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生于秦朝的百姓,算得上是悲惨至极了!”
“一共两个皇帝,一个是暴君,一个是昏君,祸害的都是百姓,不知道有多少人死于他们之手。”
“若是可以的话,这些百姓不如生在朕的大清!”
“大清百姓人人皆有饭吃,有衣穿,大清才是真正的天下盛世,不知道要比那秦朝好上多少了。”
看到天幕上那些百姓被各种压迫的画面时,乾隆他的脸上竟然出现了对这些百姓的怜悯和感慨。
在乾隆看来。
这些百姓最不幸运的事情就是生在了秦朝,遇到了秦朝这样的皇帝。
如果这些百姓要是能够升到大清就好了,他大清皇帝无论如何也不会跟那秦朝皇帝一样残暴。
大清百姓每个都生活的十分幸福,每个人都能有上饱饭吃。
大清才是天下盛世,其他的汉人王朝都远远不如大清。
在说这番话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乾隆他能够将胸口挺得笔直。
至于哪里来的这个底气,也没有人知道。
面对乾隆所说的这番话,大殿内的一些官员也默默的低下了头。
乾隆或许不知道大清百姓的真实日子是何,但是他们肯定是知道的。
甚至那些百姓的生活,都是他们一手造就的。
不过他们并没有选择将其说出来,因为这种事情一旦说出来,他们还怎么能够捞钱,捞地?
皇帝想要见识到百姓的真实生活?这几乎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情!
…………
【刘邦虽然用人的眼光十分精准,但是带兵打仗还是头一回,他身边的那些人也没有这个经验。】
【所以初出茅庐的刘邦吃了不少战场的亏,刘邦他也清醒的意识到自己这点力量,是绝对无法跟秦军进行对抗的。】
【所以机智的刘邦率领一众人马前去投靠了项家集团,那主帅项梁对于人才也是相当拿得出手。】
【刘邦他们一去投靠就给了刘邦5000个士兵,还有十位将军进行辅佐。】
【第二年,楚国主帅项梁在交战中不幸身亡。】
【楚怀王命刘邦,项羽兵分两路攻打关中,并约定好了谁先攻下关中,关中王这个位置就是谁的。】
【但是项羽先被派去救援赵国,而刘邦则是直接被派去攻打汉中!】
【刘邦因为占了天时地利的原因,先项羽一步入主了关中,将那关中王的位置给抢了过来。】
【刘邦一入城,就和关中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而盗窃者也要判罪!】
【如此一来,刘邦就率先一步得到了百姓支持!】
【可是他的这一举动,也成功招惹了项羽的不满,一场矛盾即将就要爆发。】
…………
楚汉时期
“刘邦小儿,那就是一个厚颜无耻,不要脸的东西!”
“孤是如何对待刘邦的?那刘邦又是如何对待孤的?”
“孤都将这刘邦当成亲兄弟一样对待,可刘邦到头来却背叛了孤,背刺了孤!”
“那关中王的位置本来就是孤的,只不过是那刘邦抢了过去!”
“无论这刘邦在未来到底有何成就,这刘邦在孤眼中始终都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小人!”
天幕上的内容一出现,直接让项羽原本就没有消下去的怒火,再度燃烧了起来。
他朝着天幕上的内容就是一番痛骂。
恨不得拔出手中的宝剑,就冲到天幕上去跟刘邦决一死战。
对待刘邦的事情上,项羽他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做到问心无愧的地步。
自己完全是将刘邦当做自己的亲兄弟一样,进行对待。
如果不是他们项家的话,刘邦他当年估计连起势都没有办法做到,更不用说跟自己争夺天下了!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刘邦他却背刺了项羽一刀。
所以项羽他看着天幕上的那些内容,整个人就是牙痒痒的,咬牙切齿至极了。
如果不是刘邦背叛自己的话,自己估计都已经到登基称帝的地步。
所以仅凭这个恩怨,项羽他觉得自己这辈子都不会原谅刘邦了。
…………
汉朝
“乃公能够做到起势,确实是多亏了他们项家的支持!”
“单论此事,确实是乃公对不起项羽,可这又能如何?”
“争夺天下之事,岂能靠这种事情进行定论?”
“项羽为什么会输给乃公?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将那些百姓放在眼里,所以乃公才能赢了那项羽!”
“像项羽这种贵族出身的人,怎么能够懂得百姓的心,怎么会去管百姓?”
对于天幕上说的这些内容,刘邦他在看到后还是点头承认了的。
不如天幕内容说的那样,如果自己当年没有投靠项羽他们的话,十有八九是不会有今天的。
自己在情谊这方面上,确实是欠了项家的。
自己在争夺关中之事上,也有不地道的地方。
即便如此,刘邦他也没有生出过任何一点愧疚。
自古以来,争夺天下的事情哪里有靠所谓人情关系的?
自己欠项羽的是一码事,可争夺天下又是另外一码事。
另外在刘邦看来,那项羽之所以会输给自己,自己也之所以能够夺得天下。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约法三章,就是因为自己得民心!
因为出身的缘故,刘邦他懂得那些百姓的重要性,更加容易得到那些百姓的民心。
这对于项羽来说,因为他贵族出身的缘故,百姓二字对于他来说实在是离得太远了。
在项羽的心中,百姓的存在是放在很低位的。
所以在争夺百姓民心的这一方面,刘邦他要胜过项羽太多了!
项羽他在败给刘邦的那一刻,估计也不会知道他输给刘邦的真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