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那位书生摇头晃脑、口若悬河地侃侃而谈着,其模样甚是嚣张。
一旁的刘督师见此情景,心中怒火瞬间被点燃,气得浑身发抖,恨不能立刻抬起手来狠狠地给这书生一巴掌,好让他清醒清醒。
要知道,老刘虽身为一介文人,但这些年来一直身处边塞之地,亲眼目睹了无数将士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的壮烈场景。
如今这般轻易地提出以宽松条件和谈,简直就是对那些英勇无畏的安木将士们所付出的巨大努力的无情抛弃。
正当刘督师怒不可遏,准备出手教训那书生时,站在他身旁的小黄门却突然伸手轻轻拉住了他的袖子。
刘督师先是一愣,随即便压低声音向小黄门询问道:“公公,不知此刻在此大放厥词之人究竟是谁?您又因何阻拦于我,不让我去制止他呢?”
小黄门赶忙凑到刘督师耳边,小心翼翼地轻声提醒道:“大人有所不知,此人乃是清平侯林尘呐!想当年,他可是官家尚未登基之时的至交好友,二人还曾结拜为兄弟呢。此次和谈之事,官家特命他全权负责代理呀!”
闻听此言,刘督师不禁又是一愣。原来是这样啊,既然这林尘身负皇命,全权处理和谈事务,那自己确实没有资格出面阻止他。
可即便如此,刘督师心里还是忍不住暗自嘀咕起来:这林尘也太不靠谱了些吧!怎么能如此草率地对待和谈大事呢?
就在众人各怀心思之际,只见那清平侯与西华国的丞相相谈甚欢,气氛热烈异常。
不多时,这场看似紧张实则轻松的和谈便宣告结束了。
只见那位年轻的侯爷满脸得意之色,大摇大摆地走到众人面前,高声说道:“诸位莫忧,这和谈嘛,其实也并非难事。这不,对方已经答应咱们提出的条件啦!”
众人看着林尘那副洋洋自得的模样,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开口。
他们心中暗自思忖:当我方前线的将士们浴血奋战,将都城一路推进至敌方都城之下时,此时提出和谈,若还不能成功,那可真就是咄咄怪事了!
而林尘居然对此感到如此自豪,实在令人难以理解,简直让人无语至极。
就在双方敲定了和谈并决定退兵之后,安木王朝的军队便迅速投入到紧张忙碌的撤退准备工作之中。
营帐内人声鼎沸,士兵们来回穿梭,收拾着行装与兵器;将领们则聚在一起,商讨着撤退的路线与部署。整个营地弥漫着一种既无奈又略带紧张的气氛。
待率领大军顺利撤回安木王朝境内后,董志道依照惯例派使者前往皇宫,面见皇帝,请求辞去招讨使一职。
使者恭敬地呈上奏折,并详细说明了此次征战的经过以及撤军的安排。
随后,董志道毫不犹豫地交出了自己手中的一部分军队,交由朝廷调配。
紧接着,从其他地区调拨而来的兵马陆续抵达,与董志道及其所率部队一同驻扎镇守。
众所周知,安木王朝向来推崇以文治国、以文驭武之策。
不仅如此,为了杜绝将领与士兵勾结,滋生地方势力,也为了避免其在当地培植过大的影响力从而引发祸乱,朝廷通常会采取轮流镇守的方式。
正所谓“习勤苦,均劳役”,无论是条件艰苦的边疆地区,还是相对安稳的内陆城镇,都遵循着这一原则。
即便是像西路这般面临较大军事压力的地域,也同样要求有两支不同的军队共同承担镇守之责。
此外,元帅府每年训练出的新兵,其中只有一部分能够留用,其余大部分都需上缴朝廷,以便统一调度分配。
在上交朝廷的这些士兵里面就包括韩五,他这次虽然只当了从九品的进武副尉,但是拿到的赏赐可不少。
这些白花花的银子都够买地当一个地主了。
韩五把其中的一部分给了自己的父母以及五个兄长以及几个姐姐。
剩下的留着存进钱庄,准备等到娶媳妇的时候用。
接下来他跟着大部队四处镇守训练,在一个秀才的提醒下把韩五改名成韩藿 ,又依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了一个小吏的女儿白氏为妻子的事情按下不表。
咱们且说,安木王朝的皇帝宋锦文,在要求西路退兵后一步步掌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