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手握貔貅号令新,睦州谈笑定妖尘。
全师大胜势无敌,背水调兵真有神。
殄灭渠魁如拉朽,解令伪国便称臣。
班班青史分明看,忠义公明志已伸。
话说当下关胜等四位将领,骑着快马,率领军队迅速杀到乌龙岭上,正好与石宝的军马相遇。关胜在马上大声怒喝:“贼将,怎敢杀害我的弟兄!” 石宝见是关胜,心中胆怯,无心恋战,连忙退上岭去。此时,指挥白钦却上前迎战关胜,两匹马交错,兵器并举。两人激战不到十个回合,乌龙岭上突然又响起鸣锣收军的声音。关胜见状,没有继续追赶。岭上的军兵顿时乱作一团。原来,石宝一直只顾在岭东厮杀,却没料到岭西童枢密已率领大队人马,奋力杀上岭来。宋军中的大将王禀,立刻与南兵指挥景德展开激战。两人你来我往,斗了十多个回合,王禀瞅准时机,将景德斩于马下。
紧接着,吕方、郭盛率先朝着山上冲去,想要夺取岭隘。然而,他们还没跑到岭边,山头上突然飞下一块大石头,郭盛连人带马被砸死在岭边。在岭东的关胜,远远望见岭上大乱,心知岭西已有宋兵杀上,急忙召集众将,一起杀上山去。宋军两面夹攻,岭上顿时陷入混战。吕方恰好遇到白钦,两人立刻展开厮杀。他们交手不到三个回合,白钦一枪刺来,吕方敏捷地一闪,白钦的枪从吕方肋下刺了个空。而吕方的戟也被白钦拨得倒横。两人在马上都无法充分施展兵器,索性都扔掉手中武器,在马上相互揪住。偏偏此时他们身处山岭险峻之处,马匹根本站立不稳。两人用力过猛,结果连人带马都滚下了岭去,这两位将领就这样死在了岭下。
这边关胜等众将弃马步行,全都杀上岭来。此时两面都是宋兵,已经成功杀到岭上。石宝见两边都无路可逃,担心被活捉受辱,便抽出劈风刀自刎而死。宋江的众将成功夺取了乌龙岭关隘,关胜急忙派人将这个消息告知宋先锋。
睦州上游方向,又有军马杀来,与关胜等人上下夹攻。江里水寨中的四个水军总管,见乌龙岭已失,睦州也已沦陷,纷纷弃船,逃到江对岸。结果被隔岸的百姓生擒了成贵和谢福,并将他们押送到睦州献给宋军。翟源和乔正则趁乱逃走,不知去向。宋兵大队人马回到睦州,宋江得知消息后,出城迎接童枢密和刘都督入城。众人屯驻安营完毕,宋江出榜安抚百姓,让他们恢复正常的生活。投降的南兵不计其数。宋江将仓库里的粮米全部分发给百姓,让他们各自回归本业,重新成为良民。之后,宋江下令将水军总管成贵、谢福剖腹取心,用来祭祀兄弟阮小二、孟康,以及在乌龙岭阵亡的所有将佐,让这些死去的英灵都能得到祭奠。接着,宋江又让李俊等水军将佐,带领众多船只,把俘获的贼首和伪官,押送到张招讨的军中。
宋江又见折损了吕方、郭盛,心中惆怅不已,于是按兵不动,等待卢先锋的兵马,准备一同攻取清溪。有诗为证:
古睦封疆悉已平,行宫滚滚火烟生。
几多贼将俱诛戮,准拟清溪大进兵。
且不说宋江在睦州屯驻的情况,再说副先锋卢俊义,自从在杭州分兵之后,统领三万人马,本部下有正偏将佐二十八员,带领军队取山路朝着杭州进发。他们经过临安镇钱王故都,来到了昱岭关前。把守昱岭关的,是方腊手下的一员大将,绰号小养由基的庞万春,他是江南方腊国里箭术最为高超的人。庞万春还带着两员副将,一个叫雷炯,一个叫计稷。这两个副将都能拉开七八百斤劲弩,而且各自擅长使用一枝蒺藜骨朵。他们手下共有五千人马。三人牢牢守住昱岭关隘,得知宋兵分拨副先锋卢俊义率领军队前来,早已准备好了应对的器械,只等宋军靠近。
且说卢先锋的军马渐渐靠近昱岭关前。当日,卢俊义先派史进、石秀、陈达、杨春、李忠、薛永六员将校,带领三千步军,前去侦察。当时,史进等六将都骑着战马,其余的都是步军,他们一路缓缓哨探到关下,却一个敌军都没撞见。史进在马上心中起疑,便和众将商议。话还没说完,他们已经来到关前。抬头一看,只见关上竖着一面彩绣白旗,旗下站着小养由基庞万春。庞万春看到史进等人,大笑起来,骂道:“你们这伙草贼,只配在梁山泊里待着,靠着宋朝招安的诰命过日子,怎么敢跑到我这国土里来逞强!你们可曾听说过我小养由基的名字?我听说你们这伙人里有个叫小李广花荣的,叫他出来,和我比比箭法。先让你们见识一下我的神箭!”
