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妙药也难医治冤业造成的病症,横财不会让命定穷苦的人富裕。
做亏心事会折损平生的福气,行为短浅上天会让其一生贫困。
自己生事招来麻烦莫要埋怨,害人终会害己休要嗔怒不平。
得到便宜时不要过度欢喜,报应远在儿孙近在自身。
话说黄信骑上马,手中横握着那口丧门剑。刘知寨也骑着马,身上披挂着一些戎装,手里拿着一把叉。那一百四五十名军汉和寨兵,各自拿着缨枪棍棒,腰下都带着短刀利剑。两边鼓声响起,一声锣鸣,押解着宋江和花荣往青州而去。众人离开了清风寨,走了不过三四十里路,前面出现一座大片的林子。刚走到山边,前头的寨兵指着说:“林子里有人在偷看。” 众人都停下了脚步。黄信在马上问道:“为什么不走了?” 军汉回答:“前面林子里有人窥视。” 黄信喝道:“别管他,继续走!” 等渐渐靠近林子前,只听到当当的二三十面大锣一起响了起来,那些寨兵们顿时慌了手脚,只想赶紧逃走。黄信喝道:“站住!都给我摆开阵势!” 又喊道:“刘知寨,看好囚车。” 刘高在马上吓得说不出话来,嘴里只是念叨:“救苦救难天尊!我马上许下十万卷经,修建三百座寺庙,救救我!” 吓得脸像成了精的冬瓜,一会儿青,一会儿黄。
黄信毕竟是个武官,多少有些胆量,便拍马向前查看,只见林子西边,整齐地走出三五百个小喽啰,个个身强力壮,面容凶恶,眼神凶狠,头上裹着红巾,身穿衲袄,腰间悬挂利剑,手里拿着长枪,很快就把这一行人围住了。林子里跳出三个好汉,一个穿青色衣服,一个穿绿色衣服,一个穿红色衣服,都戴着一顶销金万字头巾,各自挎着一口腰刀,还拿着一把朴刀,挡住了去路。中间的是锦毛虎燕顺,上首是矮脚虎王英,下首是白面郎君郑天寿。三个好汉大声喝道:“来往的人都给我站住!留下三千两买路黄金,就放你们过去。” 黄信在马上大声喝道:“你们这些家伙别太无礼,镇三山在此!” 三个好汉瞪大了眼睛,大声喝道:“就算你是镇万山,也得留下三千两买路黄金!没有的话,就别想过去。” 黄信说:“我是上司派去办理公事的都监,哪有什么买路钱给你们?” 那三个好汉笑着说:“别说你只是个上司的都监,就是赵官家的车驾经过,也得留下三千贯买路钱。要是没有,就把这些公差留下,等你凑了钱来赎。” 黄信大怒,骂道:“强贼竟敢如此放肆!” 喝令左右擂鼓鸣锣,自己拍马舞剑,直冲向燕顺。三个好汉一起挺起朴刀,迎战黄信。黄信见三个好汉一起围攻他,在马上奋力拼斗了十回合,却怎么也抵挡不住他们三人。况且刘高是个文官,又不敢向前,看到这情形,只想逃走。黄信担心被他们三人抓住,坏了自己的名声,只得骑着马,快速跑回原路。三个头领挺着朴刀追了过来。黄信哪里还顾得上众人,独自飞马奔回清风镇去了。
众军汉见黄信往回跑,立刻大喊一声,扔下囚车,四散逃走了。只剩下刘高,见情况不妙,慌忙勒转马头,连抽三鞭。那马刚要跑,就被小喽啰拉起的绊马索绊倒,刘高从马上摔了下来。众小喽啰一拥而上,抓住了刘高,抢走了囚车,打开了车门。花荣已经掀开了自己的囚车,跳了出来,挣断了绑他的绳索,又打碎了囚车,救出了宋江。早有几个小喽啰绑了刘高,还抢了他骑的马,另外还有三匹拉车的马。他们剥下刘高的衣服,给宋江穿上,先把马送上山去。这三个好汉和花荣以及小喽啰们,把赤条条的刘高绑了,押回山寨。原来,这三位好汉因为不见宋江回来,派了几个能干的小喽啰下山,到清风镇上打听消息,听人说:“都监黄信以扔酒杯为信号,抓住了花知寨和宋江,用囚车押着,送往青州。” 因此,他们得知消息后,带着人马,绕了个大圈子,抄到这条大路上,预先截断了去路。小路上也派人守候。就这样,他们救了宋江和花荣,抓住了刘高,都回到山寨。
