安的第一大功。千万要记住!” 二人拜别孔明,带兵出发。
孔明心中思量,担心二人有失,又唤来高翔,说:“街亭东北方向有一座城,叫列柳城,那里有一条偏僻的小路,可以屯兵扎寨。我给你一万兵马,前往那座城屯扎。一旦街亭有危险,你就带兵去救援。” 高翔领命而去。孔明又想,高翔不是张合的对手,必须得有一员大将在街亭右侧屯兵,才能防备,于是唤来魏延,让他带领本部兵马在街亭后面屯扎。魏延说:“我作为前部,理应率先破敌,为何把我安置在这安闲之地?” 孔明说:“前锋破敌,那是偏将的职责。如今让你去接应街亭,守住阳平关的冲要道路,这可是汉中的咽喉之地,是重大的任务,怎么能说是安闲呢?你不要轻视此事,坏了我的大事。一定要小心在意!” 魏延听后十分高兴,带兵而去。孔明这才稍稍安心,接着唤来赵云、邓芝,吩咐道:“如今司马懿出兵,与以往不同。你们二人各带一军从箕谷出发,作为疑兵。如果遇到魏兵,或者交战,或者不交战,目的是惊扰他们。我亲自统领大军,从斜谷直接夺取郿城。若能拿下郿城,长安就可攻破了。” 二人领命出发。孔明让姜维担任先锋,大军从斜谷进发。
马谡、王平二人带兵来到街亭,查看了地势。马谡笑着说:“丞相为何如此多心?这偏僻之地,魏兵怎么敢来!” 王平说:“虽然魏兵不敢来,但我们可以在这五路总口下寨,让军士砍伐树木做成栅栏,以便长久防守。” 马谡说:“在当道下寨可不是好地方。此处旁边有一座山,四面都不相连,而且树木繁茂,这可是天赐的险要之地,可以在山上屯军。” 王平说:“参军错了。如果在当道屯兵,筑起城垣,贼兵就算有十万,也无法偷越。如今若放弃这要路,在山上屯兵,倘若魏兵突然到来,四面围住,我们用什么计策来保住自己呢?” 马谡大笑道:“你真是妇人之见!兵法上说:凭高视下,势如劈竹。如果魏兵来了,我让他们片甲不留!” 王平说:“我多次跟随丞相征战,每到一处,丞相都会详细指教。如今看这座山,乃是绝地。如果魏兵截断我们的汲水之道,军士们不战自乱。” 马谡说:“你别乱说!孙子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魏兵断绝我们的汲水之道,蜀兵岂有不拼死一战的道理?这样一来,一人可当百人。我熟读兵书,丞相很多事情都要问我,你为何要阻拦我?” 王平说:“如果参军要在山上下寨,可以分一部分兵给我,我在山西面另设一个小寨,形成掎角之势。倘若魏兵来了,也能相互呼应。” 马谡没有听从。
忽然,山中的百姓成群结队地飞奔而来,报告说魏兵已经到了。王平想要离去。马谡说:“你既然不听我的命令,那就给你五千兵马,你自己去下寨。等我打败了魏兵,到丞相面前,你可别想分功劳!” 王平带兵在离山十里的地方下寨,绘制好营地的图本,连夜派人去禀报孔明,详细说明了马谡在山上下寨的情况。
司马懿在城中,让次子司马昭去探听前路的情况:如果街亭有兵防守,就按兵不动。司马昭奉命探察了一番,回来见父亲说:“街亭有兵把守。” 司马懿叹息道:“诸葛亮真是神人,我比不上他啊!” 司马昭笑着说:“父亲为何如此灰心丧气?孩儿料想街亭很容易就能夺取。” 司马懿问:“你怎么敢说出这样的大话?” 司马昭说:“孩儿亲自去侦察,看到当道并没有寨栅,敌军都屯扎在山上,所以知道可以攻破。” 司马懿大喜,说:“如果敌军果真在山上,那真是上天助我成功啊!” 于是换了衣服,带领一百多骑兵亲自去查看。当晚,天空晴朗,月色明亮,他们一直来到山下,围绕着山巡查了一遍,才返回。马谡在山上看到了,大笑道:“他们要是有命,就别来围山!” 传令给众将:“如果敌军来了,只要看到山顶上红旗挥动,就从四面下山出击。”
司马懿回到寨中,派人打听是哪位将领带兵守卫街亭。回报说:“是马良的弟弟马谡。” 司马懿笑着说:“徒有虚名,不过是个庸才罢了!孔明用这样的人,怎么能不误事!” 又问:“街亭左右还有其他军队吗?” 侦察兵报告说:“离山十里的地方有王平安营。” 司马懿于是命令张合带领一军,挡住王平的来路。又让申耽、申仪带领两路兵包围那座山,先截断山上的汲水道路,等蜀兵自己大乱,然后再趁机攻击。当夜,各项调度安排妥当。
