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话说姑娘们再次回到园子,吃过饭后,众人各自散去,倒也没发生别的事情。

且说刘姥姥带着板儿,先来见凤姐,说道:“明天一大早我就一定要回家了。虽说在这儿只住了两三天,时间不算长,可那些从古到今没见过、没吃过、没听过的,我都经历了个遍。难得老太太、姑奶奶,还有那些小姐们,连各房里的姑娘们,都这么怜贫惜老,对我照顾有加。我回去之后,也没别的能报答的,就请些高香,天天给你们念佛,保佑你们长命百岁,也算是了了我的心愿。”

凤姐笑着说:“你先别高兴得太早。都是因为你,老太太被风吹着,生病了,躺在床上说不舒服;我们家大姐儿也着了凉,正在那儿发烧呢。” 刘姥姥听了,赶忙叹息道:“老太太年纪大了,平时不习惯太劳累。” 凤姐说:“老太太从来没像昨天那么高兴过。往常进园子逛,也就是到一两个地方坐坐就回来了。昨天因为你在这儿,想让你好好逛逛,一个园子差不多走了大半。大姐儿因为找我,太太给了她一块糕,谁知道她在风里吃了,就发起热来。”

刘姥姥说:“小姐儿可能平时不太进园子,这是个陌生的地方,小孩子家本就不该来。不像我们家的孩子,会走路了,哪个坟圈子都敢跑去。一来可能是被风给吹着了;二来呢,只怕她身上干净,眼睛也净,说不定是遇见什么神灵了。依我看,给她看看那本讲驱邪的书,仔细是不是冲撞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这话一下子提醒了凤姐,她立刻叫平儿拿出《玉匣记》,让彩明来念。彩明翻了一会儿,念道:“八月二十五日,生病的人在东南方遇到花神。用五色纸钱四十张,朝着东南方走四十步送走,就会大吉大利。” 凤姐笑着说:“还真没错,园子里可不就是有花神嘛!说不定老太太也是遇见了。” 说着,便吩咐人去准备两份纸钱,派两个人,一个给贾母送祟,一个给大姐儿送祟。说来也巧,大姐儿果然安稳地睡着了。

凤姐笑着说:“到底是你们年纪大的人经历得多。我家这大姐儿老是爱生病,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刘姥姥说:“这也是常有的事。富贵人家养的孩子大多太娇弱,自然禁不起一点委屈;再加上她是小孩子,又过于尊贵,也承受不住。以后姑奶奶少疼她点儿,兴许就好了。” 凤姐说:“这话也有道理。我想起来了,她还没有名字呢,你就给她取个名字吧。一来借借你的寿;二来你们是庄家人,不怕你生气,到底贫苦些,你给贫苦人取个名字,说不定能压住她的病。” 刘姥姥听了,想了一会儿,笑着说:“不知道她是几时出生的?” 凤姐说:“她生日的日子不太好,偏偏是七月初七日。” 刘姥姥连忙笑着说:“这个日子正好,就叫她巧哥儿吧。这就叫‘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一定要依我给取的这个名字,她肯定能长命百岁。日后长大了,成家立业,要是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也必定能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全靠这个‘巧’字。”

凤姐听了,自然十分欢喜,连忙道谢,又笑着说:“只希望她真能应了你说的话就好了。” 说完,叫平儿过来吩咐道:“明天咱们有事,恐怕抽不出空来。你趁这会儿有空,把送给姥姥的东西收拾好,这样她明天一早就能轻轻松松地走了。” 刘姥姥连忙说:“可不敢再让你们破费了。已经打扰了好几天,还要拿东西走,我心里越发过意不去了。” 凤姐说:“也没什么贵重东西,不过是些平常物件。好也罢,坏也罢,你带回去,你们街坊邻居看着也热闹些,也算是你进了一趟城的见证。” 这时,只见平儿走过来说:“姥姥,您到这边来看看。”

