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唐僧师徒三人穿过树林往里面走去,只见呆子被紧紧地绑在树上,不停地叫嚷着,看起来痛苦极了。行者走上前,笑着调侃道:“好女婿啊!都这个时候了,还不起来感谢亲事,也不去师父那儿报喜,反倒在这儿像耍杂技一样卖艺呢!哼!你丈母娘呢?你老婆呢?瞧瞧你这被捆绑吊打般的女婿模样!” 呆子见行者这般数落自己,又羞又恼,只能咬着牙,强忍着疼痛,不敢再大声叫喊。沙僧见了,心里十分不忍,赶忙放下行李,上前解开绳索,把呆子救了下来。呆子满心羞愧,只能对着他们不停地磕头礼拜。这场景,正应了那《西江月》所写:
色乃伤身之剑,贪之必定遭殃。佳人二八好容妆,更比夜叉凶壮。只有一个原本,再无微利添囊。好将资本谨收藏,坚守休教放荡。
八戒赶忙用土堆起香台,朝着天空虔诚礼拜。行者问道:“你可认出那些菩萨都是谁了?” 八戒一脸迷糊地说:“当时我都晕倒昏迷了,眼前一片眼花缭乱,哪里还能认出是谁啊?” 行者把那张简帖递给八戒。八戒一看是颂子,更是羞愧得无地自容。沙僧在一旁笑着说:“二哥,你可真有福气,能引得四位菩萨来和你做亲!” 八戒连忙说道:“兄弟,可别再提这事儿了,我真是太不应该了!从今往后,我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就算把骨头累折了,我也心甘情愿为师父挑担,跟着去西域取经。” 三藏点头说道:“你能这么说,那就对了。”
于是,行者带着师父踏上大路。一路上风餐露宿,走了好一阵子,忽然前方出现一座高山拦住了去路。三藏拉住缰绳,停下马鞭说道:“徒弟们,前面这座山可得小心了,说不定有妖魔作祟,会伤害我们。” 行者自信满满地说:“只要有我们三人在师父马前,还怕什么妖魔?” 听行者这么一说,长老便放心地继续前行。
只见那座山,真是一座好山:山势高耸险峻,气势磅礴雄伟。山根连接着昆仑山脉,山顶仿佛能触摸到云霄。白鹤常常飞来栖息在桧柏之上,玄猿时不时倒挂在藤萝之间。阳光照耀下的晴林,层层叠叠环绕着千条红雾;山风吹过幽深的沟壑,飘飘悠悠飞起万道彩云。幽静的鸟儿在青竹间欢快啼叫,锦鸡在野花丛中争相斗艳。放眼望去,千年峰、五福峰、芙蓉峰,巍峨耸立,散发着耀眼的毫光;万岁石、虎牙石、三天石,突兀嶙峋,弥漫着祥瑞之气。山崖前青草秀丽,岭头上梅花飘香。荆棘茂密阴森,芝兰淡雅清幽。深林之中,鹰凤聚集了千只飞禽,古洞里面,麒麟统领着万头走兽。涧水仿佛有情,弯弯曲曲环绕着山体;峰峦连绵不断,重重叠叠相互回环。又能看到那翠绿的槐树、斑驳的竹子、青翠的松树,历经千年依然郁郁葱葱,相互争艳;洁白的李花、嫣红的桃花、翠绿的柳树,在阳春三月灼灼绽放,尽显艳丽。龙吟虎啸,鹤舞猿啼。麋鹿从花丛中跑出,青鸾对着太阳鸣叫。这里简直就是仙山福地,如同蓬莱阆苑一般。还能看到那山头花开花谢的美景,岭上云去云来的变幻。
三藏骑在马上,满心欢喜地说:“徒弟们,我一路往西走来,历经了许多山水,大多都是险峻陡峭之地,可不像这座山这般景色优美,充满了清幽的趣味。要是离雷音寺不远了,我们可得好好整理仪容,庄重严肃地去拜见世尊。” 行者笑着说:“还早着呢!还早着呢!现在离得还远着呢!” 沙僧问道:“师兄,我们到雷音寺到底还有多远?” 行者回答:“有十万八千里呢。我们这路程,十分之一都还没走到。” 八戒着急地问:“哥啊,那得走几年才能到啊?” 行者说:“就这路程,要是说你们二位贤弟,十来天也能走到;要是说我,一天跑五十个来回都没问题,还能看到太阳;但要是说师父走,那就别想了!别想了!” 唐僧问道:“悟空,那你说我们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到?” 行者说:“您从年轻走到年老,再从小变回老,这样来回折腾上千次,也还是难走到。但只要您能见性志诚,每一次回首自省的时候,那便是灵山所在。” 沙僧说:“师兄,这里虽然不是雷音寺,但看这景致,肯定有高人居住。” 行者说:“这话没错。这里肯定没有邪恶作祟,一定是圣僧仙辈居住的地方。我们不妨慢慢游玩前行。” 暂且按下不表。
