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见妲己被吓得重病,心慌意乱,赶忙传令侍御官,要他们立刻将那把宝剑焚毁。要知道这剑是松枝削成的,哪里经得起火,很快就被烧得一干二净。侍御官回来复命,妲己见宝剑被焚,身上的妖光再度增强,精神也恢复了过来。真是有诗为证:
“火焚宝剑智何庸,妖气依然透九重;可惜商都成画饼,五更残月晓霜浓。”
妲己又像往常一样侍奉纣王,在宫中摆下宴席,二人欢饮作乐。且说这时云中子还没回终南山,仍在朝歌。他忽然看见妖光再次腾起,直冲宫闱。云中子摇头叹息道:“我本想用这把剑镇压妖氛,稍稍延续成汤的国运,怎奈天数已定,他们竟把我的剑给焚毁了。这一是因为成汤注定要灭亡,二是周室应当兴起,三是神仙们要遭遇大劫,四是姜子牙该享受人间富贵,五是众多神仙要讨取封号。罢了罢了!也算是我下山这一趟,给后人留下点验证的东西。” 云中子取来文房四宝,在司天台的照墙上写下了字迹。
“妖气秽乱宫廷,圣德播扬西土;要知血染朝歌,戊午岁中甲子。”
云中子题完字,便径直回终南山去了。且说朝歌的百姓,看到道人在照墙上题诗,都跑来看,大家念着诗句,却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一时间,人群拥挤,聚在一起不肯散去。正看着,恰巧太师杜元铣回府。只见很多人围在府前,两边的侍从大声吆喝着让众人散开。太师问道:“发生什么事了?” 管府门的衙役禀告说:“老爷,有个道人在照墙上题诗,所以大家都来看。” 杜元铣坐在马上,看到墙上是二十四个字,觉得含义很深,一时难以理解,便命门役用水把字冲洗掉。
太师回到府中,反复琢磨这二十四个字,想尽办法探究其中的深意,可终究还是解不开。他心想:“这肯定是前几天进朝献剑的那个道人所为,他说有妖气旋绕宫闱,看来这事还真有几分靠谱。这些天我夜观天象,发现妖气日益强盛,一直在皇宫上空盘旋,肯定有不祥之事,所以他才留下这几句暗示。如今天子荒淫无道,不理朝政,被奸臣迷惑,天怒人怨,眼看国家就要倾危。我们受先帝厚恩,怎么能坐视不管呢?而且朝中的文武百官,个个忧心忡忡,人人担惊受怕。我不如借此机会写一份奏章,极力劝谏天子,尽到臣子的本分。这可不是为了沽名钓誉,实在是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啊。” 杜元铣连夜写好奏章,第二天来到文书房,不知道今天是谁负责看奏章,巧的是,这天正是首相商容。
杜元铣十分高兴,上前与商容见礼,说道:“老丞相!昨夜我观察司天台,看到妖气直冲深宫,灾祸眼看就要降临,天下的形势可想而知!主上不理国政,荒废朝纲,整天寻欢作乐,沉迷酒色,这关系到宗庙社稷的存亡,是治乱的关键,可不是小事,我们怎能坐视不管?我特意写了这份奏章,要呈给天子,还得劳烦丞相帮忙,把奏章呈到天子面前,丞相意下如何?” 商容听了,说:“太师既然有奏章,我怎么会坐视不管呢?只是这几天天子不上朝,很难当面奏明。今天我和太师一起进内廷去见驾,当面奏明,你看怎么样?”