第二天清晨,张合带兵先往山后去了。司马懿率领大军一拥而上,把山四面围得水泄不通。马谡在山上望去,只见魏兵漫山遍野,旌旗飘扬,队伍十分严整。蜀兵见了,全都吓得胆战心惊,不敢下山。马谡挥动红旗,可是军将们你推我让,没有一个人敢动。马谡大怒,斩杀了两名将领。众军惊恐万分,只得努力下山去冲击魏兵。魏兵却稳如泰山,一动不动。蜀兵又退回山上。马谡见事情不妙,便让军队紧紧守住寨门,只等外面的救兵。
王平见魏兵到来,带兵杀了过来,正好遇到张合。两人交战了数十回合,王平因兵力薄弱,抵挡不住,只得退去。魏兵从辰时把蜀军围困到戌时,山上无水,士兵们没有食物,寨中大乱。到了半夜时分,山南的蜀兵大开寨门,下山投降了魏兵。马谡无法制止。司马懿又让人在山边放火,山上的蜀兵更加混乱。马谡料想守不住了,只得带着残兵败将从山西面杀出去,逃奔而去。司马懿故意放开一条大路,放过马谡。背后张合带兵追来。追到三十多里的时候,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杀出,放过马谡,拦住了张合。张合一看,原来是魏延。魏延挥刀纵马,直取张合。张合掉转马头就跑。魏延带兵追赶,想要夺回街亭。追到五十多里的时候,一声喊起,两边伏兵齐出,左边是司马懿,右边是司马昭,从后面包抄到魏延的背后,把魏延困在垓心。张合又杀了回来,三路兵合在一起。魏延左冲右突,无法脱身,折损了大半兵力。正在危急之时,忽然一彪军杀了进来,原来是王平。魏延大喜,说:“我有救了!” 二将合兵一处,奋力拼杀一阵,魏兵才退去。
二人急忙奔回营地,却发现营中都是魏兵的旌旗。申耽、申仪从营中杀出。王平、魏延径直奔向列柳城,去投奔高翔。此时,高翔得知街亭失守,便带领列柳城的全部兵马,前来救援。正好遇到魏延、王平二人,听他们诉说了前面发生的事情。高翔说:“不如今晚去劫魏寨,再夺回街亭。” 当时,三人在山坡下商议妥当。等到天色将晚,兵分三路。魏延带兵先行,径直来到街亭,却不见一人,心中十分疑惑,不敢轻易前进,便潜伏在路口等候。忽然,高翔的兵到了,二人都说不知道魏兵在哪里。正没主意的时候,又不见王平的兵到。忽然一声炮响,火光冲天,战鼓震地,魏兵一齐杀出,把魏延、高翔围在垓心。二人来回冲突,无法脱身。忽然听到山坡后喊声如雷,一彪军杀了进来,原来是王平,救了高翔和魏延,三人径直奔向列柳城。等到奔到城下的时候,城边早有一军杀到,军旗上写着 “魏都督郭淮” 字样。原来郭淮和曹真商议,担心司马懿独占全功,于是派郭淮来夺取街亭。郭淮听说司马懿、张合已经成功,便带兵径直袭击列柳城。正好遇到三人,双方展开了一场大战。蜀兵伤亡惨重。魏延担心阳平关有失,急忙和王平、高翔向阳平关奔去。
郭淮收拢好兵马,对身边的人说:“虽说我没拿下街亭,可夺取了列柳城,这也算是大功一件。” 于是带着队伍直奔列柳城下叫门。忽然,城上一声炮响,旗帜纷纷竖起,正中间一面大旗上写着 “平西都督司马懿”。司马懿站在悬空板上,靠着护心木栏杆,大笑着说:“郭伯济,你来得怎么这么晚呀?” 郭淮十分惊讶,说道:“仲达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上你!” 于是进了城。两人见面后,司马懿说:“如今街亭已失,诸葛亮肯定要撤兵。你赶紧和曹真星夜追击。” 郭淮听从了他的话,出城而去。司马懿叫来张合,说道:“曹真、郭淮怕我独占大功,所以来夺取这座城池。我并非一心只想成功,只是运气好罢了。我估计魏延、王平、马谡、高翔这些人,肯定先去占据阳平关了。我要是去夺取阳平关,诸葛亮肯定会在后面追杀,那就中了他的计。兵法说:归师勿掩,穷寇莫追。你从小路抄到箕谷去退兵。我自己带兵抵挡斜谷的蜀军。要是他们败逃,别正面阻拦,在半道截住就行,这样蜀军的辎重就能全部缴获。” 张合领命,带着一半兵马离开了。司马懿下令:“直接去夺取斜谷,从西城进军。西城虽是个偏僻的小县城,却是蜀军屯放粮草的地方,也是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的总路。要是拿下这座城,三郡就能收复。” 于是,司马懿留下申耽、申仪守列柳城,自己率领大军向斜谷进发。