话说这座山名叫万寿山,山中有一座道观,叫做五庄观。观里有一位仙人,道号镇元子,别号与世同君。这观里有一样稀世珍宝,是在混沌初开、鸿蒙初判、天地还未形成之时,就诞生的灵根。天下四大部洲,只有西牛贺洲的五庄观才有,它名叫 “草还丹”,也叫 “人参果”。这果子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过三千年才成熟,算下来,短则一万年才能吃到。一万年的时间,也只结三十个果子。果子的模样,就像刚出生不到三天的小孩,手脚齐全,五官完备。人要是有缘分,闻到这果子的香气,就能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能活四万七千年。
那天,镇元大仙收到元始天尊的简帖,邀请他到上清天上的弥罗宫中,去听讲 “混元道果”。大仙门下的散仙多得数都数不清,如今还有四十八个徒弟,个个都是得道的全真。当天,大仙就带着四十六个徒弟去上界听讲,只留下两个年纪最小的徒弟看家,一个叫清风,一个叫明月。清风只有一千三百二十岁,明月才一千二百岁。
镇元子叮嘱两个童子说:“不能违抗大天尊的简帖,我要去弥罗宫听讲,你们两个在家可要小心。不久之后,会有一位故人从这里经过,千万不能怠慢了他。你们去打两个人参果给他吃,也算是表达我们往日的情谊。” 两个童子问道:“师父的故人是谁啊?您告诉我们,我们好接待。” 大仙说:“他是东土大唐皇帝御驾下的圣僧,道号三藏,如今正前往西天拜佛求经。” 两个童子笑着说:“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是太乙玄门,怎么会和那和尚有交情呢!” 大仙说:“你们哪里知道。那和尚是金蝉子转世,是西方圣老如来佛的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和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还亲手给我敬过茶。佛子敬重我,所以我们是故人。”
两个仙童听了,谨遵师父的命令。大仙临走时,又再三叮嘱:“我那果子数量有限,只许给他们两个,可别多给。” 清风说:“开园的时候,大家一起吃了两个,现在树上还有二十八个,不敢多给。” 大仙说:“唐三藏虽是故人,但也要防备他手下的人吵闹,不能让他们知道这果子的事儿。” 两个童子领命后,大仙带着众徒弟飞升,前往天界。
再说唐僧师徒四人在山中游玩,忽然抬头,看见一片松竹林中,有几层高阁。唐僧说:“悟空,你看那里是什么地方?” 行者看了看说:“那个地方,不是道观,就是寺院。我们快些走,到那边就知道到底是什么了。” 不一会儿,他们来到门前观看,只见:
松坡静谧冷清,竹径清幽雅致。往来的白鹤仿佛在护送浮云,上下跳跃的猿猴不时献上野果。门前池塘宽阔,树影悠长,石头开裂,苔花斑驳。宫殿高耸入云,气势磅礴,楼台缥缈,仿佛有丹霞飘落。这里真是福地灵区,宛如蓬莱云洞一般。清幽安静,让人杂念顿消,寂静之中,道心自生。青鸟常常传递王母娘娘的书信,紫鸾时常寄送太上老君的经文。看不尽那崇高的道德之风,果然是神仙居住的清幽之所。
三藏下马,又看见山门左边有一块石碑,碑上刻着十个大字:“万寿山福地,五庄观洞天”。长老说:“徒弟们,这里还真是一座道观。” 沙僧说:“师父,看这里景色这么好,观里肯定住着好人。我们进去看看,如果取经圆满东归,这里也算是一处美景。” 行者说:“说得对。” 于是,师徒四人一起走进观里。
又看见二门上有一对春联:
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
行者笑着说:“这道士口气可真大,吓唬人呢。我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时候,在太上老君门口,都没见过这么夸张的话。” 八戒说:“别管那么多了,进去!进去!说不定这道士真有些本事,也未可知。”