话刚说完,“嗖” 的一箭射出,正中史进,史进当即落马。其他五将急忙一起上前救起史进,上马就往回跑。这时,山顶上一声锣响,左右两边的松树林里,万箭齐发。五员将顾不得史进,各自拼命逃命。转过山嘴,对面两边山坡上,一边是雷炯,一边是计稷,弩箭像雨点般射来。纵然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躲避这般密集的箭矢。可怜梁山的六员将佐,就这样命丧于此。史进、石秀等六人,一个都没能逃脱,全都被射死在关下。
三千步卒,最后只剩下一百多个小军逃了回来,向卢先锋报告了此事。卢俊义听后大惊失色,如痴如醉,愣了半晌。神机军师朱武赶忙劝谏道:“如今先锋如此烦恼,恐怕会耽误大事。我们可以再商量一个计策,去夺取关隘,斩杀贼将,报此仇恨。” 卢俊义说:“宋公明兄长特意分给我这么多将校,可如今还没打赢一场,却先折损了六员大将,而且三千军卒,只剩下一百多人回来。这样下去,我有何颜面去歙州与兄长相见!”
朱武回答道:“古人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们都是中原山东、河北一带的人,不擅长水战,所以失了地利。必须找到当地的乡民给我们指引路径,才能了解这里山路的曲折情况。” 卢先锋说:“军师说得极是。那派谁去侦察路径比较好呢?” 朱武道:“依我看,可以派鼓上蚤时迁去。他擅长飞檐走壁,适合去山中探路。” 卢俊义随即让人叫来时迁。时迁领命后,带上干粮,佩上腰刀,离开营地出发了。有诗为证:
六位统军俱射死,三千步卒尽销亡。
欲施妙计勍强寇,先使时迁去探详。
且说时迁朝着山的深处走去,一心寻找路径。走了半天,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他来到一个地方,远远望见有一点明亮的灯光。时迁心想:“有灯光的地方肯定有人家。” 于是趁着夜色,摸到灯光处一看,原来是一座小小的庵堂,里面透出灯光。时迁来到庵前,悄悄钻了进去。只见里面有一个老和尚正在坐着诵经。时迁便敲响了老和尚的房门,老和尚让一个小行者来开门。时迁进到里面,立刻向老和尚行礼。
老和尚说道:“客官不必行礼。如今正是万马千军厮杀的地方,你怎么会走到这里?” 时迁回答道:“实不相瞒,师父,小人是梁山泊宋江部下的偏将时迁。如今奉圣旨前来剿收方腊,没想到昨晚被昱岭关上的守将用乱箭射死了我们六员首将,我们没办法过关,所以特意派我来寻找道路,探听有没有小路可以过关。我从深山旷野一路寻到这里,还望师父能指点迷津,若有小路能偷偷越过关去,我一定重重报答。”
老和尚说:“这里的百姓都被方腊残害,没有一个不怨恨他的。老僧也是靠村里的百姓施主施舍斋粮维持生计。如今村里的人都逃散了,老僧无处可去,只能在这里等死。今日幸好天兵降临,百姓有福了。将军来剿灭这些贼人,为民除害,老僧原本不敢多嘴,就怕被贼人知道。但既然是天兵派来的头目,我多说几句也无妨。这里并没有路可以直接过关,要一直走到西山岭边,才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到关上,只是恐怕最近也被贼人用石块堵住了,过不去。”
时迁问道:“师父,既然有这条小路能通到关上,那不知道能不能直接通到贼人的寨子里?” 老和尚说:“这条小路一直能通到庞万春的寨后,下了岭就是过关的路。只是恐怕贼人已经用大石块把路堵住了,很难过去。” 时迁说:“没关系。既然有路径,不怕他们堵住,我自有办法。既然如此,我已经知道路的方向了,小人回去报告主将,到时再来酬谢师父。” 老和尚说:“将军见到外人时,可别说老僧多嘴。” 时迁说:“小人是个心思缜密的人,不会说出师父的。” 有诗为证:
破庵深院草萧萧,老衲幽栖更寂寥。