再说孔明自从派马谡等人去守街亭后,心里一直忐忑不安。突然,有报告说王平派人送来了营地的图本。孔明把来人叫进来,身边的人呈上了图本。孔明在书案上拆开一看,猛地一拍桌子,大惊道:“马谡太无知了,这是要坑害我们的军队啊!” 身边的人问:“丞相为什么这么吃惊?” 孔明说:“我看这图本,他没守住要路,却在山上扎营。要是魏兵大批到来,把四面围起来,切断汲水的道路,不用两天,军队自己就乱了。要是街亭失守,我们还能往哪儿撤?” 长史杨仪上前说:“我虽然没什么本事,但愿意替马幼常去守街亭。” 孔明把安营的方法,一条一条详细地告诉杨仪。杨仪正要出发,忽然又有报告说马谡来了,说:“街亭、列柳城都丢了!” 孔明跺脚长叹道:“大事不妙啊!这是我的过错!” 急忙叫来关兴、张苞,吩咐道:“你们二人各带三千精兵,从武功山的小路走。要是遇到魏兵,别正面猛攻,只管击鼓呐喊,装作疑兵吓唬他们。他们自然会逃走,也别去追。等大军都撤完了,就往阳平关去。” 又让张冀先带军去修理剑阁,为撤退做准备。还秘密传令,让大军悄悄收拾行装,准备启程。又命令马岱、姜维断后,先埋伏在山谷中,等各路军队都撤完了,再收兵。又派心腹之人,分路通知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官吏和百姓,都撤到汉中。还派心腹到冀县接来姜维的母亲,送到汉中。
孔明安排妥当后,先带着五千士兵去西城县搬运粮草。突然,十几次有飞马前来报告,说:“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正朝着西城蜂拥而来!” 当时,孔明身边没有其他大将,只有一群文官,所带的五千士兵,已经分了一半先去运粮草了,城里只剩下二千五百人。众官员听到这个消息,全都大惊失色。孔明登上城楼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朝着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把所有旌旗都藏起来,士兵们各自守住城墙的哨位,要是有擅自走动、大声喧哗的,一律斩首!大开四个城门,每个城门安排二十个士兵,扮成百姓打扫街道。魏兵来了,谁都不许乱动,我自有办法。” 说完,孔明披上鹤氅,戴上纶巾,带着两个小童,抱着一张琴,来到城上的敌楼前,靠着栏杆坐下,焚香弹琴。
司马懿的前军侦察到城下,看到这般情景,都不敢进城,急忙报告给司马懿。司马懿笑着,不太相信,于是让三军停下,自己骑着快马远远地观望。果然看见孔明坐在城楼之上,面带微笑,焚香弹琴。左边有一个童子,捧着宝剑;右边有一个童子,拿着拂尘。城门内外,有二十多个百姓,低着头打扫街道,旁若无人。司马懿看了之后,心中十分疑惑,回到中军,让后军当作前军,前军当作后军,朝着北山路撤退。次子司马昭说:“难道是诸葛亮没兵了,才故意摆出这副样子?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呢?” 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从不冒险。现在他大开城门,肯定有埋伏。我们的军队要是进城,就中了他的计。你们哪里懂得这些?赶紧退兵。” 于是,两路魏兵全都退走了。
孔明见魏军远去,拍着手大笑。众官员都十分惊愕,问孔明:“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如今带着十五万精兵来到这里,见到丞相就马上退兵,这是为什么呢?” 孔明说:“他料定我一生谨慎,肯定不会冒险;看到这副模样,怀疑有伏兵,所以就退走了。我不是故意冒险,实在是迫不得已才用这招。他肯定会带着军队往山北的小路走。我已经让关兴、张苞二人在那里等候了。” 众人都惊叹佩服,说:“丞相的计谋,神鬼莫测。要是我们,肯定会弃城逃走。” 孔明说:“我们只有二千五百人,要是弃城逃走,肯定跑不远,还不得被司马懿抓住?” 后人有诗称赞道:“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说完,孔明拍手大笑,又说:“我要是司马懿,肯定不会退兵。” 于是下令,让西城的百姓跟着军队撤到汉中,因为他料到司马懿肯定还会再来。就这样,孔明离开西城,朝着汉中而去,天水、安定、南安三郡的官吏和百姓也陆续赶来。
