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4月7日傍晚,杭城钱塘江畔的“星澜量子无人酒店”在暮色中亮起幽蓝灯光。顶层的全息旋转套房内,机械臂端着鎏金托盘穿梭,托盘上的宋瓷盏里,西湖龙井正氤氲着热气。冯小刚作为星宁影视子公司副总裁,与陈道明、李雪健等十余位老戏骨围坐在悬浮圆桌旁,窗外的量子灯光在江面上投下流动的星芒。
科技餐桌:无人服务中的传统温度
“大家尝尝这道‘蟹酿橙’,机械臂复刻了《汴梁风华》里的古法配方。”冯小刚笑着示意,机械臂精准地将雕花食盒摆放在每位演员面前。陈道明用银箸轻轻拨开橙皮,露出内里鲜嫩的蟹肉,惊叹道:“连摆盘的紫苏叶位置都和剧中分毫不差,这技术,当真把‘匠心’二字数字化了。”
餐桌上,智能餐盘实时显示菜品的营养成分与历史典故,全息投影在桌面展开宋代宴饮图,与现实场景交叠。李雪健夹起一块分子料理制成的东坡肉,感慨道:“从前拍戏讲究‘烟火气’,现在连吃饭都充满未来感。”他的话音刚落,机械臂立刻递上温热的湿巾,这精准的服务引得众人会心一笑。
创作交锋:科技与传统的深度碰撞
酒过三巡,话题转向影视变革。“这次拍摄让我大开眼界。”陈道明放下茶杯,“量子动作捕捉系统能精准到睫毛颤动,但也要求演员的表演必须更内敛——稍有夸张,在高清镜头下就会失真。”他调出智能眼镜中的拍摄花絮,某场哭戏的特写里,泪珠滚落的轨迹都被机械臂摄像机完美捕捉。
冯小刚点头赞同:“传统拍摄靠经验和感觉,现在有AI剧本诊断、实时特效预览,就像给创作装上了导航。但越是这样,演员的‘魂’越重要。”他展示手机里的AI评分系统,“这个系统给老戏骨的情感深度评分永远是满分,因为机器能复制动作,却学不会眼神里的故事。”
财富与初心:千万奖金背后的艺术坚守
谈及千万奖金,老戏骨们的态度出奇一致。“这笔钱对我来说,是认可更是责任。”李雪健端起酒杯,“我准备用它在中戏设立‘薪火奖学金’,培养更多能驾驭科技与传统的演员。”其他演员纷纷响应,有人计划资助戏曲数字化工程,有人想建立老戏骨传承数据库。
“其实这次拍摄,最大的收获不是钱。”陈道明望向窗外的量子夜景,“是看到了历史剧的新可能。当机械臂搭建的阿房宫在我眼前拔地而起,当AI把《汉书》的文字转化为动态场景,我感觉自己不是在演戏,而是在和古人对话。”
未来蓝图:科技赋能下的艺术共生
晚宴尾声,冯小刚启动全息沙盘,星宁影视的未来计划徐徐展开:“下一部剧,我们要用脑机接口技术,让观众实时影响剧情走向;还会在元宇宙开设‘数字戏楼’,老戏骨的经典片段将以全息形式永久留存。”他转头看向陈道明,“道哥,您愿意当我们的‘数字艺术顾问’吗?”
陈道明笑着点头,眼中闪烁着光芒:“我这个‘老古董’,也该跟上时代的列车了。但有一点得说清楚——科技可以改变拍摄方式,但永远替代不了演员对角色的敬畏。”他的话引发满堂掌声,机械臂适时响起古典乐伴奏,为这场跨越时代的对话画上句点。
当晚宴结束,老戏骨们乘坐量子直升机离开。沈知意站在酒店落地窗前,看着夜空中的点点蓝光。手机弹出消息:“薪火计划”第二季报名人数突破十万。她知道,这场在无人酒店里的对话,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影视生态的一次深刻展望——在科技与传统的交响中,光影艺术正走向更辽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