于是,商容走进九间大殿,经过龙德殿、显庆殿、喜善殿,再过分宫楼。商容见到奉御官,奉御官说:“老丞相,这寿仙宫是禁地,是圣上的寝宫,外臣不能擅自进入。” 商容说:“我岂能不知?你去给我启奏,就说商容候旨。” 奉御官进宫启奏:“首相商容候旨。” 纣王说:“商容有什么事要进内廷见朕?不过他虽是外官,却是历经三代的老臣,可以让他进见。” 下令:“宣商容进见。”
商容进宫,口称陛下,俯伏在台阶前。纣王问:“丞相有什么紧急奏章,特意到宫中见朕?” 商容启奏道:“执掌司天台的官员杜元铣,昨夜仰观天象,看到妖气笼罩金阙,灾祸马上就要降临。杜元铣是历经三代的老臣,也是陛下的得力大臣,他不能坐视不管。陛下为何不上朝,不理国事,整天坐在深宫里,让百官日夜担忧。如今我不避杀头之祸,冒犯天威,并非为了博取名声,还望陛下垂听。” 说完,将奏章献上,侍御官接过奏章放在案上,纣王展开观看。奏章大致内容是:
“具疏臣执掌司天台杜元铣,奏为保国安民,请除魅邪,以安宗社事:臣听闻,国家将要兴盛,吉祥之兆必定显现;国家将要灭亡,妖孽必定滋生。臣元铣夜观天象,看到怪雾弥漫,妖光环绕内殿,惨气笼罩深宫。陛下前些日子亲临大殿,终南山的云中子看到妖气贯穿宫闱,特意进献木剑,用来镇压妖魅。听说陛下把木剑焚毁,不听大贤之言,致使妖气再次旺盛起来,而且一天比一天厉害,直冲云霄,这祸患可不小。臣私下想,自从苏护进献贵人之后,陛下朝纲混乱,御案上落满灰尘;丹墀下杂草丛生,御阶前青苔长绿。朝政紊乱,百官失望。我们虽然离陛下很近,但陛下贪恋美色,日夜欢娱,君臣难以相见,就像乌云遮蔽太阳。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陛下与臣子们一起欢歌,重现太平盛世呢?臣不避杀头之祸,冒死进言,稍稍尽到臣子的职责。如果臣说的没错,希望陛下早日下旨,赶快施行。臣等不胜惶恐,待命之至!谨具疏以闻。”
纣王看完杜元铣的奏章,心里暗自琢磨:“他说得确实在理。只是奏章里提到云中子除妖的事,前几天差点害得苏美人丢了性命,多亏上天庇佑,焚毁了那把剑才平安无事。” 如今又说宫闱中有妖气,纣王回过头问妲己:“杜元铣上书,又提及妖魅侵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妲己上前,跪在地上说道:“前几天那个云中子,不过是个四处云游的方术之士,编造妖言,蒙蔽圣上的听闻,扰乱百姓的心神,这就是妖言惑众,妄图祸乱国家。如今杜元铣又拿这个说事,他们都是一伙的,就是想蛊惑民众,无事生非。百姓们都很愚昧,一旦传播这种妖言,原本不慌张的人也会慌张起来,原本不混乱的局面也会变得混乱,致使百姓人心惶惶,无法安居乐业,自然而然就会引发祸乱。追究根源,都是这些毫无根据的言论造成的。所以,凡是用妖言蛊惑民众的,都应该杀无赦!” 纣王说:“美人说得太对了。” 于是传下旨意:“把杜元铣斩首示众,以此警告那些传播妖言的人。”
首相商容赶忙劝阻:“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元铣是历经三代的元老,向来忠诚善良,一心为国,披肝沥胆。他从早到晚,无非是怀着报答君主的恩情,想要回馈陛下的恩德,一片苦心,不得已才说这些话。况且他执掌司天台,负责观测吉凶,如果发现异常却不奏报,恐怕会被有关官员参奏。如今他直言进谏,陛下反而要赐他死罪。元铣就算死也不会推辞,他愿意以死报答君主,即便到了阴间,也觉得死得其所。只是恐怕四百文武官员中,会有人感到不平,毕竟元铣是无辜被杀。还望陛下体谅他的忠心,怜悯并赦免他。” 纣王却固执己见:“丞相有所不知,如果不斩杀元铣,这种造谣的言论就永远不会停止,会让百姓一直惶恐不安,没有安宁的日子过。” 商容还想再劝谏,奈何纣王根本不听,直接命令奉御官送商容出宫。奉御官强行催促商容离开,商容无奈,只能往外走。