当天晚上上山时,已经是二更时分,众人都到聚义厅上相聚。请宋江、花荣在中间坐定,三个好汉在对面相陪,一面准备酒食招待。燕顺吩咐:“让孩儿们各自去喝酒。” 花荣在厅上感谢三个好汉,说道:“花荣和哥哥多亏三位壮士救了性命,报了冤仇,这份恩情难以报答。只是花荣还有妻子、妹妹在清风寨中,肯定被黄信捉去了,这可怎么救他们呢?” 燕顺说:“知寨放心,料想黄信不敢轻易捉拿你的家眷,就算要捉,也得从这条路经过。我们三兄弟明天就下山去,把你的家眷和妹妹带回来给你。” 随即派小喽啰下山,先去打探消息。花荣谢道:“太感谢壮士们的大恩了!” 宋江接着说:“先把刘高那家伙给我带过来。” 燕顺马上说:“把他绑在将军柱上,剖腹挖心,给哥哥庆祝。” 花荣说:“我亲自下手,宰了这小子!” 宋江骂道:“你这家伙!我和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你为什么听信那个不贤的妇人来害我?今天把你抓住,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花荣说:“哥哥何必跟他啰嗦!” 说着,拿刀往刘高的心窝里一剜,把那颗心献到宋江面前。小喽啰们把刘高的尸首拖到一边。宋江说:“今天虽然杀了这个无耻之徒,但那个淫妇还没杀,出不了这口恶气!” 王矮虎马上说:“哥哥放心,我明天就下山去捉那个妇人,这次可得让我处置她。” 众人都大笑起来。当夜喝完酒,各自休息。第二天起来,众人商议攻打清风寨的事。燕顺说:“昨天孩儿们走得太累了,今天让他们休息一天,明天一早再下山也不迟。” 宋江说:“有道理。用兵讲究的就是人马强壮,养精蓄锐,不能太匆忙。”
不说山寨里在整顿兵马,准备出发,且说都监黄信独自骑马奔回清风镇上的大寨内,马上点齐寨兵人马,严守四边的栅门。黄信写了申状,派两个教军头目飞马向慕容知府报告。知府听说军情紧急,连夜升厅,看了黄信的申状:“花荣造反,勾结清风山强盗,清风寨危在旦夕。事情紧急,望早日派遣良将,保卫地方。” 知府看了大惊,立刻派人去请青州指挥司总管本州兵马的秦统制,赶紧来商议军情大事。这人原本是山后开州人,姓秦,名明。因为他性格急躁,声音像雷霆一样,所以人们都叫他霹雳火秦明。他祖上是军官出身,使一条狼牙棒,有万夫不当之勇。秦明接到知府的传唤,直接来到府里见知府。两人互相施礼后,慕容知府拿出黄信的紧急申状,让秦统制看。秦明大怒道:“这些强盗竟敢如此无礼!大人不必担忧,我马上起兵,不抓住这些贼寇,誓不回来见大人!” 慕容知府说:“将军要是行动迟缓,恐怕这些贼寇会去攻打清风寨。” 秦明回答:“这事怎么敢延误,我现在就连夜点齐人马,明天一早就出发。” 知府非常高兴,急忙安排酒肉干粮,先送到城外,准备犒赏军队。秦明听说花荣造反,顿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气冲冲地上马,奔到指挥司,点起一百名马军、四百名步军,先让他们出城集合,布置好后就出发。
再说慕容知府先在城外的寺院里蒸好了馒头,摆好大碗,烫好了酒。每个士兵发三碗酒,两个馒头,一斤熟肉。刚准备好,就看见军马出城了。看那军马,排列得十分整齐。但见:
一列列旌旗像火焰一样,一根根戈戟像麻林一样。阵势按照八卦排列,宛如长蛇,实在是让鬼神都感到震惊害怕。长枪闪烁着绿沉紫焰,旗帜飘拂着绣带红霞,马蹄声交错杂乱。天地间充满杀气,胜负到底会属于谁呢?
