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4月9日下午,杭城别墅的智能窗帘自动开合,将春日的阳光引入2200平的书房。沈知意坐在悬浮办公椅上,量子电脑的全息屏幕上闪烁着影视行业的资本图谱。她的目光突然被一组数据吸引——“陈氏影业”的股票市值在过去半年缩水63%,而其掌门人陈赫的财富也从87亿暴跌至30亿。更令她意外的是,这位曾凭借《爱情公寓》爆火的演员,竟是汴京影业陈导的远房侄子。
资本寒冬:传统影业的生存危机
“调取陈氏影业近三年的项目数据。”沈知意向智能管家下达指令。全息空间中,密密麻麻的项目清单如瀑布般倾泻而下:12部传统都市爱情剧积压未播,5部古装剧因特效粗糙被平台退货,唯一上映的院线电影票房不足预期的1\/5。“问题出在模式僵化。”沈知意轻点屏幕,弹出对比图,“他们仍沿用十年前的拍摄流程,演员档期协调靠电话,特效外包给小作坊,成本失控且质量堪忧。”
手机震动,陈导的量子通讯请求弹出。全息投影中,陈导眉头紧锁:“知意,小赫的公司快撑不下去了。他手里还有3部剧的拍摄计划,但投资人撤资、演员解约,现在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他推了推智能眼镜,“这孩子倔,总觉得传统拍法才有‘人味儿’,不肯向科技低头。”
科技叩门:新旧理念的激烈碰撞
沈知意决定亲自拜访。次日清晨,她的量子直升机降落在陈氏影业总部大楼前。玻璃幕墙上布满灰尘,大厅里的自动导览机器人因断电停止运作,与星宁集团的科技感形成鲜明对比。陈赫穿着随意的卫衣,黑眼圈浓重,坐在堆满剧本的办公桌前苦笑:“沈总,您是来看我笑话的吧?”
“我是来谈合作的。”沈知意启动随身的全息投影仪,机械臂模型、量子剪辑系统、AI剧本优化程序在办公室中一一浮现,“用星宁的技术,能将你的拍摄周期缩短70%,成本降低50%。”她调出数据,“比如你筹备中的《新爱情公寓》,传统拍法需8个月、预算2亿,而量子拍摄只需2个月、1.2亿,且质量提升3倍。”
陈赫却摇头:“科技是冰冷的。以前我们拍《爱情公寓》,演员围坐在一起对戏,笑场时的即兴发挥都是经典。现在用机械臂、AI,表演成了数据,观众能感受到真情实感吗?”他的质疑引发办公室里老员工的共鸣,有人小声嘀咕:“是啊,现在的剧看着华丽,却没了烟火气。”
破局之路:传统内核的科技重塑
沈知意没有反驳,而是调出汴京影业的《星火长明》拍摄花絮。画面中,老戏骨们在量子动作捕捉设备前,将细腻的情感融入每一个微表情;机械臂精准模拟的暴雨场景,反而激发了演员更强烈的情绪爆发。“科技不是替代品,而是放大器。”她转向陈赫,“你想拍有温度的故事,没问题,但为何不用科技让这份温度传递得更远?”
陈导适时补充:“小赫,你还记得小时候看我拍戏,为了一个下雨镜头等半个月吗?现在量子风场和水幕系统,10分钟就能还原任何天气。”他的话让陈赫陷入沉思。最终,陈赫咬咬牙:“试试吧,但我要保留演员自由发挥的空间。”
变革序幕:传统影业的重生实验
合作迅速展开。星宁的技术团队入驻陈氏影业,机械臂取代了低效的场务团队,AI剧本系统重新梳理剧情逻辑,量子选角平台为角色匹配最佳演员。陈赫惊喜地发现,智能设备不仅没有束缚创作,反而带来意外灵感——当机械臂搭建出360度旋转的公寓场景,他临时修改剧本,加入了“时空交错”的创新设定。
“看这个!”陈赫兴奋地向沈知意展示拍摄片段,演员在全息投影营造的虚拟街道上奔跑,现实与虚幻的界限模糊不清。“以前这种特效至少要花半年后期制作,现在实时生成!”他的眼中重新燃起斗志,“或许,传统和科技真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时代回响:影业转型的希望之光
随着《新爱情公寓》的拍摄推进,陈氏影业的股票开始止跌回升。更重要的是,这场变革在行业内引发震动。老牌影视公司纷纷派人观摩学习,论坛上“传统影业如何拥抱科技”的讨论热度飙升。沈知意看着新闻报道,对陈导笑道:“陈赫这一仗,可能会成为传统影视转型的里程碑。”
陈导望着远方,若有所思:“当年我们靠创意和热情拍剧,现在年轻人靠科技和资本。但说到底,打动观众的永远是好故事。”夕阳西下,陈氏影业大楼的灯光渐次亮起,机械臂在夜空中勾勒出未来的轮廓——在科技与传统的博弈中,新的影视生态正在破茧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