等到走进二层门,只见里面急匆匆地走出两个小童。看他们是如何打扮的:
骨骼清奇,神态爽朗,容颜秀丽,头顶扎着丫髻,短发蓬松。
道服自然地飘动,衣襟仿佛环绕着云雾,羽衣的袖子随风飘舞。
腰间的环绦紧紧束成龙头结,脚上的芒鞋轻巧地缠着蚕口绒。
风采超凡脱俗,一看就不是平凡之辈,他们正是清风和明月两位仙童。
两个童子弯腰鞠躬,恭敬地出来迎接:“老师父,有失远迎,请进请坐。” 长老满心欢喜,便和两个童子走进正殿参观。只见这是一座朝南的五间大殿,都是上明下暗的雕花格子门窗。仙童推开格子门,请唐僧进入殿内,只见墙壁正中间挂着用五彩颜料绘制而成的 “天地” 两个大字,摆放着一张朱红雕漆的香几,几上有一副黄金打造的炉瓶,炉边还摆放着便于整理香火的工具。
唐僧走上前,用左手拿起香插入香炉,围着香炉拜了三圈。拜完后,回头问:“仙童,你们五庄观不愧是西方仙界的地方,为什么不供奉三清、四帝、罗天诸宰,却只供奉‘天地’二字来侍奉香火呢?” 童子笑着说:“不瞒老师说,这两个字,上头的礼我们能接受,下面的可受不起我们的香火。这是我师父的一番心意。” 三藏问:“什么叫心意?” 童子说:“三清是我师父的朋友,四帝是我师父的旧相识;九曜是我师父的晚辈,元辰是我师父的下属。”
行者听了,笑得前仰后合。八戒问:“哥啊,你笑什么呢?” 行者说:“都说老孙我会耍心眼儿,没想到这道童比我还能吹牛!” 三藏问:“你们师父在哪里?” 童子说:“我师父接到元始天尊的简帖,去上清天弥罗宫听讲‘混元道果’了,不在家。”
行者听了,忍不住大声喝道:“你这臭道童!连人都认不出来,在我面前耍什么花样,摆什么空架子!那弥罗宫哪里有太乙天仙请你这小牛蹄子去讲道!” 三藏见行者发怒,担心那童子回嘴,引发祸端,便说:“悟空,别争了。我们既然进来了,又马上出去,显得我们没礼貌。俗话说:‘鹭鸶不吃鹭鸶肉。’他师父既然不在,我们何必打扰人家呢?你去山门前放马。沙僧看守行李。让八戒解开包袱,取些米粮,借他们的锅灶做顿饭吃,临走的时候,给他们几文柴钱就行。大家各司其职,让我在这里休息休息,吃完饭就走。” 于是,他们三人便按照唐僧的吩咐,各自去做事了。
明月和清风在一旁,暗自对唐僧称赞不已,说道:“好一个和尚!果真是西方的圣僧下凡,真性未改。师父让我们接待唐僧,把人参果给他吃,以表往日交情,还叮嘱要防备他手下人吵闹。那三个人长相凶狠顽劣,性情也粗野。幸好把他们支开了,要是在跟前,人参果可就没法拿出来了。” 清风又说:“兄弟,还不知道这和尚到底是不是师父的故人呢。咱们去问问,可别弄错了。”
于是,两个童子又走上前,问道:“请问老师,您是不是从大唐前往西天取经的唐三藏?” 长老回礼说道:“贫僧正是。仙童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童子说:“我师父临走时,吩咐我们要远远迎接您。没想到您来得这么快,我们有失远迎。老师请坐,我们去泡茶来招待您。” 三藏连忙说:“不敢当。” 明月赶忙回到自己房间,取来一杯香茶,献给长老。喝完茶,清风说:“兄弟,不能违背师父的命令,我们去取果子吧。”
两个童子告别三藏,一同来到房间,一个拿了金击子,一个拿了丹盘,还特意用绿帕垫在盘底,径直来到人参果园。清风爬上树,用金击子敲果子,明月在树下,用丹盘接着。不一会儿,敲下两个果子,放在盘中,来到前殿,献给唐僧说:“唐师父,我们五庄观地处偏僻,没什么好东西招待您,这两枚本地的素果,权当给您解渴。”
长老一看,吓得浑身发抖,往后退了三尺,说道:“善哉!善哉!今年年景不错,丰收在望,这道观怎么会荒年吃人呢?这分明是还没满三天的孩童,怎么能给我解渴呢?” 清风心想:“这和尚在尘世的口舌是非中,被弄得肉眼凡胎,竟认不出我们仙家的异宝。” 明月上前解释道:“老师,这东西叫‘人参果’,吃一个没关系的。” 三藏说:“胡说!胡说!父母怀胎,不知受了多少苦,才生下这孩子,还不到三天,怎么能当果子吃呢?” 清风说:“这真的是树上结的。” 长老说:“乱讲!乱讲!树上怎么会结出人来?拿开,太不像话了!”