刘姥姥赶忙跟着平儿来到那边屋里,只见半炕堆满了东西。平儿一样一样地拿给她看,说道:“这是昨天你要的一匹青纱,奶奶另外送你一匹实地子月白纱做里子。这是两块茧绸,做袄儿、裙子都很不错。这个包袱里是两匹绸子,过年的时候可以做件衣裳穿。这是一盒宫里做的点心,有你吃过的,也有你没吃过的,拿回去摆碟子请客,比你们自己买的要强得多。这两条口袋是你昨天装瓜果子来的,现在这个口袋里装了两斗御田粳米,熬粥那可是难得的好米;另一条口袋里是园子里的果子和各种干果子。这一包是八两银子,都是我们奶奶给的。这两包,每包五十两,一共一百两,是太太给的,让你拿去做个小本买卖,或者买几亩地,以后就别再求亲靠友的了。” 说着,平儿又悄悄地笑着说:“这两件袄儿、两条裙子,还有四块包头、一包绒线,是我送给姥姥的。衣裳虽然是旧的,但我也没怎么穿过,你要是不嫌弃,我才敢送。”

平儿说一样,刘姥姥就念一句佛,已经念了几千声佛了。又见平儿也送她这么多东西,还这么客气,赶忙念佛道:“姑娘这是说的什么话?这么好的东西我怎么会嫌弃!我就是有银子,也没处能买到这样的东西。只是我怪不好意思的,收下吧觉得不好,不收又辜负了姑娘的一片心意。” 平儿笑着说:“别见外,咱们都是自己人,我才这么做。你放心收下吧,我还指望你给我带东西呢。到了过年的时候,你就把你们晒的灰条菜干子,还有豇豆、扁豆、茄子、葫芦条儿这些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的人都爱吃。就要这些就行,别的一概不要,可别白费心思准备别的了。” 刘姥姥千恩万谢地答应了。平儿说:“你只管去睡觉。我帮你把东西收拾妥当,就放在这儿,明天一早打发小厮们雇辆车装上,一点都不用你操心。” 刘姥姥越发感激不尽,过来又千恩万谢地向凤姐辞行,然后到贾母这边睡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刘姥姥梳洗完毕,就准备告辞。

因为贾母身体欠安,众人都过来请安,还派人去请大夫。不一会儿,婆子回话说大夫来了。老妈妈请贾母到幔子里去坐。贾母说:“我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怕见个大夫不成!不用放幔子,就在这儿看吧。” 众婆子听了,便搬来一张小桌子,放上一个小枕头,让人去请大夫。

不一会儿,只见贾珍、贾琏、贾蓉三个人领着王太医来了。王太医不敢走正路,只走旁边的台阶,跟着贾珍来到阶矶上。早有两个婆子在两边打起帘子,两个婆子在前头引路,王太医进去,又见宝玉迎了出来。只见贾母穿着一件青皱绸一斗珠的羊皮褂子,端端正正地坐在榻上,两边四个还没留头的小丫鬟都拿着蝇帚、漱盂等物件;还有五六个老嬷嬷像大雁展翅一样,整齐地站在两旁,碧纱橱后面隐隐约约有许多穿着红衣服、戴着珠宝首饰的人。王太医不敢抬头,赶忙上前请安。

贾母见他穿着六品官服,便知道是御医,便含笑问道:“太医一向可好?” 又问贾珍:“这位太医贵姓?” 贾珍等人赶忙回答:“姓王。” 贾母说:“当年太医院正堂王君效,把脉的功夫很厉害。” 王太医连忙躬身低头,笑着回答说:“那是晚生的叔祖父。” 贾母听了,笑着说:“原来是这样,那也算是世交了。” 一边说着,一边慢慢地伸出手放在小枕头上。老嬷嬷端来一张小杌子,连忙放在小桌前,稍微偏了一点。王太医便屈一膝坐下,歪着头诊了半天脉,又诊了另一只手,赶忙欠身低头退了出去。贾母笑着说:“有劳了。珍儿,带太医出去,好好招待。”