指引时迁知向导,剪除方腊若刍荛。
当日,时迁告别老和尚,径直回到营地,向卢先锋报告了此事。卢俊义听后非常高兴,马上请军师商议夺取关隘的计策。朱武说:“如果真有这样一条路径,那就太好了,拿下这昱岭关简直易如反掌。再派一个人和时迁一起去,完成这件大事。” 时迁问:“军师要办什么大事?” 朱武说:“最要紧的是放火放炮。需要你们带上火炮、火刀、火石,到贼人的寨后放起号炮,这就是你要做的大事。”
时迁说:“既然只是要放火、放炮,没有别的事,那就不用再派别人和我一起去了,就我自己去就行。就算再派一个人,也跟不上我飞檐走壁的速度,反而会耽误时间。而且我去那边行事,你们这边怎么及时赶到关边呢?” 朱武说:“这倒容易。贼人的埋伏只能用一次。我如今不管他们有没有埋伏,只要在路上遇到树木茂密的地方,就放火烧,任他们设伏也不怕。” 时迁说:“军师的见解真是高明。” 当下,时迁收拾好火刀、火石和引火煤筒,用包袱背着火炮,来向卢先锋告辞后便出发了。卢俊义让时迁带上二十两银子和一石米,送给老和尚,还派了一个军校挑着一同前往。
当日午后,时迁带着那个挑米的军校,沿着原来的路径,再次来到庵堂。见到老和尚后,时迁恭敬地说:“主将先锋向您多多拜谢,送上这些微薄的礼物。” 说着,便把银子和米粮都交给了老和尚。老僧欣然收下。时迁吩咐小军自行回营,然后再次向老和尚请求:“希望您能指引我路径,让小行者带我去吧。” 老和尚说道:“将军稍等,夜深了再去,白天去恐怕会被关上的人察觉。” 说完,便准备了晚饭款待时迁。
到了夜里,老和尚让小行者带路:“送将军到那边后,你就立刻回来,千万别让人察觉到。” 当时,小行者领着时迁,离开了草庵,朝着深山之中的小路走去。他们穿越树林,翻过山岭,一路上攀爬藤葛,行走在数里长的山间小径和野坡之上。此时月色微明,天气有些昏暗。来到一处山岭,这里险峻异常,石壁高耸。远远望去,有一个小小的路口,岭岩上堆满了大石,被砌成高高的墙壁,将道路阻断,根本无法通行。小行者说:“将军,已经能看到关隘了,那堆着石块的墙壁那边就是。翻过那石壁,就有大路了。” 时迁说:“小行者,你回去吧,我已经知道路该怎么走了。” 小行者便转身回去了。
时迁施展起他飞檐走壁、跳篱越墙的高超本领,那些石壁对他来说,轻松便攀爬了过去。朝着东边前行时,只见林木之中,半边天都被映得通红。原来是卢先锋和朱武等人拔营起寨,一路上放火烧林,朝着关隘赶来。他们先派了三五百军人,在路上清理尸首,沿着山边放火开路,让敌军的埋伏军兵无处藏身。昱岭关上的小养由基庞万春,得知宋兵放火烧林开路,说道:“这是他们的进兵之法,想让我们的伏兵无法施展。我们只需牢牢守住此关,任他们有多大能耐,也别想过去!” 他望见宋兵渐渐靠近关下,便带着雷炯、计稷,一同来到关前守护。
却说时迁一步步悄悄摸到关上,爬上一棵大树的顶端,伏在枝叶茂密的地方。他看到庞万春、雷炯、计稷等人都手持弓箭、踏弩,埋伏在关前,只等宋兵到来。只见宋兵一路放着火冲了过来。中间林冲、呼延灼骑在马上,在关下大骂:“贼将,怎敢抗拒天兵!” 南军的庞万春等人正要放箭射击,却没料到,时迁早已在关上。时迁悄悄地从树上溜下来,转到关后,看到有两堆柴草。他立刻摸进柴草堆里,取出火刀、火石,点燃火种,把火炮放在柴堆上。他先用一些硫黄、焰硝点燃那边的草堆,接着又点燃了这边的柴堆。随后,他点燃火炮,带着火种,直接爬上关隘的屋脊。此时,两边柴草堆里的火同时燃烧起来,火炮发出震天动地的声响。关上的众将顿时大乱,士兵们大喊大叫,只顾四处奔逃,哪里还有心思迎敌。庞万春和两个副将急忙跑到关后救火,时迁就在屋脊上又放起炮来。火炮的威力巨大,震得关屋都摇晃起来,吓得南兵纷纷扔掉刀枪弓箭、衣袍铠甲,全都朝着关后逃窜。时迁在屋上大声喊道:“已经有一万宋兵先过关了,你们还不赶紧投降,免你们一死!” 庞万春听了,吓得魂飞魄散,只是跺脚。雷炯、计稷更是吓得呆若木鸡,动弹不得。林冲、呼延灼率先冲上山顶,很快就赶到了关顶。众将都争着抢在前面,一起追过关去三十多里,追上了南兵。孙立生擒了雷炯,魏定国活捉了计稷,唯独庞万春逃脱了。宋兵还擒获了大半南军士兵。至此,宋兵成功占领了昱岭关,在关上屯驻了人马。