两个童儿见唐僧千推万阻不肯吃,只好端着盘子回到自己房间。这人参果也奇怪,放不得太久,时间长了就会变僵,没法吃了。两人回到房间,一人一个,坐在床边,尽情吃了起来。
哎呀!原来还有这样的事。他们的道房和厨房只隔着一堵墙,这边悄悄说话,那边都能听见。八戒正在厨房里做饭,先前听到说拿金击子、丹盘,就留了心;又听到说唐僧不认识人参果,他们就在房间里自己吃,八戒忍不住流口水,心想:“要是能尝一个该多好!” 可自己身子笨拙,行动不便,只能等行者来商量。他在锅门前,根本无心烧火,时不时伸头张望。
不一会儿,行者牵马回来,把马拴在槐树上,往后走来。呆子连忙招手喊道:“这边来!这边来!” 行者转身走到厨房门口,问道:“呆子,你叫嚷什么?是不是饭不够吃?先让老和尚吃饱,我们到前面大人家再去化缘。” 八戒说:“你进来,不是饭少。这观里有件宝贝,你知道吗?” 行者问:“什么宝贝?” 八戒笑着说:“跟你说,你没见过;拿给你,你也不认得。” 行者说:“你这呆子,竟敢笑话我老孙。五百年前,我访仙问道的时候,海角天涯都去过,还有什么没见过的?” 八戒说:“哥啊,人参果你见过吗?” 行者惊讶道:“这个真没见过。不过常听人说,人参果就是草还丹,人吃了能延年益寿。现在哪里有?” 八戒说:“这里就有。那童子拿了两个给师父吃,老和尚不认得,以为是没满三天的孩子,不敢吃。那童子太坏了,师父不吃,就该让我们,他们却瞒着我们,在隔壁房间一人一个,吃得有滋有味,馋得我口水直流。你能不能去园子里偷几个来尝尝?” 行者说:“这容易。老孙去,手到擒来。” 说完,急忙转身要走。八戒一把拉住他说:“哥啊,我听他们在房里说,要用金击子去打。你可得小心行事,别露了风声。” 行者说:“我知道,我知道。”
大圣施展隐身法,悄悄闪进道房,只见两个道童吃完果子,上殿和唐僧说话去了,不在房间里。行者四处查看,看看有没有金击子,只见窗棂上挂着一条赤金的东西:有二尺长短,指头粗细,底下是个蒜疙瘩似的头子,上面有个眼,系着一根绿绒绳。行者心想:“想必这就是金击子。” 他取下来,出了道房,径直往后走,推开两扇门,抬头一看 —— 呀!原来是一座花园。只见:
朱红的栏杆,精美的门槛,曲折的石阶通向山峰。奇花与丽日争奇斗艳,翠竹与青天相映成碧。流杯亭外,一湾绿柳如烟般飘动;赏月台前,数簇乔松像泼了靛青一样翠绿。红彤彤的,是锦巢石榴;绿莹莹的,是绣墩青草。青茸茸的,是碧砂兰花;悠悠荡荡的,是临溪流水。丹桂映照金井边的梧桐,锦槐傍着朱栏玉砌。有红的、白的千叶桃,有香的、黄的九秋菊。荼蘼架挨着牡丹亭,木槿台连着芍药圃。看不尽那傲霜的君子竹,欺雪的大夫松。更有那鹤栖息的庄园,鹿居住的宅舍,方形的池沼,圆形的池塘;泉水流淌,如玉珠碎裂,地上的花朵,似黄金堆积。朔风吹开洁白的梅花,春天点染嫣红的海棠。这真是人间第一等的仙景,西方最出众的花丛。
行者欣赏个不停,又看见一层门,推开一看,却是一座菜园:
种着四季的蔬菜,有菠菜、芹菜、莙荙菜、生姜、苔菜。
还有笋瓜、瓠子、茭白,葱、蒜、芫荽、韭菜、薤白。
窝蕖、童蒿、苦荬,葫芦、茄子都得栽种。
蔓菁、萝卜像羊头一样埋在土里,红苋、青菘、紫芥生机盎然。
行者笑着说:“这道士还是个自给自足的人。” 走过菜园,又看见一层门。推开一看,呀!只见正中间有一棵大树,青枝繁茂,绿叶浓密,叶子像芭蕉叶,向上直有千尺多高,树根有七八丈粗细。行者靠在树下,往上一看,只见向南的树枝上,露出一个人参果,真的像个小孩儿。原来果子尾巴处是个蒂,挂在枝头,手脚乱动,摇头晃脑,风一吹,似乎还有声音。行者满心欢喜,暗自称赞:“好东西呀!果然罕见!果然罕见!” 他靠着树,嗖的一下,蹿了上去。
