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上的雾气还未散尽,施公便已立在船头。他身着靛蓝官服,腰佩象牙笏板,一双锐眼透过晨雾望向远处若隐若现的闸口。春水初涨,漕船往来如梭,这本该是一派繁忙祥和的景象,可施公的眉头却越皱越紧。
\"大人,前面就是第四闸了。\"随从赵虎低声提醒。
施公微微颔首,目光扫过河岸两侧。几个闸工正懒洋洋地靠在闸门上,见官船驶来,才不情不愿地起身准备开闸。这般懈怠,与沿途所见其他闸口如出一辙。
\"停船。\"施公突然道。
官船靠岸,施公踏上泥泞的河堤。闸官闻讯匆匆赶来,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面皮白净,穿着崭新的官服,腰间玉佩叮当作响。
\"下官刘德海,参见施大人!\"闸官跪地行礼,额头却不见汗。
施公虚扶一把:\"刘闸官请起。本官途经此地,见漕运繁忙,特来查看一二。\"
刘德海脸上堆笑:\"大人体恤下情,实乃百姓之福。只是闸口简陋,恐污了大人贵足...\"
\"无妨。\"施公打断他,径直走向闸房,\"听闻今年春汛水位异常,本官想看看你们的记录。\"
刘德海面色微变,又迅速恢复如常:\"大人明鉴,今年水情确实特殊。记录册都在闸房内,大人请随我来。\"
闸房内陈设简单,一张方桌,几把椅子,墙角堆着些杂物。刘德海从抽屉里取出一本册子,双手呈上。施公接过,随手翻了几页,眉头微蹙。
\"这记录倒是详尽,只是...\"施公指尖停在一处,\"三月初八这日,水位突降二尺,却无风雨记录,是何缘故?\"
刘德海额角渗出细汗:\"回大人,那日...那日上游临时修坝,故有水落。\"
施公不置可否,目光扫过桌面。一本厚重的《河防一览》摊开在桌角,书页泛黄,显然常被翻阅。他状若无意地伸手翻动,刘德海却突然上前一步:\"大人舟车劳顿,不如先用些茶点?下官已命人备好。\"
施公收回手,意味深长地看了刘德海一眼:\"也好。\"
离开闸口后,施公在船舱内来回踱步。赵虎忍不住问道:\"大人可是发现了什么?\"
施公停下脚步:\"八处闸口,账目皆有蹊跷。水位记录忽高忽低,与实际情况不符。更可疑的是,每个闸房内都有一本《河防一览》,且闸官们对这书都异常紧张。\"
\"大人的意思是...\"
\"本官怀疑,这《河防一览》并非单纯的水利典籍。\"施公眼中精光一闪,\"极可能是他们贪腐的密码本。\"
赵虎倒吸一口凉气:\"那该如何取证?这些老吏狡猾如狐,必不会轻易露出马脚。\"
施公捻须沉思,忽然计上心头:\"贪官污吏,最怕什么?\"
\"怕...怕东窗事发?\"
\"不错。\"施公冷笑,\"更怕事发时来不及销毁证据。传我命令,今夜放出风声,就说上游决堤,水位将暴涨三尺,命各闸官吏明日卯时齐聚总闸议事。\"
当夜,施公密令心腹差役潜入各闸附近潜伏,特别嘱咐:\"盯紧他们的如厕之处。\"
次日凌晨,假消息如野火般传遍运河两岸。各闸官吏果然慌乱不已,纷纷赶往总闸。施公坐镇总闸衙门,冷眼旁观这群平日趾高气扬的官员此刻如热锅上的蚂蚁。
\"大人!\"赵虎匆匆进来,难掩兴奋,\"抓到了!第五闸的周闸官如厕时,竟用《河防一览》的书页当厕纸!差役按大人吩咐,将他连人带'证物'一并拿下!\"
施公拍案而起:\"好!立刻搜查各闸,凡有撕毁《河防一览》者,全部收押!\"
不到一个时辰,八位闸官中竟有六位被当场擒获,皆是在如厕时撕毁《河防一览》的书页。施公命人将残页一一收集,又取来各闸账册,在灯下细细比对。
\"果然如此!\"施公指着账册上一处数字,\"这'银三百两'的记录,正对应《河防一览》第一百三十四页。而周闸官撕毁的,恰是这一页。\"
师爷恍然大悟:\"他们以书页编号为密码,记录贪墨银两!\"
施公冷笑:\"贪得无厌,连销毁证据都舍不得用好纸。传老闸工来问话。\"
须发皆白的老闸工被带上来,听闻此事,气得胡子直抖:\"这帮龟孙!平日克扣工钱也就罢了,连擦屁股都挑贵纸!那《河防一览》是潘季驯大人亲撰的治河宝典,他们竟敢...\"
施公安抚老闸工几句,命人将他好生送回去。转身对赵虎道:\"升堂!\"
公堂之上,六位判官面如土色。施公将账册与残破书页一一对应展示,密码规律昭然若揭。最初还想抵赖的刘德海见大势已去,终于瘫倒在地,供认不讳。
原来,八闸官吏勾结多年,借水位记录做假账,贪污治河银两。为防查账,他们以《河防一览》页码为密码,在账册中记录虚假数字,实际银两数目则对应书中页码。例如\"水位三尺四寸\"实指\"三百四十两银\"。
\"尔等身为河工,不思治水安民,反以治水名着为贪腐工具,罪加一等!\"施公怒拍惊堂木,\"来人,摘去顶戴,押入大牢,待本官上奏朝廷,严惩不贷!\"
退堂后,赵虎忍不住问:\"大人怎知他们会撕书如厕?\"
施公笑道:\"贪官心虚,闻听险情必先销毁证据。而《河防一览》厚重不便携带,仓促间只能撕下关键页码。至于如厕...\"施公意味深长地顿了顿,\"本官早注意到闸房内并无厕纸,而《河防一览》纸质柔软...\"
赵虎恍然大悟,随即又生疑问:\"那剩下两位闸官为何未被抓获?\"
施公叹息:\"一位是刚调任的新官,尚未同流合污。另一位...\"施公摇头,\"据查已病逝半月,怕是因分赃不均被害。此案背后,还有大鱼啊。\"
一个月后,朝廷批文下达,八闸贪官尽数伏法,牵连出工部一位侍郎。运河上下为之一清,漕运复通,百姓欢呼。
结案那日,老闸工带着一众河工来到衙门,献上一块\"明镜高悬\"的匾额。施公婉拒不成,只得收下,却命人将匾额挂在闸房之上。
\"治水如治吏,\"施公对围观的百姓说道,\"水不清则淤,吏不廉则腐。今日之后,愿这运河之水,长清如镜。\"
人群中,不知谁先喊了一声\"施青天\",随即呼声如潮,久久不息。施公却转身走入衙门,桌上已摆着新送来的漕运账册。灯光下,他的身影显得格外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