贾珍、贾琏等人连忙应了几声 “是”,又领着王太医来到外书房。王太医说:“太夫人没什么别的病症,只是偶然受了点风凉,其实不用吃药,只要饮食稍微清淡些,注意保暖,就会好的。现在我写个方子在这里,要是老人家想吃,就按方煎一剂药吃,要是不想吃,也就算了。” 说完,喝过茶,写好了方子。

王太医刚要告辞,只见奶子抱着大姐儿出来,笑着说:“王老爷也给我们家小姐看看。” 王太医听了,连忙起身,在奶子怀里,左手托着大姐儿的手,右手诊了诊脉,又摸了摸她的头,还让大姐儿伸出舌头看看,笑着说:“我说姐儿又要骂我了,只要清清静静地饿两顿就好了。不用吃煎药,我送点丸药来,临睡前用姜汤化开,吃下去就行。” 说完,便告辞离开了。

贾珍等人拿着药方,回来向贾母说明了情况,把药方放在桌上,然后出去了,这里暂且不表。这时,王夫人和李纨、凤姐、宝钗姊妹等人见大夫出去了,才从橱后走出来。王夫人稍微坐了一会儿,也回房去了。

刘姥姥见没什么事了,才上前和贾母告辞。贾母说:“有空了再来。” 又吩咐鸳鸯:“好好送刘姥姥出去。我身体不舒服,就不送你了。” 刘姥姥道了谢,又告辞,这才和鸳鸯一起出来。

到了下房,鸳鸯指着炕上的一个包袱说:“这是老太太的几件衣服,都是往年生日、过节时众人孝敬的,老太太从来不穿别人做的衣服,收着也可惜,而且一次都没穿过。昨天老太太叫我拿出两套送给你带回去,你要是送人,或者自己家里穿,都别见笑。这个盒子里是你要的面果子。这个包子里是你前几天说的药,梅花点舌丹、紫金锭、活络丹、催生保命丹都有,每一样都用一张方子包着,都包在里头了。这是两个荷包,你拿着玩。” 说着,鸳鸯便解开系子,掏出两个笔锭如意形状的锞子给刘姥姥看,又笑着说:“荷包你拿走,这个留给我吧。” 刘姥姥已经喜出望外,又念了几千声佛,听鸳鸯这么说,便说:“姑娘只管留下吧。” 鸳鸯见她信以为真,又把锞子装了回去,笑着说:“逗你玩呢,我还有好多呢。留着过年给小孩子们吧。” 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拿了个成窑杯递给刘姥姥,说:“这是宝二爷给你的。” 刘姥姥说:“这是从何说起。我哪辈子修来的福气,今天能这样。” 说着便接了过来。鸳鸯说:“前几天我让你洗澡换的衣裳是我的,你要不嫌弃,我还有几件,也送给你吧。” 刘姥姥又连忙道谢。鸳鸯果然又拿出两件衣服给她包好。刘姥姥还想到园子里向宝玉、众姊妹和王夫人等人辞谢。鸳鸯说:“不用去了。他们这会儿也不见人,回头我替你说吧。有空再来。” 又吩咐一个老婆子:“到二门上叫两个小厮来,帮着姥姥拿东西送出去。” 婆子答应了,又和刘姥姥到凤姐那边,把东西一并拿了,在角门上让小厮们搬了出去,一直送刘姥姥上车离开了。这里暂且不表。

话说宝钗等人吃过早饭,又到贾母那里问安,之后回到园子,走到分路的地方,宝钗叫住黛玉说:“颦儿,跟我来,我有话问你。” 黛玉便跟着宝钗,一同来到蘅芜苑。进了房间,宝钗坐下笑着说:“你跪下,我要审问你。” 黛玉不明白怎么回事,笑着说:“你看宝丫头是不是疯啦!审问我什么呀?” 宝钗冷笑着说:“好一个千金小姐!好一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你满嘴说的都是什么呀?你老老实实交代。” 黛玉一头雾水,只是发笑,心里也不禁疑惑起来,嘴上说道:“我什么时候说了什么?你不过是想挑我的错罢了。你倒说说看我到底说了什么。” 宝钗笑着说:“你还装糊涂。昨天行酒令的时候你说的那些话,我都不知道是从哪儿听来的。”