这猴子本就最会爬树偷果子。他用金击子敲了一下,果子 “扑” 的一声掉了下来。他也跟着跳下来寻找,却怎么也看不见。在四周草丛里找了个遍,也不见踪影。行者纳闷道:“奇怪!奇怪!难道这果子有脚会跑?就算会跑,也跳不出这墙去。我明白了,想必是这花园里的土地不让老孙偷果子,把它收走了。” 于是,他念起咒语,叫来了花园土地。土地向行者行礼道:“大圣,唤我来有什么吩咐?” 行者说:“你不知道老孙是天下有名的贼头吗?当年我偷蟠桃、盗御酒、窃灵丹,都没人敢跟我分。怎么今天偷个果子,你就把我的那份抢走了!这果子是树上结的,空中飞过的鸟都该有份,老孙吃一个,有什么大不了的?怎么刚打下来,就被你拿走了?” 土地说:“大圣,您错怪我了。这宝贝是地仙之物,我只是个鬼仙,哪敢拿呀?就连闻一闻的福气都没有。” 行者问:“你既然没拿,那果子怎么打下来就不见了?” 土地说:“大圣只知道这宝贝能延年益寿,却不知道它的来历。”
行者好奇地问:“这果子有什么特别的来历?” 土地说:“这宝贝,三千年才开一次花,三千年才结一次果,再过三千年才会成熟。算起来,最短也要一万年,才结三十个果子。有缘的人,闻到它的气味,就能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能活四万七千年。不过,这果子与五行相克。” 行者又问:“怎么个与五行相克法?” 土地解释道:“这果子遇到金属就会掉落,碰到木头就会枯萎,遇到水就会融化,碰到火就会烧焦,碰到土就会钻进去。所以敲果子的时候,必须用金器,才能把它打下来。打下来后,要用盘子铺上丝帕来承接;要是碰到木器,果子就会枯萎,吃了也不能延年益寿。吃果子要用瓷器,用清水化开才能食用,碰到火就会烧焦,失去效用。刚才大圣你把果子打落在地上,它马上就钻到土里去了。这土有四万七千年的年头,就算用钢钻去钻,也钻不动分毫,比生铁还要硬三四分。人吃了这果子,所以能够长生不老。大圣要是不信,可以用金箍棒敲敲这土地试试。”
行者立刻抽出金箍棒,对着地面用力一敲,只听 “砰” 的一声,金箍棒被弹了起来,地面上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行者惊叹道:“果然如此!果然如此!我这金箍棒,打石头就像粉碎一样,撞生铁也能留下痕迹。怎么这一下,地面却丝毫无损?这么说来,倒是我错怪你了,你回去吧。” 土地便回到自己的庙里去了。
大圣心里有了主意,他爬上树,一只手拿着金击子,另一只手把锦布直裰的衣襟扯起来,做成一个兜子接住果子。他在树枝间穿梭,拨开枝叶,敲了三个果子,兜在衣襟里。然后跳下树,径直来到厨房。八戒笑着问:“哥哥,拿到了吗?” 行者说:“这不是吗?老孙我手到擒来。这果子,也不能瞒着沙僧,叫他一声。” 八戒连忙招手喊道:“悟净,快过来。” 沙僧放下行李,跑进厨房问:“哥哥,叫我有什么事?” 行者打开衣兜说:“兄弟,你看看这是什么东西?” 沙僧一看,说道:“是人参果。” 行者问:“好啊!你居然认得。你在哪里吃过吗?” 沙僧说:“小弟虽然没吃过,但以前做卷帘大将时,侍奉鸾舆参加蟠桃宴,曾见过海外诸仙拿这果子给王母娘娘祝寿。见过是见过,可从来没吃过。哥哥,能给我尝尝吗?” 行者说:“不用说,兄弟们一人一个。”