卢先锋拿下昱岭关后,重重地奖赏了时迁。他下令将雷炯、计稷在关上剖腹取心,用来祭奠史进、石秀等六人,并收拾他们的尸骸,葬在关上。其余敌军的尸首,则全部火化。第二天,卢先锋与诸将披挂上马。一方面行文向张招讨申报收复昱岭关的消息;另一方面,率领军队继续前进,沿着山路追赶,顺利通过关隘,一直来到歙州城边安营扎寨。
原来,歙州的守御由皇叔大王方垕负责,他是方腊的亲叔叔。与他一同守城的,还有两位大将,他们都被封为文职,共同守护歙州。一位是尚书王寅,一位是侍郎高玉。他们统领着十数员战将,屯驻两万军队,坚守着歙州城。王尚书原本是本州山里的石匠出身,擅长使用一条钢枪,坐下骑着一匹名叫转山飞的好马。这匹马登山渡水,如履平地。高侍郎则是本州士人的后代,会使一条鞭枪。因为这两人颇通文墨,方腊便加封他们为文职官爵,掌管兵权之事。小养由基庞万春兵败回到歙州,径直来到行宫,向皇叔面奏道:“由于当地百姓泄密,引诱宋兵从小路偷越过关,导致我军士卒离散,难以抵挡。” 皇叔方垕听后勃然大怒,喝骂庞万春道:“这昱岭关是歙州最为要紧的屏障,如今被宋兵突破,他们早晚就会打到歙州,我们该如何迎敌?” 王尚书上奏道:“主上暂且息怒。自古道:非干征战罪,天赐不全功。如今殿下可暂且免去庞将军的罪责,让他立下军令状,保证必胜,然后派他领军先行出战,击退宋兵。如果不能取胜,就将两罪并罚。” 方垕觉得有理,便拨给他五千军马,让庞万春出城迎敌,并要求得胜后回来复命。有诗为证:
雷厉风飞兵似虎,翻江腾地马如龙。
宋江已得重关隘,僭窃何烦待战攻。
且说卢俊义度过昱岭关之后,催兵迅速赶到歙州城下。当日,他与诸将一起,从上下两个方向攻打歙州。城门打开,庞万春率领军队出城迎战。两军各自摆开阵势,庞万春出到阵前挑战。宋军队里欧鹏骑马而出,手持一根铁枪,与庞万春展开交战。两人交手不到五个回合,庞万春佯装败走,欧鹏一心想要立头功,纵马追赶。庞万春突然转过身,背对着欧鹏射出一箭。宋将欧鹏武艺高强,伸手便将箭接住。原来,欧鹏没想到庞万春会放连珠箭。欧鹏接住一箭后,放心大胆地继续追赶。这时,弓弦声响,庞万春又射出第二支箭,欧鹏躲避不及,中箭落马。城上的王尚书、高侍郎见庞万春射中欧鹏,使其落马,庞万春得胜,便率领城中军马,一同冲杀出来。宋军抵挡不住,大败而回,退回三十里下寨,安营扎寨。
在清点兵将时,混乱之中又折损了菜园子张青。孙二娘见丈夫战死,命令手下军人寻得尸首火化,痛哭了一场。卢先锋看到这种情况,心中烦闷,思考着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和朱武商议道:“今日进兵,又折损了两员大将,这可如何是好?” 朱武道:“输赢胜败,本就是兵家常事;生死交锋,也是人之常情。今日贼兵见我们退回军马,必定会自恃其能,料想他们今晚肯定会乘势来劫营。我们可以将军马和众将分调开,四下埋伏,在中军绑几只羊,如此这般安排。” 于是,朱武让呼延灼率领一支军队在左边埋伏,林冲率领一支军队在右边埋伏,单廷圭、魏定国率领一支军队在背后埋伏,其余偏将则分别埋伏在四散的小路里。朱武叮嘱,夜间贼兵来时,以中军火起为信号,四下里各自捉人。卢先锋将这些安排都布置妥当,众将各自前去守备。