商容来到文书房,看到杜太师还在等候旨意,他哪里知道即将大祸临头。很快,旨意就下来了:“杜元铣妖言惑众,拿下斩首,以正国法。” 奉御官宣读旨意完毕,不由分说,就把杜元铣的衣服扒掉,用绳索捆绑起来,押出午门。刚走到九龙桥,只见一位身穿大红袍的大夫迎面走来,此人正是梅伯。梅伯看见杜太师被绑着,赶忙上前问道:“太师犯了什么罪,竟然落到如此地步?” 杜元铣回答:“天子不理朝政,我向内廷呈上奏章,说妖气弥漫宫中,天下即将有灾星降临,首相代为转达,结果冒犯了天颜。君要臣死,臣不敢违抗旨意。梅先生,功名二字,如今已化作尘土;我多年的一片忠心,竟也付诸东流!” 梅伯说:“你先别急,我这就去保奏。”
梅伯径直来到九龙桥边,恰好碰到首相商容。梅伯问道:“请问丞相,杜太师犯了什么罪,天子要赐他死罪?” 商容说:“元铣的奏章,本是为了朝廷着想,因为妖气环绕皇宫,怪气笼罩宫闱。可当今圣上听信苏美人的话,认定他是妖言惑众,惊扰百姓。我苦苦劝谏,天子却不听,这可如何是好?” 梅伯听后,顿时气得五内俱焚,怒发冲冠,大声喊道:“老丞相身负燮理阴阳、调和鼎鼐的重任,对于奸佞之人就该斩杀,对于贤能之士就该举荐。君主正直,首相自然无需多言;君主不正直,就应该直言劝谏。如今天子无故杀害大臣,丞相你却选择闭口不言,听之任之,这是看重自己的功名,轻视朝廷的栋梁之才。你这样怕死贪生,爱惜自己的性命,惧怕君王的刑罚,这可不是丞相该做的事。” 梅伯又对两边的人喊道:“先别押人,等我和丞相一起去面见君王。”
梅伯拉着商容,穿过大殿,径直走进内廷。梅伯毕竟是外官,走到寿仙宫门口,便俯身伏地。奉御官进去启奏:“商容、梅伯候旨。” 纣王说:“商容是历经三代的老臣,让他进来无妨。梅伯擅自进入内廷,不遵守国法。” 随后传旨:“宣他们进来。” 商容在前,梅伯在后,进宫后伏地跪拜。纣王问道:“二位爱卿有什么奏章要呈奏?” 梅伯抢先开口:“陛下!臣梅伯上奏,杜元铣到底犯了什么国法,要被赐死?” 纣王说:“杜元铣和方士勾结,编造妖言,蛊惑军民,扰乱朝政,玷污朝廷。他身为大臣,不想着报答君恩,反而用妖魅之说蒙蔽欺骗君主,按照律法就该诛杀,我这是在铲除奸佞,并非无缘无故。”
梅伯听了纣王的话,忍不住厉声奏道:“臣听闻尧王治理天下时,顺应天命和民心,听从文臣的建言,采纳武将的计策,每天上朝,共同商议治国安民的方法,远离谗言和美色,共享太平盛世。如今陛下半年不上朝,在深宫里寻欢作乐,整日宴饮,夜夜欢愉,不理朝政,也不容谏官进言。臣听说,君主如同人的腹心,臣子如同人的手足。腹心正直,手足自然端正;腹心不正,手足就会歪斜。古语有云,君主正直,臣子却奸邪,国家的祸患就难以治理。杜元铣是治世的忠良,陛下如果斩杀元铣,就是废除先王留下的大臣,听信宠妃的话,这会损害国家的栋梁。臣恳请主公赦免元铣,让文武百官敬仰圣君的大德。”
纣王听了,生气地说:“梅伯和元铣是一伙的,违反国法进宫,不分内外。本应该和元铣一样受刑,念在你以前侍奉朕有功,暂且免去你的死罪,削去你上大夫的官职,永不录用。” 梅伯大声说道:“昏君!你听信妲己的话,违背了君臣大义!如今斩杀元铣,哪里是斩元铣,分明是在斩杀朝歌的万民。现在罢了我的官职,对我来说轻如鸿毛,不足为惜!只是我不忍心看着成汤数百年的基业,毁在你这个昏君手里。如今听说太师去北方征战,朝纲无人统领,百事混乱,昏君每天听信谗佞之臣的话,被身边的人蒙蔽。和妲己在深宫里日夜荒淫,眼看天下就要大乱,我死后都没脸去黄泉见先帝。”