当天清早,秦明布置好军马,出城集合完毕,带领的军队红旗上大大地写着 “兵马总管秦统制”,然后领兵出发。慕容知府看到秦明全副武装出城,果然是无比英勇。但见:
头盔上的红缨像烈焰般飘动,锦袍像被鲜血染红的猩猩。狮蛮宝带束着金色的腰带。云根靴是绿色的,龟背铠堆积着银色。坐下的马如同獬豸一般,狼牙棒上密密麻麻地嵌着铜钉。发怒时两眼圆睁。性格如同霹雳火,真是一员虎将秦明。
当下,霹雳火秦明骑着马出城,看到慕容知府在城外犒赏军队,急忙让军汉接过兵器,下马和知府相见。施礼完毕,知府敬了一杯酒,嘱咐总管道:“多留意,早奏凯歌。” 犒赏完军队,放起信炮。秦明辞别知府,飞身上马,摆开队伍,催促军兵,大刀阔斧地直奔清风寨而来。原来,清风镇在青州的东南方向,从正南去清风山更近,可以早点到达山北的小路。
再说清风山寨里的小喽啰把情况打探得清清楚楚,报告上山来。山寨里的众好汉正准备去攻打清风寨,就听到报告说:“秦明率领兵马过来了!” 众人面面相觑,都感到十分震惊。花荣说:“大家先别慌。自古兵临城下,必须拼死抵抗。让小喽啰们吃饱酒饭,都听我的安排。先全力抵抗,再用计谋取胜,如此这般,怎么样?” 宋江说:“好计策!就照这样办。” 当时,宋江和花荣先定下计策,就叫小喽啰们各自去准备。花荣选了一匹好马,一副衣甲,把弓箭和铁枪都收拾好,等候行动。
再说秦明率领着兵马来到清风山下,在离山十里的地方扎下营寨。第二天五更天,军士们就起来做饭,吃完饭后,放了一个信炮,便径直朝着清风山进发。他们选了一处空旷的地方,摆开人马,敲响战鼓。这时,只听见山上锣声震天,一彪人马如飞般冲下山来。秦明勒住马,横着狼牙棒,瞪大了眼睛望去,只见众多小喽啰簇拥着小李广花荣下山而来。到了山坡前,一声锣响,队伍整齐地列成阵势。花荣骑在马上,手持铁枪,朝着秦明行了个礼。秦明大声喝道:“花荣,你祖祖辈辈都是将门之子,身为朝廷命官,朝廷让你担任知寨,掌管一方之地,享受国家俸禄,哪里亏待你了,你却去勾结贼寇,背叛朝廷?我今日特地来捉拿你,识相的就赶紧下马受缚,省得我动手弄脏了手脚。就你这点能耐,又算得了什么!” 花荣陪着笑脸说道:“总管大人,请听我解释:我花荣怎么会背叛朝廷呢?实在是刘高那家伙无中生有,公报私仇,把我逼得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投,只能暂且在这里躲避。还望总管大人明察,救我脱困。” 秦明说道:“你还不赶紧下马受缚,还等什么?别在这儿花言巧语,蛊惑军心。” 随即喝令左右两边擂鼓,自己挥动狼牙棒,朝着花荣直冲过去。花荣大笑一声,喝道:“秦明,你这家伙原来是不识好歹。我念你是上司,你还真以为我怕你不成!” 说着便纵马挺枪,迎战秦明。两人就在清风山下展开厮杀,这可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双方都使出了浑身解数。这两个将军的比试,只见:
犹如一对南山猛虎,又似两条北海苍龙。龙发怒时头角峥嵘,虎争斗时爪牙狰狞。虎的爪牙狰狞,像银钩紧咬锦毛团;龙的头角峥嵘,如铜叶在金色树上振摇。你来我往,点钢枪一刻不停;枪来棒往,狼牙棒招数繁多。狼牙棒当头劈下,离头顶只有分毫之差;点钢枪用力刺来,距心坎只差半指之遥。使点钢枪的花荣,威风凛凛,直逼斗牛;舞狼牙棒的秦明,怒气冲天,好似雷电爆发。一个是扶持社稷的天蓬将,一个是整顿江山的黑煞神。