且说南国王尚书、高侍郎二人颇有些谋略,他们与庞万春等人商议后,向皇叔方垕建议道:“今日宋兵败退,退到三十多里外屯驻。他们营寨空虚,军马必然疲惫。我们何不顺势去劫营,必定能大获全胜。” 方垕说:“你们众官仔细商议,可行就去做。” 高侍郎说:“我和庞将军领兵去劫营,尚书与殿下则要紧守城池。” 当夜,二将披挂上马,率领军兵出发。行军途中,马摘下銮铃,军士口中衔枚,悄无声息地疾行,来到宋军寨栅前。他们看到营门没有关闭,南兵不敢贸然进去。起初,还能听到清晰的更点声,可过了一会儿,更鼓便敲得杂乱无章。高侍郎勒住马说:“不能进去。” 庞万春问道:“相公为何不进兵?” 高侍郎回答:“听他们营里更点混乱,其中必然有诈。” 庞万春说:“相公错了。今日他们兵败胆寒,肯定疲惫不堪,睡梦中打更,哪里能敲得清楚,所以才会混乱。相公何必多疑,只管杀进去就是。” 高侍郎说:“你说得也有道理。” 当下,他们催促军兵劫营,众人手持大刀阔斧,杀进营中。
二将进入寨门,一直冲到中军,却一个军将都没看到,只见柳树上绑着几只羊,羊蹄上拴着鼓槌,敲打着鼓,所以更点才会混乱。两将意识到劫了个空寨,心中顿时慌乱起来,急忙大喊:“中计了!” 转身便往外跑。此时,中军内突然火起。只见山头上炮声响起,又燃起大火,四下里伏兵纷纷杀出,一起围拢过来。两将冲开寨门拼命逃窜,正好迎面遇上呼延灼。呼延灼大喝:“贼将,还不快快下马受降,饶你不死!” 高侍郎心慌意乱,只想脱身,无心恋战。呼延灼赶上前去,双手挥动双鞭,重重地打在高侍郎头上,打碎了他半个天灵盖。庞万春则拼命冲破重围,得以逃脱性命。他正拼命逃跑时,没料到汤隆埋伏在路边,汤隆用钩镰枪一钩,将庞万春的马脚拖倒,把他活捉了。众将早已在山路里追杀南兵。到了天明,众人都回到寨中,卢先锋早已坐在中军帐内,随即对众人进行赏赐,这且按下不表。有诗为证:
贼寇乘虚夜劫营,岂知埋伏有强兵。
中军炮响神威振,混杀南军满歙城。
卢先锋下令清点本部将佐时,发现丁得孙在山路草丛中被毒蛇咬了脚,毒气侵入腹中,不幸身亡。卢先锋下令将庞万春剖腹剜心,用来祭奠欧鹏以及史进等人,并将庞万春的首级解送到张招讨的军中。第二天,卢先锋与诸将再次进兵到歙州城下,只见城门大开,城上没有旌旗飘扬,城楼上也不见军士。单廷圭、魏定国两人一心想要夺取头功,率领军队便杀进城去。后面中军的卢先锋赶到时,不禁叫苦,那二将已经冲进城门了。原来,王尚书见劫营的人马失利,便假装弃城而逃,在城门里挖了陷坑。单廷圭、魏定国二人勇猛有余,却少了些谋略,毫无防备地率先冲了进去,没想到连人带马都陷入了坑里。陷坑两边埋伏着长枪手和弓箭军士,他们一起上前,将两人戳杀,单廷圭和魏定国就这样死在了坑中。可怜圣水将军单廷圭和神火将军魏定国,今日竟命丧于土坑之中!卢先锋又见折损了两员大将,心中愤怒不已,急忙下令前部军兵,每人兜着土块进城,一面填平陷坑,一面与敌军激战。宋兵奋勇厮杀,将南兵人马杀倒,都填在了坑中。当下,卢先锋一马当先,跃马杀入城中,正好遇上皇叔方垕。两人交马只一回合,卢俊义因心中愤怒,施展平生威风,挥动朴刀,将方垕斩于马下。城中的军马打开城西门,突围而逃。宋兵众将齐心协力,向前剿捕南兵。
话说王尚书在败逃途中,恰好撞上李云,两人二话不说,当即展开厮杀。王尚书端起长枪,催马向前,而李云则徒步迎战。王尚书枪锋凌厉,战马飞驰,眨眼间便将李云撞倒在地。石勇见李云被冲翻,心急如焚,立刻冲上前去,想要救援。然而,王尚书手中的长枪犹如灵蛇出洞,神出鬼没,石勇哪里抵挡得住。两人交手几个回合后,王尚书瞅准时机,一枪刺出,结果了石勇的性命,石勇当场身亡。
此时,城里孙立、黄信、邹渊、邹润四位将领及时赶到,拦住王尚书厮杀。王寅毫无惧色,奋勇抵抗四位战将的围攻。激战正酣时,林冲也赶了过来。林冲可是沙场猛将,这一下,王寅就算有三头六臂,也难以抵挡五员虎将的合力攻击。众人一拥而上,乱枪将王寅戳杀。可怜南国尚书王寅,空有一身本领,今日却壮志难酬。五位将领砍下王寅的首级,飞马献给卢先锋。