纣王大怒,命令奉御官:“把梅伯拉下去,用金瓜砸死他。” 两边的人正要动手,妲己突然说:“我有奏章。” 纣王问:“美人有什么奏章?” 妲己说:“臣妾启奏主公,臣子在朝堂上,张眉竖目,辱骂君主,这是大逆不道、违背伦常的行为,不是一死就能赎罪的。暂且把梅伯关在监狱里,臣妾想出一种刑罚,可以杜绝狡诈臣子的胡乱上奏,消除邪说的扰乱。” 纣王好奇地问:“这是怎样的刑罚?” 妲己说:“这种刑罚的刑具大约高二丈,圆八尺,上中下有三道火门,用铜铸造,就像一根铜柱。里面用炭火将其烧红,把那些妖言惑众、巧言侮辱君主、不遵守法度、无事乱上奏章以及各种违法的人,剥去官服,用铁索绑住他们的身体,缠在铜柱上,这样就能炮烙他们的四肢筋骨,不一会儿就会烟消肉尽,化为灰烬。这种刑罚名叫‘炮烙’。如果没有这种酷刑,那些奸猾之臣、沽名钓誉之辈,就会肆意玩弄法纪,根本不知道畏惧。” 纣王称赞道:“美人想出的办法,真是尽善尽美。”
于是纣王立刻传旨:“把杜元铣斩首示众,警告那些传播妖言的人;把梅伯关进监狱。” 又传下旨意:“按照这个样子制造炮烙刑具,要尽快完成。” 首相商容看到纣王肆意妄为,无道至极,听信妲己的话,竟然要制造炮烙这种残酷的刑具,在万寿宫前叹息道:“如今看来,天下大事要完了!想当初成汤敬重德行,小心翼翼,承受天命,国运长久。谁能想到传到当今天子手里,却如此无道,眼看着七庙将毁,社稷将成废墟,我怎么忍心看到这一幕?” 又听说妲己想出炮烙之刑,商容伏地启奏:“臣启奏陛下,天下大事已经安定,国家万事太平,老臣年老体衰,难以担当重任,恐怕会因办事颠倒,得罪陛下。恳请陛下念在臣侍奉了三代君主,多年担任宰相,实在惭愧无所作为。陛下就算不立即罢免我,可我已经平庸衰老,力不从心。希望陛下能赦免我的残躯,放我回乡,让我能在陛下的恩泽下安享晚年。”
纣王见商容辞官,不再担任首相,便安慰他说:“爱卿虽然年事已高,但看起来依然精神矍铄。无奈爱卿苦苦坚持辞官,不过爱卿为朝廷操劳多年,尽心尽力,朕实在不忍心。” 随即命令随侍官传达旨意:“挑选文武官员各两名,带上四样礼物,送爱卿荣归故里,并且让当地官员时常前去问候。” 商容谢恩后离开朝堂。
没过多久,百官都知道首相辞官荣归,纷纷前来送行。当时,黄飞虎、此干、微子、箕子、微子启、微子衍等官员,都在十里长亭为商容饯行。商容看到百官在长亭等候,只好下马。只见七位亲王拱手说道:“老丞相今日虽然是荣归故里,但你作为一国元老,怎么能就这样撒手不管,把成汤的社稷抛在一旁,扬鞭而去呢?你这样做,心里能安稳吗?” 商容哭着说:“各位殿下!各位先生!商容就算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国恩,死又有什么可惜的呢?只是我不想苟且偷生。如今天子信任妲己,无端作恶,制造炮烙酷刑,拒绝劝谏,杀害忠臣,我极力劝谏却不被听从,也无法挽回圣意。用不了多久,就会天怒人怨,祸乱丛生。我进不能辅佐君主,死又只会彰显君主的过错。不得已才让位待罪,期待有贤能之才能够大展宏图,挽救祸乱。这是我的本心,并非是我想远离君主,为自己打算。各位殿下赐酒,商容敬饮一杯,这次分别,日后或许还有相见之日。” 于是,商容端起酒杯,作诗一首,表达对日后相见的期待:
“蒙君十里送归程,把酒长亭泪已倾;回首天颜成隔世,归来畎亩望神京。丹心难化龙逄血,赤日空消夏桀名;几度话来多悒悒,何年重诉别离情?”