黛玉这才想起来,昨天自己一时疏忽,说了两句《牡丹亭》《西厢记》里的话,顿时红了脸,连忙上前搂住宝钗,笑着说:“好姐姐,我真的是不知道,随口乱说的。你教教我,我以后再也不说了。” 宝钗笑着说:“我也不清楚,听你说得挺新奇,所以问问你。” 黛玉说:“好姐姐,你可千万别告诉别人,我以后绝对不会再说了。”

宝钗见黛玉羞得满脸通红,还不停地央求,便不再追问,拉着她坐下喝茶,缓缓地对她说:“你以为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小时候也很淘气。七八岁的时候,也够让人操心的。我们家也算是个书香门第,祖父那时候就爱藏书。以前家里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起,大家都怕读正经书。弟兄们有的喜欢诗,有的喜欢词,像什么‘西厢’‘琵琶’,还有‘元人百种’这些书,家里都有。他们背着我们偷看,我们也背着他们偷看。后来大人知道了,又打又骂,还把书都烧了,这才作罢。所以说,咱们女孩儿家不识字倒还好些。男人们读书要是不明事理,还不如不读书,更何况是你我呢。就算是作诗写字这些事,也不是你我该操心的,说到底,也不是男人该操心的。男人们读书明理,能辅佐国家、治理百姓,那就好了。可现在也没听说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反倒更坏了。这是书害了他们,可惜他们也糟蹋了书,所以说还不如去耕种、做买卖,倒没什么大害处。你我就该做些针线纺织的活儿,偏偏又认得字,既然认得字,就挑些正经书看,最怕看了那些杂书,把性情都改变了,那就没法挽救了。” 一番话说得黛玉低头喝茶,心里暗暗信服,只能连连答应 “是”。

忽然,素云进来通报:“我们奶奶请二位姑娘去商议要紧事。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史姑娘、宝二爷都在那儿等着呢。” 宝钗问:“又是什么事啊?” 黛玉说:“到那儿就知道了。” 说着,便和宝钗一起前往稻香村,果然看见众人都在那里。

李纨看到她俩,笑着说:“诗社还没成立呢,就有人想偷懒了,四丫头要请一年的假呢。” 黛玉笑着说:“都是老太太昨天那句话,让她画什么园子图,把她高兴得都想请假了。” 探春笑着说:“也别怪老太太,都是刘姥姥那句话闹的。” 林黛玉赶忙笑着说:“可不是嘛,都是她那句话。她算哪门子的姥姥,干脆叫她‘母蝗虫’得了。” 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宝钗笑着说:“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就说绝了。幸好凤丫头不识字,不太懂文墨,不过就是些世俗的玩笑话。还有颦儿这张尖刻的嘴,用‘春秋笔法’,把那些世俗的粗话,取其要点,删繁就简,再加以润色、打比方,一句话顶一句话。这‘母蝗虫’三个字,把昨天的情景都生动地表现出来了。亏她想得这么快。” 众人听了,都说:“你这一解释,也不比她们俩差。”

李纨说:“我请大家来商议,该给她多少天假。我给了她一个月,她嫌少,你们说呢?” 黛玉说:“按道理说,一年都不算多。这园子才盖了一年,现在要画,自然得花两年时间。又要研墨,又要蘸笔,又要铺纸,又要上色,还要……” 话还没说完,众人就知道她在取笑惜春,都笑着问:“还要怎样?” 黛玉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说:“还要照着这样慢慢地画,那可不就得两年时间嘛!” 众人听了,都拍手大笑个不停。宝钗笑着说:“‘还要照着这个慢慢的画’,这最后一句最妙。所以昨天那些笑话虽然好笑,但仔细想想,没什么回味。你们仔细品味颦儿这几句话,虽然平淡,却回味无穷。我都笑得不行了。” 惜春说:“都是宝姐姐夸她,她越发得意了,这会儿又拿我取笑。”