卢俊义此时已在歙州城内的行宫安顿下来,安抚好百姓,张贴安民告示后,便将军马驻扎在城里。同时,他派人带着捷报去呈给张招讨,并修书一封,将消息传达给宋先锋,告知己方已进兵至此。
且说宋江等人率领的兵将在睦州屯驻,等待各路军马集齐,一同进攻贼人的巢穴。收到卢俊义的书信,得知歙州已被收复,军马已在城中驻扎,正等待进军,共同夺取贼巢。然而,宋江又听闻折损了史进、石秀、陈达、杨春、李忠、薛永、欧鹏、张青、丁得孙、单廷圭、魏定国、李云、石勇这一十三员将佐,心中悲痛万分,哀伤不已。
军师吴用劝慰道:“生死有命,皆是天数。主将不必过于伤心,伤了自己的身体,还是要以国家大事为重。” 宋江道:“道理虽如此,可怎能不让人伤感。想当初石碣天文上记载的一百零八人,谁能料到如今竟渐渐凋零,痛失这么多手足兄弟。” 吴用见宋江如此烦恼,又劝道:“可回书给卢先锋,约定日期,起兵攻打清溪县。”
暂且不说宋江给卢俊义回书约定进兵之事。且说方腊在清溪帮源洞中大设朝堂,与文武百官商议应对宋江用兵之策。这时,西州战败的残军回来禀报:“歙州已经沦陷,皇叔、尚书、侍郎都已阵亡。如今宋兵分两路杀来,攻打清溪。” 方腊听后大惊失色,立刻召集两班大臣商议对策。
方腊说道:“你们各位爱卿,都受了官爵,共同占据州郡城池,享受荣华富贵。岂料如今宋江的军马如狂风席卷而来,州城纷纷沦陷,如今只剩下清溪大内。现在听说宋兵分两路杀来,我们该如何迎敌?” 左丞相娄敏中出班启奏道:“如今宋兵已经逼近神州内苑,宫廷恐怕也难以保全。无奈我军兵微将寡,陛下若不御驾亲征,恐怕兵将们不肯尽心竭力向前杀敌。” 方腊道:“爱卿所言极是。”
随即,方腊传下圣旨:“命三省六部、御史台官、枢密院、都督府护驾,二营金吾、龙虎,以及大小官僚,都跟随寡人御驾亲征,与宋江决一死战。” 娄丞相又奏道:“派哪位将帅担任前部先锋合适呢?” 方腊道:“任命殿前金吾上将军、内外诸军都招讨皇侄方杰为正先锋,马步亲军都太尉、骠骑上将军杜微为副先锋,率领帮源洞大内护驾御林军一万五千人,战将三十余员,先行进发。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招军出征。”
原来,方杰是方腊的亲侄儿,正是歙州皇叔方垕的长孙。他听闻宋兵卢先锋杀了自己的祖父,正一心想要报仇,所以主动请缨担任前部先锋。方杰平日里勤奋习武,擅长使用一条方天画戟,有万夫不当之勇。而杜微原本是歙州山中的铁匠,擅长打造军器,也是方腊的心腹之人,他能使用六口飞刀,且擅长步战。方腊又另外下了一道圣旨,派御林护驾都教师贺从龙,调拨一万御林军,总督兵马,去抵挡歙州卢俊义的军马。有诗为证:
八郡山川已败倾,便驰黄屋特亲征。
宋江兵势无人敌,国破身亡是此行。
且不说方腊调兵遣将,分两处迎敌。先说宋江大队军马拔营起程,水陆并进,离开睦州,朝着清溪县进发。水军头领李俊等人,率领水军船只,沿着溪滩向上游行驶。
吴用与宋江并马而行,两人一边走一边商议。吴用说道:“此次前去攻打清溪帮源,恐怕贼首方腊察觉到风声,逃窜到深山旷野之中,到时候就难以擒获了。若想生擒方腊,押解到京师,面见天子,必须里应外合,还要有人认得方腊本人,才能将他擒获,同时也得知道方腊的行踪,不能让他逃脱。”
宋江道:“若要如此,必须使用诈降之计,将计就计,才能实现里应外合。之前柴进和燕青去做卧底,至今没有消息。这次派谁去合适呢?得找个擅长诈降的人。” 吴用道:“依我之见,不如让水军头领李俊等人,带着船里的粮米去诈降,这样他们才不会起疑。方腊那厮是山里的粗人,看到这么多粮米船只,怎会不收留呢!” 宋江道:“军师所言极是,见解高明。”
于是,宋江立刻叫来戴宗,传令他沿着水路前往李俊处,告知:“如此这般,让你们众将依计行事。” 李俊等人领了计策,戴宗便返回中军。