商容作完诗,百官无不落泪,然后纷纷道别。商容上马离去,各官也都返回朝歌,暂且不表。
话说纣王在宫中寻欢作乐,朝政愈发荒乱。没过几天,监造炮烙刑具的官员启奏,刑具已经完工。纣王十分高兴,问妲己:“铜柱造好了,该怎么处置?” 妲己说:“拿过来让我看看。” 监造官把炮烙刑具推了过来,只见这刑具黄澄澄的,高二丈,圆八尺,有三层火门,下面有两个可以转动的活盘,推动起来很方便。纣王看着,指着妲己笑着说:“美人传授的奇妙方法,真是治理国家的法宝。朕明天上朝,先在殿前用炮烙之刑处置梅伯,让百官畏惧,这样他们就不敢阻挠新的刑罚,也不会有那么多奏章来烦扰朕了。” 一夜无话。
第二天,纣王上朝,钟鼓齐鸣,两班文武官员前来朝贺完毕。武成王黄飞虎看到殿东有二十根大铜柱,不知道这些新设置的东西有什么用。纣王说:“传旨,把梅伯带上来。” 执殿官去带梅伯,纣王又命令把炮烙铜柱推过来,在三层火门里架上炭火,又用巨大的扇子扇风,把一根铜柱烧得通红。众官都不知道这是要做什么。执殿官启奏:“梅伯已经带到午门。” 纣王说:“带进来。”
两班文武官员看到梅伯蓬头垢面,身穿白色丧服,上殿后跪下,口称:“臣梅伯参见陛下。” 纣王问:“你看看这个东西,知道是什么吗?” 梅大夫看了看,不知道这是什么。纣王笑着说:“你只知道在内殿侮辱君主,凭借你那张利嘴,造谣毁骂朕,所以朕发明了这种新刑罚,名叫‘炮烙’。你今天就在这九间殿前尝尝炮烙的滋味,让你筋骨化为灰烬,也好让那些狂妄之徒,知道侮辱君主的下场,就以你梅伯为榜样。”
梅伯听了,大声叫骂:“昏君!我梅伯死不足惜,轻如鸿毛!我梅伯官居上大夫,是三朝老臣,如今犯了什么罪,要遭受如此惨刑?只可惜成汤的天下,就要毁在你这个昏君手里了!以后你还有什么脸面去见你的先王?” 纣王大怒,命人把梅伯的衣服剥去,赤身裸体地用铁索绑住他的手脚,让他抱住铜柱。可怜梅伯大叫一声,就断了气。只见九间殿上,梅伯的皮肤筋骨被烙得臭气熏天,不一会儿就化为了灰烬。可怜他一片忠心,半生赤胆,直言劝谏君主,却遭此惨祸。正是:“一点丹心归大海,芳名留得万年扬。” 后人看到这段历史,写诗感叹道:
“血肉贱躯尽化灰,丹心耿耿烛三台;生平正直无偏党,死后英魂亦壮哉!烈焰俱随亡国尽,芳名多傍史官裁;可叹太白悬旗日,怎似先生叹隽才?”
话说纣王在九间大殿前对梅伯施行了炮烙之刑,这一残忍举动彻底堵住了忠良之士劝谏的嘴。纣王却觉得这新刑罚新奇无比,可他不知道,文武百官在两旁目睹梅伯惨死,心中满是恐惧。人人都有了退缩之意,个个都萌生了辞官不做的念头。纣王随后起驾返回寿仙宫,暂且不表。
且说众大臣都来到午门外,其中微子、箕子、比干对武成王黄飞虎说道:“天下局势动荡不安,北海局势不稳,闻太师为了国家远赴征战。没想到天子却信任妲己,造出这炮烙之刑,残害忠良。倘若此事传播到四方,天下诸侯听闻,那可如何是好?” 黄飞虎听了,将五绺长须捻在手中,愤怒地说:“三位殿下!依我末将看来,这炮烙之刑并非针对大臣,而是在灼烧纣王的江山,炮轰成汤的社稷。古人说得好:‘君主看待臣子如同自己的手足,那么臣子就会把君主当作自己的腹心;君主看待臣子如同泥土草芥,那么臣子就会把君主视为仇敌。’如今主上不行仁政,用这残酷的刑罚对付上大夫,这可是不祥的征兆。不出几年,必定会有祸乱发生。我们怎么能眼睁睁看着国家走向败亡呢?” 众官员听了,都纷纷叹息,各自散去,回到自己的府邸。
且说纣王回宫,妲己迎接圣驾。纣王走下辇车,拉着妲己的手说:“美人的妙计真是妙极了!朕今日用炮烙处置了梅伯,让众臣不敢再出头强行劝谏,只能闭嘴退缩,乖乖听话。这炮烙之刑,简直就是治理国家的奇宝啊!” 随即传旨:“设宴为美人庆祝功劳。” 一时间,笙簧齐奏,箫管共鸣。纣王与妲己在寿仙宫尽情享乐,无比欢愉。不知不觉,谯楼上传来二更的鼓角声,可乐声依旧没有停歇。
这时,一阵风将这乐声送到了中宫,姜皇后还未就寝,听到乐声吵闹,便问身边的宫人:“这个时候,是哪里在奏乐?” 两边的宫人回禀娘娘:“此时是寿仙宫的苏美人与天子饮酒作乐,还未结束。” 姜皇后叹息道:“昨日听闻天子听信妲己的话,制造炮烙之刑,残害梅伯,手段惨不忍睹。我想这贱人迷惑圣心,引诱君主肆意妄为,做出无道之事。” 于是立刻下令准备辇车,说道:“我要前往寿仙宫走一趟。” 看官,这一去,难免会有美女之间相互嫉妒的事情发生。只怕是非从此而起,灾祸即将降临。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