黛玉连忙拉着惜春说:“我先问问你,你是只画这园子呢,还是把我们大家都画在上面?” 惜春说:“原本说只画这园子,昨天老太太又说,只画园子就像个房屋平面图,叫把人也画上,要画得像‘行乐图’那样才好。可我既不会画这种工细的楼台,又不会画人物,又不好拒绝,正为这事犯难呢。” 黛玉说:“画人物还算容易,你画草虫可不行。” 李纨说:“你又说外行话了,画园子哪用得着草虫?或许添一两样翎毛还差不多。” 黛玉笑着说:“别的草虫不画就算了,昨天那‘母蝗虫’要是不画上,岂不是少了典故!” 众人听了,又都笑起来。黛玉一边笑得双手捧着胸口,一边说:“你快画吧,我连题跋都想好了,就叫《携蝗大嚼图》。”

众人听了,笑得更厉害了,前仰后合。只听 “咕咚” 一声,不知道什么东西倒了,急忙一看,原来是湘云趴在椅子背上,那椅子原本就没放稳,被她全身压着大笑,又没防备,两下里错了劲儿,向东一歪,连人带椅都倒了,幸好有板壁挡住,才没摔倒在地。众人见了,笑得更停不下来。宝玉赶忙跑过去把湘云扶起来,大家才渐渐止住了笑。宝玉给黛玉使了个眼色,黛玉心领神会,走到里间,揭开镜袱照了照,发现两鬓稍微有些松散,赶忙打开李纨的妆奁,拿出抿子,对着镜子抿了两下,整理好后才出来,指着李纨说:“这是叫你带着我们做针线、讲规矩呢,你反倒招我们来大笑大闹的。” 李纨笑着说:“你们听听她这刁钻的话。她带头闹,引得大家笑,倒怪起我来了。我真恨不得保佑你明天嫁个厉害婆婆,再碰上几个刁钻恶毒的大姑子小姑子,看你到时候还刁不刁。”

林黛玉顿时红了脸,拉着宝钗说:“咱们就给她放一年的假吧。” 宝钗说:“我有句公道话,你们听听。藕丫头虽然会画画,但也就是几笔写意画。现在要画这园子,非得肚子里有几幅山水丘壑的才能画好。这园子就像一幅画,山石树木、楼阁房屋,远近疏密,不多不少,恰到好处。你要是照着原样往纸上画,肯定画不好。这得看纸的大小和远近,该多的多,该少的少,分清楚主次,该添的添,该减的减,该藏的藏,该露的露。先起个稿子,再仔细斟酌,才能画出一幅好图样。第二,这些楼台房舍,必须要用界划来画。稍微不留神,栏杆就歪了,柱子也塌了,门窗倒过来,阶矶也裂了缝,甚至桌子挤到墙里去,花盆放到帘子上,那不就成了笑话了。第三,要画人物,也得有疏密、有高低。衣褶裙带、手指脚步,这些最关键;一笔画得不好,不是把手画肿了,就是把腿画瘸了,相比之下,染脸、画头发倒是小事。依我看,这太难了。现在一年的假太多,一个月的假又太少,干脆给她半年假,再让宝兄弟帮着她。倒不是让宝兄弟教她画画,那只会更误事;而是碰到不懂的、不好安排的地方,宝兄弟可以拿出去问问那些会画画的相公,这样就容易多了。”