李俊让阮小五、阮小七扮作船家,童威、童猛扮作随行水手,驾驶着六十只粮船,船上都插着新换的献粮旗号,从大溪向上游驶去。快要到达清溪县时,只见上游早有南国战船迎面驶来,敌军一齐放箭。李俊在船上大声喊道:“别放箭,听我说话!我们都是前来投诚的,特地将粮米献给大国,接济军士,恳请收留。” 对面船上的头目见李俊等人的船上没有兵器,便停止放箭。派人上船询问详细情况,查看了船内的粮米后,便去禀报娄丞相,说李俊等人前来献粮投降。
娄敏中听后,传李俊上岸。李俊登岸后拜见娄丞相,行礼完毕,娄敏中问道:“你是宋江手下什么人?担任何种职务?此番为何来献粮投诚?” 李俊答道:“小人姓李名俊,原本是浔阳江上好汉,曾在江州劫法场救了宋江性命。他如今受了朝廷招安,做了先锋,却忘了我们从前的恩情,多次羞辱小人。如今宋江虽然占领了大国的州郡,但手下弟兄逐渐折损,所剩无几,他却还不知进退,威逼我们水军向前。因此,小人气不过,特地带着他的粮米船只,私自前来献给大国,投诚归附。”
娄丞相见李俊说得情真意切,便信以为真,带着李俊进宫朝见方腊,详细说明了献粮投诚之事。李俊见到方腊,再次行礼请安,奏明前事。方腊毫无疑虑,加封李俊为水军都总管,阮小五、阮小七、童威、童猛都封为水寨副总管,让他们暂且在清溪管理水寨、看守船只,并说道:“等寡人击退宋江的军马,回朝之时,另有赏赐。” 李俊拜谢后出宫,自去搬运粮米上岸,进仓交收,这暂且不提。有诗为证:
神谋妙算擒方腊,先遣行人假献粮。
指日宋军平大内,清溪花鸟亦凄凉。
再说宋江与吴用调兵遣将,派关胜、花荣、秦明、朱仝四位正将作为前队,率领军队直入清溪县界,正好遇上南国皇侄方杰。双方军兵各自摆开阵势。
南军阵上,方杰手持方天画戟,骑在马上,威风凛凛,杜微则步行跟在后面。杜微全身披挂铠甲,背后藏着五把飞刀,手中握着一口七星宝剑。两人来到阵前,宋江阵上,秦明率先出马,舞动狼牙大棍,直取方杰。方杰二话不说,两人便战在一处。
方杰年轻气盛,精神抖擞,手中的方天画戟使得精妙娴熟。他与秦明连斗了三十多个回合,难分胜负。方杰见秦明武艺高强,也使出浑身解数,丝毫不敢懈怠。两人斗得难解难分之时,秦明也全力以赴,不给方杰丝毫喘息之机。
然而,谁也没料到,杜微那厮在马后见方杰与秦明僵持不下,便从马后悄悄闪了出来,抽出飞刀,朝着秦明的脸上飞速掷去。秦明急忙躲避飞刀,却被方杰趁机用方天戟将他挑落马下,秦明当场死于非命。可怜霹雳火秦明,竟落得如此横死的下场。
方杰一戟刺死秦明后,却不敢贸然追过对阵。宋兵小将急忙用挠钩将秦明的尸首钩了回来。宋江得知折损了秦明,众人皆大惊失色。宋江一面让人准备棺椁收殓秦明的尸首,一面重新调遣军将出战。
且说方杰大获全胜,在阵前得意洋洋地高声叫嚷:“宋兵还有哪位好汉,快出来与我厮杀!” 宋江在中军听闻,急忙来到阵前。只见对阵方杰背后,便是方腊的御驾,也已来到军前摆开阵势。但见:
金瓜密布,铁斧齐排。方天画戟成行,龙凤绣旗作队。旗旄旌节,一攒攒绿舞红飞;玉镫雕鞍,一簇簇珠围翠绕。飞龙伞散青云紫雾,飞虎旗盘瑞霭祥烟。左侍下一带文官,右侍下满排武将。虽是诈称天子位,也须直列宰臣班。苟非啸聚山林,且自图王霸业。
南国阵中,只见九曲黄罗伞下,一匹玉辔逍遥马上,端坐着那个草头王子方腊。他是怎样的打扮呢?但见:
头戴一顶冲天转角明金幞头,身穿一领日月云肩九龙绣袍,腰系一条金镶宝嵌玲珑玉带,足穿一对双金显缝云根朝靴。
方腊骑着一匹银鬃白马,威风凛凛地来到阵前亲自督战。他瞧见宋江就在对面马上,当即下令方杰出战,目标直指宋江,企图将其擒获。这边宋兵众将也早已严阵以待,准备迎敌,一心想要拿下方腊。南军方杰正要出阵,突然,一匹快马飞驰而来,高声报道:“御林都教师贺从龙总督军马前往歙州救援,却被宋兵卢先锋活捉,敌军兵马四散逃窜,宋兵已经杀到山后了!”