当下,秦明和花荣两人交手,斗了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花荣连斗了这么多回合后,故意卖了个破绽,拨转马头朝着山下的小路跑去。秦明大怒,立刻追了上来。花荣把枪挂在了事环上,勒住马,左手拿起弓,右手抽出箭,拉满弓,扭过身子,朝着秦明的盔顶射去,只一箭,正中盔顶,射落了斗大的那颗红缨,就好像是给秦明报了个信。秦明吃了一惊,不敢再向前追赶,猛地拨回马头,刚要转身去追赶其他人,却见那些小喽啰一哄而上,都跑上山去了。花荣也从另一条路回到山寨去了。
秦明见他们都跑散了,心中更加恼怒,说道:“这些草寇太无礼了!” 喝令鸣锣擂鼓,沿着山路往山上进发。众军齐声呐喊,步军率先上山。转过两三个山头,只见上面擂木、炮石、灰瓶、金汁,从险峻的地方纷纷砸打下来。走在前面的士兵来不及后退,一下子就被打倒了三五十个,众人只得又退下山来。秦明是个性子急躁的人,心头怒火燃烧,哪里还能按捺得住,带领着军马,绕着山寻找上山的路。一直寻到中午时分,只见西北边锣声响起,树林中闪出一队红旗军。秦明带领着人马追过去时,锣声却停了,红旗军也不见了踪影。秦明看那路,根本没有正路,全是几条砍柴的小路,而且还被乱树折木交叉着挡住了路口,根本无法上山。正准备派军汉去开路,这时军汉来报告说:“东山边锣声响起,又有一队红旗军出来了。” 秦明带领着人马,飞快地奔到东山边查看,可是锣声又不响了,红旗军也消失得无影无踪。秦明骑着马在四下里寻找路径,却发现所有砍柴的小路都被乱树折木堵住了。这时,探事的士兵又来报告:“西边山上锣声又响了,红旗军又出现了。” 秦明拍马又奔到西山边查看,却又不见一个人,红旗也没了。秦明是个急性子,气得恨不得把牙齿都咬碎。正在西山边恼怒不已的时候,又听到东山边锣声震耳欲聋,急忙带着人马又赶到东山边查看,可还是不见一个贼汉,红旗也没了。秦明气得胸脯都快气炸了,又想驱赶军汉上山寻找路径,这时只听到西山边又传来喊叫声。秦明怒气冲天,带着大批兵马朝着西山边赶去,在山上山下查看,却一个人也没看到。秦明喝令军汉从两边寻找上山的路。其中一个军人禀报说:“这里都不是正路,只有东南方向有一条大路可以上山。要是只在这里寻找上山的路,恐怕会有危险。” 秦明听了,说道:“既然有那条大路,那就连夜赶过去。” 于是带领着一行军马朝着东南角奔去。
眼看着天色渐渐晚了,众人又走得人困马乏,好不容易赶到山下,正准备扎营做饭,只见山上突然火把通明,锣鼓齐鸣。秦明更加恼怒,带领着四五十名马军,跑上山来。只见山上树林里,乱箭纷纷射下来,又有一些军士被射伤。秦明只得回马下山,让军士们赶紧做饭。刚点起火,只见山上有八九十把火光,呼啸着冲了下来。秦明急忙带领军队去追赶,可是火把一下子全都熄灭了。当夜虽然有月光,但被阴云笼罩,不太明亮。秦明怒不可遏,便让军士们点起火把,去烧那些树木。这时,只听到山嘴上鼓笛之声响起。秦明纵马上山查看,只见山顶上点着十几支火把,照见花荣陪着宋江,正在上面饮酒。秦明看了,心中怒火无处发泄,勒住马在山下大骂。花荣回应道:“秦统制,你不必如此焦躁,先回去好好休息。我明天和你一决雌雄,分个胜负便是。” 秦明大声喊道:“反贼,你有种就下来!我现在就和你大战三百回合,然后再做计较!” 花荣笑着说:“秦总管,你今天劳累了一天一夜,就算我赢了你,也不算本事。你先回去,明天再来。” 秦明越发恼怒,只管在山下叫骂。