宝玉听了,高兴地先说道:“这话太对了。詹子亮画的工细楼台特别好,程日兴画的美人更是一绝,现在就去问他们。” 宝钗说:“我说你就是瞎忙活,刚说了一句你就急着去问。等商议好了再去。现在先想想用什么纸画。” 宝玉说:“家里有雪浪纸,又大又能托墨。” 宝钗冷笑着说:“我说你不行吧!雪浪纸适合写字、画写意画,或者让会画山水的人画南宗山水,能托墨,经得起皴染。用它来画园子,既不托色,又难渲染,画出来效果不好,纸也浪费了。我教你个办法。当初盖这园子的时候,有一张很细致的图样,虽然是匠人画的,但里面的布局方向没错。你跟太太要出来,再按照那张纸的大小,跟凤丫头要一块重绢,让相公把绢矾一下,照着图样删改、添加,立个稿子,再添上人物就行了。至于调配那些青绿颜色,还有泥金泥银,也得让他们去做。你们还得另外准备个风炉子,用来化胶、出胶、洗笔。还得有一张粉油大案,铺上毡子。你们现有的碟子、笔都不全,都得重新置办一套才行。” 惜春说:“我哪有这些画具?不过是用平时写字的笔画画罢了。就连颜色,也只有赭石、广花、藤黄、胭脂这四种。再有,就是两支着色笔,没别的了。” 宝钗说:“你早该说。这些东西我倒是还有,不过你也用不上,给你也是白放着。现在我先替你收着,等你要用的时候,我送你一些,不过也就只能用来画扇子,要是画这么大幅的画,就太可惜了。今天我给你开个单子,你照着单子跟老太太要。你们可能也不太清楚都需要什么,我来说,宝兄弟你来写。”

宝玉早就准备好了笔和砚台,他本就担心记不清楚,想着写下来留个底。听到宝钗这么说,他满心欢喜地提起笔,静静地等着宝钗开口。宝钗说道:“头号排笔要四支,二号排笔四支,三号排笔也是四支;大染笔四支,中染笔四支,小染笔同样四支;大南蟹爪笔要十支,小蟹爪笔十支,须眉笔十支;大着色笔二十支,小着色笔二十支,开面笔十支,柳条笔二十支;箭头朱要四两,南赭四两,石黄四两,石青四两,石绿四两,管黄四两,广花八两;蛤粉要四匣,胭脂十片;大赤飞金二百帖,青金二百帖;广匀胶四两,净矾四两。矾绢用的胶矾先不算,不用管它,你把绢交出去,让他们去矾。这些颜色啊,咱们可以慢慢淘澄飞跌,一边玩一边弄,保管你一辈子都用不完。还要顶细绢箩四个,粗绢箩四个,担笔四支,大小乳钵各四个;大粗碗要二十个,五寸粗碟十个,三寸粗白碟二十个;风炉要两个,沙锅大小各四个,新瓷罐两口,新水桶四只;一尺长的白布口袋四条,桴炭二十斤,柳木炭一斤;三屉木箱一个,实地纱一丈;生姜二两,酱半斤。” 黛玉赶忙插嘴道:“还得要一口铁锅,一个锅铲。” 宝钗疑惑地问:“要这做什么?” 黛玉笑着说:“你要生姜和酱这些作料,我就想着给你要口铁锅来,好炒颜色吃呀。” 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宝钗笑着解释道:“你哪里懂。那些粗色碟子保不齐得用火烤,要是不用姜汁和酱预先抹在碟子底上烤过,一遇到火就会炸的。” 众人听了,纷纷说道:“原来是这样啊。”

黛玉又看了一会儿单子,笑着拉过探春,悄悄地说:“你看看,画个画儿,怎么还要这些水缸、箱子之类的东西。估计她糊涂了,把自己的嫁妆单子都写上去了吧。” 探春 “嗳” 了一声,笑得停不下来,对宝钗说:“宝姐姐,你还不拧她的嘴?你问问她编排你的话。” 宝钗笑着说:“不用问,狗嘴里能吐出象牙来吗!” 说着,走上前把黛玉按在炕上,作势要拧她的脸。黛玉笑着连忙央求道:“好姐姐,饶了我吧!颦儿年纪小,只知道说,不懂轻重,姐姐你就教导教导我。姐姐要是不饶我,我还能求谁呀?” 众人不明白她们话里的缘由,都笑着说:“说得好可怜,连我们都心软了,饶了她吧。”

