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口,水军大寨内。
周不疑带领部下众将,乘坐着一艘小船,视察文聘打造的战船。
“主公,若说当初在江东水军船舰中往来冲撞如同闲庭信步的‘巨鲲号’是初出茅庐的话。”
“现在的这艘‘巨鲲号’,已可以算得上是趋于大成了!”
文聘手指前面的一艘大船,笑着向周不疑和所有众将说道。
“我的天!”
见惯了大船的甘宁,抬头看到这艘战船的时候,惊讶的合不拢嘴,差点从小船上摔入水中!
这艘战船,长约五十余丈,宽也不下二十丈!
船上建筑有四层梯楼,整个船头雕塑巨鲲的巨口模样。
从前面看去,宛若一头择人而噬的史前巨兽!
战船的左右两弦,设有长橹,前后摇动起来的时候,如同振翅长飞于九天之中的大鹏!
这时候,小船已经靠近大船。
甘宁仰头看着面前的巨无霸,不住的摇头叹息:
“主公打造的这艘战船,简直是亘古未有,前所未见!”
“如此浩大的工程,如何能在数月之中,便建造完毕了?”
文聘在旁大笑道:
“这战船的建造难度,当不下于昔日秦皇建造万里长城!”
“可惜祖龙皇帝,并没有主公所赐的技术,导致建造长城的时候劳民伤财,激起民变!”
“结果外族虽然防住了,可是内乱蜂拥而起,二世而亡!”
“主公在传我打造图纸的时候,亦传授了‘滑轮省力法’,‘塔吊搬迁法’等诸多省时省力的法门。”
“因此动用工匠不多,却能事半功倍,三月而成!”
文聘所说的“滑轮”、“塔吊”等词,众将并不能听懂。
即便是最博学多识的法正和跟随周不疑最久的赵云,也听得一头雾水。
但所有人都知道,那必定又是一门玄妙至极,古来未有的学问!
黄忠抬头看着战船,双手放在胸前做膜拜之状:
“当初主公在长沙擒了徐盛,周瑜仗着江东水军无敌,前来讨要。”
“却被主公祭出战船,往来闲庭信步的冲撞了几趟,便溃不成军了!”
“如今这艘战船,更胜往昔!”
“有了这艘战船,主公若想征伐江东,简直易如反掌!”
“就算是顺江而下,直取柴桑,又有何人可挡?”
在没看到这艘战船的时候,众将都知道自己的水军强大,已经不弱于江东周瑜的水军。
更不知道身为江夏水军总管的文聘,天天窝在水军大寨里,忙碌些什么。
直到现在,才恍然大悟!
法正以手加额,目视着这艘巨舰,满脸激动的说道:
“拿周瑜的江东水军来和咱们的水军相提并论,简直就是对主公莫大的侮辱!”
“法正此生有幸能在主公的帐下听凭驱驰,真乃三生有幸也!”
暗自庆幸者,又何独法正一人?
甘宁、黄忠、文聘等尽皆心中暗想:
“当初主公招募我们的时候,多少还有几分不情愿。”
“毕竟群雄割据,主公所据的江夏,兵马最少,地域最小……”
“然而今日看来,不做主公的对手,实乃此生之大幸!”
周不疑带领众将围着巨舰转了一圈,忽然回头对站在一旁的张辽说道:
“当日你征伐乌桓,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和袁熙无处容身,投奔了公孙康。”
“可是公孙康却畏惧曹操,亲自切了袁绍两个儿子的脑袋,送入曹营。”
张辽点头说道:
“当初我带领兵马,自白狼山下斩杀踏顿之后,本欲乘胜追击,拿下辽东的!”
“可是丞相唯恐中原有变,又担心辽东偏僻苦寒之地,攻下了也守不住。”
“所以才招降公孙康,借他的势力镇守辽东,防备高丽。”
周不疑站在船头,任凭江风吹拂衣带,含笑说道:
“文远,若我要你重新征伐公孙康,多少兵可定辽东?”
满营众将,听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法正愕然问道:
“主公,此去辽东,何止千万里之遥?”
“中途贯穿中原腹地,困难重重,各州各郡,皆有曹操的兵马……”
众将虽知周不疑博学多识,智算无双。
可身在江南,却要张辽征伐辽东,多少还是觉得犹若天方夜谭,未免不切实际。
这时候,小船已经靠岸。
周不疑跨步跳上江岸,迈步向着中军大帐行去。
“文远,多少兵马,你才有把握替我夺回辽东?”
没想到回了中军大帐,周不疑再次问起了这个问题。
“启禀主公!”
张辽经过一路的沉思后,郑重的向前躬身说道:
“张辽不才,若能在辽东有一支千人精锐,粮草足够。”
“我有把握擒公孙康,夺了他的辽东!”
水战虽然不是他的强项,但陆战张辽还从没惧过谁。
比公孙康兵马更雄壮的乌桓,尚且不值一提。
更何况那个贪财残暴,不通兵法的公孙康?
“好!”
听到张辽自信十足的言词,周不疑满意的点了点头;
目光一转,落在了文聘的身上:
“仲业,战船可载多少人?”
文聘上前一步回复道:
“启禀主公,除却水手舵手之外 ,可载两千人有余!”
周不疑哈哈大笑,长身而起,站在台阶上。
大有君临天下的气概!
“文远,十日之内,你可在军营之中,挑选精干兵卒两千人!”
“十日之后,我命文聘送你顺江而下,直入东海!”
“然后从海中北上,登陆辽东!”
水路?
东海?
辽东?
众将听得目瞪口呆,简直难以置信!
可旋即又心绪沸腾,血脉贲张!
张辽激动的热泪盈眶,噗通一声归于阶下:
“张辽承蒙主公厚恩收录,寸功未立!”
“若主公真能送我直至辽东,我愿凭这两千军,收公孙康,定辽东!”
“然后再回军南下,与主公南北策应,定鼎中原!”
法正头脑稍微冷静,皱眉说道:
“凭这艘‘巨鲲号’,踏江过海,或许可以做到。”
“凭文远的勇武和智谋,定辽东易如反掌,也无不可。”
“但北方并州、冀州之地,连绵战乱多年,又被曹操横征暴敛以充南征的军饷。”
“我怕文远到了辽东,平了公孙康,想要南下中原,粮草不继啊!”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若解决不了粮草的问题,兵马越多,麻烦越大!
周不疑淡淡一笑:
“八年之前,我已在北疆存下粮草,足够二十万兵马半年的支用了!”
八年之前?
就连赵云,也觉得先生的话,有些不着边际了!
“八年之前?”
“先生最多也就是个八九岁的幼童罢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