本想寻找上山的路,却又害怕花荣的弓箭,所以只能在山坡下叫骂。正在叫骂的时候,只听到自己的军队里传来喊叫声。秦明急忙回到山下查看,只见这边山上,火炮、火箭一起发射下来。背后二三十个小喽啰分成一群,在黑影里用弓弩射箭。众军马大喊一声,都拥到那边山侧的深坑里躲避。此时已经是三更时分。众军马正在躲避弩箭的时候,只叫苦不迭,上游突然滚下水来,一行人马都被困在溪里,各自挣扎求生。能够爬上河岸的,都被小喽啰用挠钩抓住,活捉上山去了;爬不上岸的,都淹死在溪里。
且说秦明此时怒气冲天,脑袋都快气炸了。这时,他看到侧边有一条小路,便拨转马头,朝着山上冲去。没走三五十步,人和马一起掉进了陷坑里。两边埋伏着的五十个挠钩手,立刻把秦明拉了上来,剥去了他浑身的战袄衣甲、头盔和兵器,用绳索绑了,把马也救了上来,然后都押解到清风山上去。原来,这一系列的圈套,都是花荣和宋江定下的计策。先派小喽啰,有的在东边,有的在西边,把秦明引诱得人困马乏,站立不稳。预先又用土布袋堵住两条溪流的水,等到夜深的时候,把人马逼赶到溪里,然后从上面放水下来,那湍急的水流就把军马都给收拾了。你说秦明带出来的五百人马怎么样了呢?一大半都淹死在水中,丢了性命;被生擒活捉的有一百五十多人,还夺了七八十匹好马,没有一个人逃回去。后来,秦明又在陷马坑里被活捉了。
当下,一行小喽啰把秦明押解到山寨里,这时已经是天亮了。五位好汉坐在聚义厅上,小喽啰把绑着的秦明押到厅前。花荣见了,连忙从交椅上跳下来,走到厅下,亲自解开秦明身上的绳索,把他扶到厅上,然后跪地磕头。秦明慌忙还礼,说道:“我是被你们擒获的人,任由你们把我碎尸万段,为什么还要向我行礼呢?” 花荣跪下说道:“小喽啰们不懂规矩,冒犯了大人,还请恕罪!” 随即让人拿来衣服给秦明穿上。秦明问花荣道:“这位为首的好汉是谁?我在这清风山没见过他。” 花荣说:“这位是我的哥哥,郓城县的押司宋江。这三位是山寨的寨主,燕顺、王英、郑天寿。” 秦明说:“这三位我倒是认识。这位宋押司,莫不是人称山东及时雨的宋公明?” 宋江回答道:“正是小人。” 秦明连忙下拜道:“久闻大名,没想到今日能与义士相见!” 宋江也慌忙还礼。秦明见宋江腿脚不方便,便问道:“兄长为何腿脚不便?” 宋江便把自己从离开郓城县开始,一直到被刘知寨拷打的事情,从头到尾对秦明说了一遍。秦明听了,只是摇头说道:“要是只听一面之词,不知道会误了多少事!容我回州里去,把这件事告诉慕容知府。” 燕顺挽留秦明暂且住几天,随即让人杀牛宰马,摆下筵席设宴款待。那些被抓到山上的军汉,都被安置在山后的房间里,也给他们酒食招待。秦明喝了几杯酒,站起身来说道:“众位壮士,既然你们好意不杀我,就把我的盔甲、马匹、兵器还给我,让我回州里去吧。” 燕顺说:“总管此言差矣。你带领的青州五百兵马都没了,你怎么回得去州里?慕容知府怎么会不怪罪你呢?不如暂且在这荒山草寨住些时日。这里虽然简陋,但也能安身,在这里落草,大家一起论秤分金银,穿整套的衣服,不比受那些当官的气强多了?” 秦明听了,走下厅来说道:“我秦明生是大宋的人,死是大宋的鬼。朝廷让我做到兵马总管,还兼任统制使官职,又没有亏待我,我怎么肯做强人,背叛朝廷呢?你们要是想杀我,就动手吧,休想让我顺从你们。” 花荣赶忙走下厅来,拉住秦明说道:“秦兄长息怒,听小弟说几句。我也是朝廷命官之子,也是被逼迫无奈才落到这般田地。总管既然不肯落草,我们怎么会强迫你呢?只是请你先稍坐片刻,等宴席结束了,小弟把你的衣甲、头盔、鞍马、军器都还给你。” 秦明哪里肯坐。花荣又劝道:“总管昨晚劳神费力了一天一夜,人都受不了,何况那匹马,怎么也得喂饱了再走吧?” 秦明听了,心里寻思:“他说得也有道理。” 于是又回到厅上,坐下来喝酒。那五位好汉轮番敬酒,陪着秦明说话。秦明一来身体疲惫,二来经不住众好汉的劝说,便开怀畅饮,喝醉了,被扶到帐房里休息。这里众人便各自去做事,暂且不表。
