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蝉姑娘那句无意中(或是有意为之)透露出的、关于“戴斗笠的黑衣人”的线索,虽然模糊,却如同黑暗中的一丝微光,给了我一个新的调查方向。
然而,仅凭这点信息,想要在偌大的洛阳城中找到那个黑衣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更重要的是,我现在越来越倾向于认为,这一连串的袭击,并非简单的刺杀,而是由一个极其高明的智囊在幕后策划。
其精准狠辣的手段、对时机的把握、以及利用恐惧心理操控人心的技巧,都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一个人——那个据说在董卓军中深藏不露、以奇谋和毒计闻名的贾诩,贾文和!
虽然我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证明是他所为,但直觉和逻辑推演都告诉我,他的嫌疑最大。
李儒虽然也阴狠,但他的计谋往往更偏向于堂堂正正的阳谋(比如迁都三策),而这种如同毒蛇般潜伏在暗处、精准致命的风格,更像是贾诩的手笔。
如果我的对手真的是贾诩这样的“毒士”,那么被动地等待下一次袭击发生,或者按部就班地追查线索,恐怕只会落入他精心布置的陷阱。
我必须主动出击,进行试探,打乱他的节奏,并从中捕捉他的破绽!
这是一个极其冒险的决定。
与贾诩这样的对手隔空较量,无异于与虎谋皮,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火烧身。
但我别无选择。
我秘密召见了石秀,向他下达了一个极其特殊且危险的任务。
“石秀,”我看着他,语气凝重,“我需要你动用玄镜台目前所有能动用的力量,替我散布一些……假消息。”
“假消息?”石秀有些疑惑。“对,”我点了点头,压低声音,“是关于‘诛董计划’的假消息。
我们要故意泄露一些错误的信息出去,比如,错误的行动时间、错误的参与人员名单、甚至一个完全虚构的、听起来很重要的‘下一步计划’。”
石秀冰雪聪明,立刻明白了我的意图:“主公是想……引蛇出洞?看看谁会对这些假消息做出反应?”
“不仅仅是引蛇出洞,”我解释道,“更是要试探对手的信息来源和判断能力。我们需要知道,他们到底掌握了我们多少真实信息?他们是否有能力分辨真假情报?以及……他们会对不同类型的威胁做出怎样的反应?”
这是一个典型的信息战和心理战。
我是在用假情报作为诱饵,去探测那个隐藏在暗处的、强大而未知的对手。
我仔细地设计了需要散布的几条假消息:
假时间: 故意泄露一个错误的、比实际计划提前或推后的“动手时间”。
假目标: 捏造一个刺杀董卓的“b计划”,声称如果A计划(比如宫门设伏)不成,将在某个特定的地点(比如董卓出巡的某个必经之路)进行第二次刺杀。
假内应: 故意散布谣言,声称王允已经成功策反了董卓身边的某位(实际上并不重要,甚至可能忠于董卓的)中层军官作为内应。
假核心: 将某个并非核心成员、但又与王允关系密切、容易引起怀疑的官员(需要仔细选择,不能是完全无辜之人,否则会引起王允反感),“包装”成诛董计划的另一个重要策划者。
这些假消息,都经过了我的精心设计,既要看起来“可信”,又要包含明显的破绽(对于真正掌握核心机密的人来说),还要能有效地测试出对手的不同反应。
散布这些假消息的渠道也必须极其隐蔽和巧妙。
我指示石秀:利用那些刚刚发展的、与凉州军底层士兵或小吏有接触的外围线人,让他们在“酒后失言”或“无意闲聊”中,将这些信息“不经意”地透露出去。
在某些特定的、可能被对手监控的茶馆酒肆或赌坊中,安排人手进行“秘密交谈”,故意让“隔墙有耳”听到这些假信息。
甚至可以伪造一两封“密信”,故意让它们“丢失”在某个可能被对手发现的地方。
做完这一切安排后,剩下的就是等待和观察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调动了玄镜台所有的力量,密切监视着洛阳城内外的任何风吹草动,尤其是董卓集团核心人物(包括李儒和贾诩,虽然贾诩行踪更为诡秘)、凉州军的布防调动、以及司徒府周边的动静。
这是一场无声的、隔空的较量。
我在暗处布下诱饵,等待着那个同样隐藏在暗处的对手做出反应。
几天后,一些反馈开始陆续传来:董卓府邸和皇宫的守卫力量,似乎并没有针对我泄露的那个“假时间”和“假地点”做出特别的加强。
这说明,对手要么不相信这些信息,要么……他们有更可靠的情报来源,知道这是假的。
那个被我“嫁祸”为内应的中层军官,似乎并没有受到任何特殊对待或调查。
这进一步印证了对手可能对王允真正的策反目标(吕布)有所了解。
然而,那个被我“包装”成“假核心”的官员府邸周围,却明显增加了监视的人手!甚至有传闻说,他最近受到了董卓的“敲打”和警告!
这个结果,让我心中一凛,也基本印证了我的猜测!对手(很可能就是贾诩)极其狡猾!
他没有被那些明显的假时间和假地点所迷惑,说明他对诛董计划的核心方向(利用吕布)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但他却对我那个“假核心”的信息做出了反应!
这说明,他对我们内部具体的参与人员名单,可能并非完全掌握!
他也在试探!
他在利用我对那个“假核心”的嫁祸,来反过来确认和锁定我们的部分成员!
好一个“毒士”贾诩!
果然名不虚传!
这次试探,虽然未能完全引蛇出洞,但也并非毫无收获。
至少,我大致摸清了对手的信息掌握程度和判断能力。
我知道了他并非全知全能,他的情报来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更重要的是,我通过这次交锋,初步感受到了这位顶级智囊的行事风格——谨慎、多疑、擅长反向利用信息、直击要害!
同时,这次试探的结果,也让我更加确信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王允集团内部,必然存在内鬼!
否则,贾诩不可能如此精准地把握住核心方向,而忽略那些明显的假目标!
这场隔空较量,只是刚刚开始。
我知道,贾诩一定也通过我的这次试探,对我这个隐藏在王允背后的“智囊”产生了警惕。
接下来的交锋,只会更加凶险,更加复杂。
我必须尽快找出那个内鬼!否则,我们在这场博弈中,将永远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