方腊听闻此消息,大惊失色,急忙传下圣旨,命令收军,先保住大内要紧。当下,方杰让杜微压住阵脚,准备让方腊御驾先行,自己和杜微随后撤退。方腊的御驾回到清溪州界,便听到大内城中喊杀声震天,火光冲天,显然正在激烈交战。原来是李俊、阮小五、阮小七、童威、童猛在清溪城里趁机放起火来。方腊见状,赶忙率领大批御林军马来救援城中,双方陷入混战。宋江的军马见南兵退去,立刻随后追杀。追到清溪时,看到城中起火,知道是李俊等人依计行事,宋江急忙命令众将召集军马,分头杀入城中。此时,卢先锋的军马也已经过山,两下相互接应,配合得恰到好处。四面的宋兵一起夹攻清溪大内。宋江等诸位将领从四面八方杀入,各自奋力搜捕南军,很快便攻破了清溪城郭。好在有方杰率领军队保驾,方腊才得以被护送着逃向帮源洞。
宋江等大队军马全部进入清溪县。众将杀入方腊宫中,收缴了违禁的武器和大量金银宝物,仔细搜查了内里的库藏。随后,他们在殿上放起火来,将方腊的内外宫殿全部烧毁,府库中的钱粮也被搜刮一空。宋江会合卢俊义军马,屯驻在清溪县内,召集众将前来请功受赏。清点两处将佐时,发现长汉郁保四、女将孙二娘都被杜微的飞刀所伤,不幸身亡;邹渊、杜迁在马军中被踩踏而死;李立、汤隆、蔡福身受重伤,医治无效也相继离世;阮小五之前在清溪县已被娄丞相杀害。众将擒获了南国伪官九十二员,论功行赏完毕,只是娄丞相和杜微下落不明。宋江一面张贴榜文安抚百姓,一面将活捉的伪官押送到张招讨军前,斩首示众。后来有百姓来报:“娄丞相因为杀了阮小五,见大兵攻破清溪县,自知大势已去,在松林里上吊自杀了。” 而杜微那家伙,躲在他平日里相好的娼妓王娇娇家,被当地的社老发现后献给了宋军。宋江奖赏了社老,随后令人先取了娄丞相的首级,又让蔡庆将杜微剖腹剜心,用他的血来祭奠秦明、阮小五、郁保四、孙二娘,以及在攻打清溪过程中阵亡的众位将领。宋江亲自拈香祭祀完毕,第二天,与卢俊义一起率领军队,直抵帮源洞口,将其团团围住。
且说方腊在方杰的保驾下,退到帮源洞口的大内,屯驻人马,坚守洞口,拒不出战。宋江、卢俊义将军马围绕帮源洞团团围住,却一时想不出攻入的办法。此时的方腊在帮源洞内,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坐立不安,同样无计可施。两军就这样僵持了数日。方腊正在忧愁烦闷之际,忽然看见殿下有一位身着锦衣绣袄的大臣,俯伏在地,在金阶殿下启奏道:“我王,臣虽然才能有限,但深受主上您的圣恩,一直想报答却苦于无门。我平日里研习兵法,练就了一身武功,六韬三略略知一二,七纵七擒之法也有所学习。愿借主上一支军马,定能击退宋兵,复兴我邦国。不知圣意如何,恭请我王下诏旨定夺。” 方腊听后大喜,立即传下敕令,将山洞内府的兵马全部清点出来,让这位将领率领军队出洞,与宋江的军队对峙。此人尚未出战,已先显露出不凡的威风。
若不是方腊国中又冒出这个人来领兵,也就不会有接下来的故事:金阶殿下人头滚落,玉砌朝门鲜血飞溅。这一番争斗,最终扫清了贼人的巢穴,擒获了方腊,彰显了宋江等人的赫赫战功。究竟方腊国中出来领兵的是何人,且听下回分解。
此一回内,折了二十四员将佐:
吕方郭盛史进石秀陈达
杨春李忠薛永欧鹏张青
丁得孙单廷圭魏定国李云石勇
秦明郁保四孙二娘邹渊杜迁
李立汤隆蔡福阮小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