司马懿朝着武功山的小路撤退。忽然,山坡后面喊杀声连天,鼓声震地。司马懿回头对两个儿子说:“我要是不跑,肯定中了诸葛亮的计。” 只见大路上有一支军队杀来,军旗上写着 “右护卫使虎冀将军张苞”。魏兵吓得纷纷丢盔弃甲,四散而逃。没走多远,山谷中又传来震天的喊声,鼓角齐鸣,前面一面大旗上写着 “左护卫使龙骧将军关兴”。山谷中回声阵阵,不知道有多少蜀兵。再加上魏兵心里本来就害怕,不敢久留,只得把辎重全都丢下逃走了。关兴、张苞二人都遵照孔明的命令,不敢追击,缴获了不少军器粮草后就回去了。司马懿见山谷中到处都有蜀兵,不敢走大路,于是又回到街亭。
这时,曹真听说孔明退兵,急忙带兵追赶。山背后一声炮响,蜀兵漫山遍野地冲了出来,为首的大将是姜维、马岱。曹真大吃一惊,急忙退兵,先锋陈造已经被马岱斩杀。曹真带着残兵狼狈地逃回。蜀兵连夜都撤回汉中。
再说赵云、邓芝在箕谷道中设下伏兵。听说孔明传令回军,赵云对邓芝说:“魏军知道我们退兵,肯定会来追击。我先带一支军队埋伏在后面,你带着士兵打着我的旗号,慢慢撤退。我会一步步护送你们。”
郭淮带兵再次回到箕谷道中,叫来先锋苏顒,吩咐道:“蜀将赵云,英勇无敌。你要小心提防,他们的军队要是撤退,肯定有计谋。” 苏顒满不在乎地说:“都督要是肯接应,我一定能生擒赵云。” 于是带着前部三千士兵,冲进箕谷。眼看就要追上蜀兵,只见山坡后面闪出一面红旗,上面写着 “赵云” 两个白字。苏顒急忙收兵后退。没走几里路,喊声大震,一支军队突然杀出,为首的大将挺枪跃马,大喝道:“你认识赵子龙吗!” 苏顒大惊,说:“怎么这里又有个赵云?”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就被赵云一枪刺死在马下。其余的士兵四处溃散。赵云慢慢前进,背后又有一支军队赶来,是郭淮的部将万政。赵云见魏兵追得紧,就勒住马,挺着枪,站在路口,等着来将交锋。这时蜀兵已经走远了三十多里。万政认出是赵云,不敢上前。赵云一直等到天色黄昏,才拨转马头,缓缓前进。郭淮的军队赶到,万政说赵云还是那么英勇,所以不敢靠近。郭淮传令让军队赶紧追击,万政带着几百名骑兵追了上去。走到一片大树林时,忽然听到背后一声大喝:“赵子龙在此!” 吓得魏兵从马上掉下来的有一百多人,其他人都越过山岭逃走了。万政硬着头皮来迎战,被赵云一箭射中头盔上的缨子,吓得跌进了山涧里。赵云用枪指着他说:“我饶你一条性命,回去告诉郭淮,让他快来!” 万政捡回一条命,跑了回去。赵云护送着车仗和人马,朝着汉中而去,一路上没有任何遗失。曹真、郭淮收复了三郡,把功劳都归到自己身上。
司马懿分兵前进。这时,蜀兵都已经撤回汉中。司马懿带着一支军队又来到西城,他询问留下来的居民和山里隐居的人,都说孔明在城里只有二千五百士兵,又没有武将,只有几个文官,根本没有埋伏。武功山的百姓告诉他:“关兴、张苞,各自只有三千士兵,在山里来回呐喊,击鼓吓唬人,并没有其他军队,也不敢真的厮杀。” 司马懿听了,后悔不已,仰天长叹道:“我比不上诸葛亮啊!” 于是安抚了各处的官员和百姓,带兵回到长安,朝见魏主曹睿。曹睿说:“今天又收复了陇西各郡,都是你的功劳。” 司马懿上奏说:“现在蜀兵都在汉中,还没有全部剿灭。我请求带领大军全力攻打蜀地,来报答陛下。” 曹睿非常高兴,让司马懿马上出兵。这时,朝堂上有一个人站出来上奏说:“我有一计,足以平定蜀国,使吴国归降。” 正是:蜀中将相方归国,魏地君臣又逞谋。不知道献计的人是谁,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