且说秦明这一觉,一直睡到第二天辰时才醒。他一骨碌爬起来,洗漱完毕,便打算下山。众好汉纷纷挽留道:“总管,先吃了早饭再动身,我们送您下山。” 秦明是个性急之人,一心只想赶紧下山。众人赶忙准备了些酒食招待他,又取出头盔、衣甲给秦明穿戴好,牵过那匹马,连同狼牙棒,先让人在山下等候。五位好汉一同送秦明下山,道别之后,将马匹和兵器交还给他。秦明跨上马,手持狼牙棒,趁着天色大亮,离开清风山,取道向青州疾驰而去。
行到离青州还有十里路的时候,正好是巳时前后,远远望去,只见烟尘弥漫,路上却不见一个行人。秦明见状,心中顿时有了八分疑虑。等他来到城外一看,原本数百户人家的地方,如今已被烧成一片白地,瓦砾堆中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被杀的男女老少,不计其数。秦明见状,大为震惊。他策马在瓦砾场上奔到城边,大声呼喊开门,却见城门边的吊桥高高拉起,城墙上站满了军士,旌旗招展,还摆放着擂木和炮石。秦明勒住马,大声喊道:“城上的人,放下吊桥,让我进城!” 城上早有人认出是秦明,立刻擂起战鼓,大声呼喊。秦明叫道:“我是秦总管,为何不让我进城?” 只见慕容知府站在城上的女墙边,大声呵斥道:“反贼!你怎如此不知羞耻!昨夜你带人马来攻打城池,杀了许多无辜百姓,又烧了许多房屋,今日竟然还敢来哄骗城门。朝廷何曾亏待过你,你这恶徒为何做出这般不仁之事!我已派人上奏朝廷,早晚将你捉拿,把你碎尸万段!” 秦明大声喊道:“大人,您误会了。秦明因折损了人马,又被那些人捉上山去,刚刚才逃脱,昨夜何曾来攻打城池?” 知府喝道:“我怎会认错你的马匹、衣甲、兵器和头盔!城上众人分明看见你指挥那些强盗杀人放火,你如何抵赖!就算你战败被擒,为何五百军人竟无一人逃回来报信?你如今想骗开城门接走家小,可你的妻子今日一早已经被杀了。你若不信,看这首级!” 军士们用长枪挑起秦明妻子的首级,让秦明看。秦明是个性急之人,看到妻子首级,顿时气得胸膛都要炸裂,却又无从辩解,只能叫苦不迭。城上弩箭如雨点般射下,秦明只得躲避,只见遍野的火焰仍未熄灭。
秦明掉转马头,在瓦砾场上气得恨不得寻个地方一死了之。他在心里琢磨了许久,最终还是纵马返回原路。没走十来里,只见林子里涌出一伙人马,为首的五匹马上,坐着五个好汉,不是别人,正是宋江、花荣、燕顺、王英和郑天寿,后面还跟着一二百个小喽啰。宋江在马上欠身问道:“总管为何不回青州,独自一人要去哪里?” 秦明听了,怒气冲冲地说:“不知是哪个天杀的、该千刀万剐的贼,假扮成我去攻打城池,烧毁百姓房屋,杀害无辜良民,还害死了我一家老小,让我如今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投,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我若找到那人,定要把这条狼牙棒砸个粉碎!” 宋江赶忙说道:“总管息怒。既然夫人已遭不幸,无妨,小人自会为总管做媒。我有个好主意,还请总管随我们回去,这里不便细说,且到山寨里再告知。一起走吧。” 秦明无奈,只得跟着他们,再次回到清风山。