于是,他们三人各自享用了一个人参果。八戒食量惊人,嘴巴又大,之前听到童子吃果子时,就馋得不行,现在看到果子,一把拿过来,张开口,咕噜一声就把果子吞进了肚子里。吃完后,他还假装糊涂,看着行者和沙僧问:“你们两个吃的是什么呀?” 沙僧说:“人参果啊。” 八戒又问:“什么味道?” 行者说:“悟净,别理他!你自己先吃了,还来问谁?” 八戒说:“哥哥,我吃得太急了,不像你们细嚼慢咽,能尝出滋味。我都不知道这果子有没有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你就行行好,再去弄一个来,让老猪我好好尝尝。” 行者说:“兄弟,你也太不知足了!这东西可不像米面食物,能让你吃个饱。这一万年才结三十个果子,我们能吃到一个,那都是天大的缘分,可不是小事。算了算了!够了!” 说着,他站起身,把金击子从窗眼扔进道童的房间,不再理会八戒。
呆子还在不停地嘟囔着。没想到,那两个道童又回到房间来取茶去献给唐僧,只听见八戒还在叫嚷着:“人参果吃得不过瘾,再给我一个吃才好。” 清风听到后,心里起了怀疑,对明月说:“明月,你听那长嘴和尚说‘人参果还要个吃吃’。师父临走时叮嘱我们,要防备他手下人吵闹,莫不是他们偷了我们的宝贝?” 明月回头一看,叫道:“哥呀,不好了!不好了!金击子怎么掉在地上了!我们去园子里看看!”
他们两个急忙跑到园子里,只见花园的门开着。清风说:“这门是我关的,怎么开了?” 又急忙转到花园后面,发现菜园的门也开着。他们赶紧走进人参园,靠在树下,抬头查看果子的数量,来来回回数了好几遍,却只看到二十二个。明月问:“你会算账吗?” 清风说:“我会,你说吧。” 明月说:“果子原本有三十个。师父开园时,大家一起吃了两个,还剩二十八个;刚才打了两个给唐僧吃,还剩二十六个;现在却只剩下二十二个,少了四个!不用多说,不用多说,肯定是那伙坏人偷了,我们找唐僧算账去!”
两个道童出了园门,径直来到殿上,指着唐僧,前前后后地骂起来,言语污秽不堪,嘴里不停地叫嚷着。唐僧听不下去了,说道:“仙童啊,你们吵什么呢?安静点儿,有话慢慢说,别胡言乱语的。” 清风说:“你耳朵聋了吗?我说的是大实话,你听不懂?你们偷吃了人参果,还不让我说?” 唐僧问:“人参果是什么样子的?” 明月说:“刚才拿给你吃,你说像孩童的那个,不是吗?” 唐僧说:“阿弥陀佛!那东西我一看就心惊胆战,哪里还敢偷来吃!就算我嘴馋,也不敢干这种偷鸡摸狗的事。你们可别冤枉人。” 清风说:“你虽然没吃,可你的手下人说不定偷吃了。” 三藏说:“这么说也有道理。你们先别吵,等我问问他们。要是真的偷了,让他们赔你们。” 明月说:“赔?就算有钱,到哪里去买啊!” 三藏说:“就算有钱没处买,常言说得好:‘仁义值千金。’让他们给你们赔个礼,就算了。—— 还不知道是不是他们干的呢。” 明月说:“怎么不是他们?他们分赃不均,还在那里吵嚷呢。” 三藏喊道:“徒弟们,都过来。” 沙僧听到后说:“不好了!事情败露了!老师父叫我们,小道童在乱骂,肯定是我们偷吃的事泄露了,不然还能是什么!” 行者说:“真丢人!不就是吃个东西嘛!要是说出来,就成我们偷吃了,千万别承认。” 八戒说:“对,对,打死也别承认。” 于是,他们三人只好走出厨房,来到殿上。不知道他们要怎么抵赖,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