宝钗原本就是跟黛玉闹着玩,忽然听到她又提到之前说自己偷看杂书的事,就不好再和她打闹了,放开了黛玉。黛玉笑着说:“到底是姐姐大度,要是我,可不会饶人。” 宝钗笑着指着她说:“怪不得老太太疼你,大家都喜欢你伶俐,今儿我也觉得你怪可爱的。过来,我帮你把头发拢一拢。” 黛玉真的转过身来,宝钗用手轻轻地帮她把头发整理好。宝玉在一旁看着,只觉得黛玉这样越发好看了,心里不禁后悔,早知道就不该让她把鬓发抿上去,这会儿要是留着,让宝钗帮她抿,那该多好。宝玉正胡思乱想,只听宝钗说:“写完了,明天回老太太去。要是家里有的就用家里的,要是没有,就拿些钱去买,我帮着你们一起调配。” 宝玉赶忙收起单子。

大家又闲聊了一会儿。到了晚饭后,众人又去贾母那里请安。贾母本来就没什么大病,不过是劳累了些,又着了点凉,调养了一天,还吃了一剂疏散的药,到晚上就已经好多了。不知道第二天又会发生什么事,且听下回分解。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双龙夺嫡,废物憨子竟想渔翁得利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大唐极品帝婿五代梦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古玉穿越公子崛起水浒:梁山新寨主,好汉绝不招安盘点历史:开局十大农民起义家父是康熙紫鸾记烽烟起之龙啸天下那些年,我爱过的女人挽清:同治盛世始皇帝荒年卖身成赘婿,我有空间肉满仓贰臣华夏先祖屹巅峰扶明录穿越异世:乞丐变首富慕容世家之燕国传奇猎国!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大秦:开局祖龙先祖太孙收手吧,您登基一月灭了九国这位诗仙要退婚穿越,科举逆袭养媳妇大明未央我在明朝当国公带着系统来大宋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大唐:吃货将军半个医士成皇帝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三国之刘辩再造大汉江户旅人大唐:兕子是谁?系小公举吖!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魏武世子之偷香窃玉陪葬傻驸马,竟是绝代军神戏说西域36国契约娇妻:王爷的宠妃浪子列国历险记我从替身成为皇帝抗战之铁血兵锋公子出巡琅琊榜之安定天下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北宋群英录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塞仙志
博看读书搜藏榜: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春秋发明家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帝国联盟大唐房二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我在古代逃荒人在三国也修真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贤王传大宋说书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湛湛露斯卿镇国二公子王爷乱来:亲亲小痞妃向秦始皇送上大学生盛世第一妾冷王追爱,神医王妃有点坏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穿越秦末,打造寡妇村特种部队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开局官府发老婆?我卖肾宝赢天下!三国:偷听我心声,蜀汉杀疯了穿越古代被士兵抽,我掏出了手枪都穿越了,谁还循规蹈矩?!逐我北上和亲?我南下擒龙你哭什么天命逍遥王大秦:我助始皇成就万古帝业主和爹,好战妻,只想当咸鱼的他三国刘禅为相父加寿自己却想躺平大明:劈出来的皇长孙大周第一纨绔李隆基的纨绔皇孙回到古代积功德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三国开局觉醒无双神力我乱世杀神穿越红楼,开启与美人的羁绊我的外卖通万朝寒门人杰特种女兵王回到大唐做女帝身为镇北王,我为女帝稳江山开局十颗中子弹,抢夺联合舰队异界风云之君临天下我,贾蓉,不做绿帽王穿越大唐重整山河谋定天下:从一首诗震惊长安开始仓库通明末,我在明末当知县三国:开局触发被动自爆系统哎!天道推着你发展幼帝传奇以捕快之名孤岛的崛起:穿越中世纪大航海之重生主宰开局捡漏美娇妻,乱世造反当皇帝三国:天下不容我,我重塑天下大奸臣当道寒光剑气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天命储君扫天下权征争霸,带众女从零开始我在原始社会大杀四方重生小丫鬟,只想安稳一生明末第一狠人:先灭建奴再抢崇祯我本农民,谁把我踢出来【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被抄家后,凶猛世子称霸天下穿越清朝造反我是认真的锦书难托:乱世情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