一路上无话,很快就到了山亭前,众人下马。一同走进山寨,小喽啰已经在聚义厅上摆好了酒果菜肴。五个好汉邀请秦明上厅,都请他坐在中间。五个好汉齐齐跪下,秦明连忙还礼,也跪在地上。宋江开口说道:“总管莫怪。昨日留总管在山上,总管执意不肯,是宋江定下这条计策:让小卒扮成总管模样,穿上您的衣甲、头盔,骑着那匹马,横着狼牙棒,直奔青州城下,指挥强盗杀人;燕顺、王矮虎带领五十多人助战,假装是总管回家接家小。所以才杀人放火,先断了总管回青州的念头。今日众人特来请罪!” 秦明听了,心中怒火中烧,真想和宋江等人拼命,但又暗自思量。一来他觉得这或许是上界星辰的安排;二来众人对他以礼相待,软困于他;三来他也怕打不过众人,因此只好咽下这口气,说道:“你们弟兄虽说是好意留我秦明,只是这手段也太狠了些,害了我妻小一家性命!” 宋江答道:“不这样做,兄长怎能死心塌地留下。虽然嫂嫂不幸离世,但宋江得知花知寨有个妹妹,十分贤惠,宋江愿意做媒,备好财礼,让她给总管做妻子,如何?” 秦明见众人如此敬重自己,这才放心归顺。众人都请宋江坐在中间,秦明坐在上首,花荣在旁边,另外三个好汉依次而坐,大家大吹大擂,饮酒商议攻打清风寨一事。秦明说:“这事容易,不劳各位弟兄费心。黄信那人归我管辖,二来他的武艺是我所教,三来我们关系最好。明日我便先去叫开栅门,用一番话劝他入伙投降,顺便接走花知寨的家眷,抓住刘高的婆娘,为仁兄报仇雪恨,当作我的进见之礼,如何?” 宋江大喜道:“若得总管如此慷慨相助,那真是太好了!” 当天筵席结束,各自休息。第二天一早,众人起来吃过早饭,都披挂整齐。秦明上马,率先下山,拿起狼牙棒,直奔清风镇而去。
再说黄信自从来到清风镇,安顿好镇上军民,点齐寨兵,日夜提防,牢牢守住栅门,又不敢出战,多次派人打探消息,却一直不见青州派兵前来支援。这天,只听有人来报:“栅门外有秦统制独自一人骑马前来,叫开栅门。” 黄信听了,立刻上马飞奔到门边查看,果然看到一人一骑,并无随从。黄信便下令打开栅门,放下吊桥,迎接秦总管进来,一直来到大寨公厅前,秦明下马。请上厅叙礼之后,黄信问道:“总管为何单人独骑来到这里?” 秦明先说起自己损兵折将的事,接着说:“山东及时雨宋公明仗义疏财,结交天下好汉,谁人不敬重他。如今他就在清风山上,我这次也在山寨入伙了。你又没有家小拖累,为何不听我劝,也去山寨入伙,省得受那些文官的气?” 黄信回答道:“既然恩官在那里,黄信岂敢不从。只是此前从未听说宋公明在山上,如今却提起及时雨宋公明,他从何处来到山寨的?” 秦明笑道:“就是你前日押解的郓城虎张三。他怕说出真名惹来官司,所以只说自己是张三。” 黄信听了,跺脚说道:“若是小弟早知道是宋公明,路上就把他放了!当时一时考虑不周,只听了刘高的一面之词,险些害了他性命。” 秦明和黄信正在公廨内商量出发之事,只见寨兵来报:“有两路军马敲着锣鼓,杀奔镇上来了。” 秦明和黄信听了,都上了马,前去迎战敌军。来到栅门边一看,只见尘土漫天,杀气腾腾。正是:两路军兵向镇上奔来,一行人马从山上下来。究竟秦明、黄信如何迎战来军,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