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贾诩(我几乎可以肯定是他)那场无声的、隔空的信息战和心理较量,虽然惊险万分,但也让我得到了一个至关重要、却又令人不寒而栗的结论——王允集团内部,必然存在内鬼!
否则,对手不可能如此精准地洞悉诛董计划的核心方向(利用吕布),而对我那些精心设计的、指向错误时间、地点和内应的假情报完全无视,却又偏偏对我那个“嫁祸”的“假核心”人物做出了反应!
这清晰地表明:对手掌握的信息,是局部的、但又是核心的!
他们知道我们的大致目标和手段,但对具体的参与人员和细节,可能并非完全清楚,仍然需要通过试探和观察来确认!
而能提供这种“局部核心”信息的来源,除了隐藏在我们内部的奸细,再无其他可能!
这个结论,像一块冰冷的巨石,狠狠地砸在了我的心头。
我知道,我必须立刻将这个发现告知王允。
这不仅仅是为了提醒他防范,更是因为,内鬼的存在,是对整个诛董计划最致命的威胁!
如果不尽快将其揪出,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可能在最后一刻功亏一篑,甚至招致灭顶之灾!
我再次秘密求见王允。
这一次,我没有再隐瞒我的试探行动(虽然我模糊了具体的执行细节,只说是通过一些特殊渠道了解到对手的反应),而是将我的分析和最终结论——“内部必有奸细”——郑重地向他禀报。
“司徒大人,”我的语气异常凝重,
“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的密谋,恐怕已有部分泄露!对手不仅知晓我们欲行大事,甚至对我们联络吕将军之事也有所察觉!
而他们之所以尚未动手将我们一网打尽,很可能是在等待更好的时机,或者……他们尚未完全掌握所有参与者的名单和具体计划!这其中,必然有内鬼在暗中传递消息!”
我的话音刚落,书房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
王允的脸色,“唰”的一下变得惨白!
他身体微微晃动了一下,险些站立不稳,幸好及时扶住了桌案。
他眼中充满了震惊、愤怒,以及一种……被背叛的深深痛楚!
“内鬼……内鬼……”他喃喃自语,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这……这怎么可能?参与此事的,皆是与老夫意气相投、忠于汉室的股肱之臣,怎会……怎会有人背叛?!”
我知道,这个结论对他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他一直以匡扶汉室、凝聚忠良为己任,现在却发现自己最信任的圈子里,竟然隐藏着通敌的奸细!
这不仅是对计划的威胁,更是对他信念的践踏!
但事实摆在眼前,不容置疑。
我将对手的反应(忽略假目标,却针对“假核心”)详细地分析给他听,逻辑链条清晰而有力。
王允沉默了。
良久,他才缓缓抬起头,眼神中已经没有了之前的激动,只剩下一种冰冷彻骨的寒意和……深深的疲惫。
“陆令史,”他的声音沙哑而低沉,“此事……非同小可。你可有怀疑的对象?”
我摇了摇头:“晚生不敢妄自揣测。参与密谋者皆为朝廷重臣,晚生不敢轻言怀疑。此事还需司徒大人亲自决断,暗中排查。”
我虽然心中可能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有所猜测,但绝不敢在这种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随意指认。
这不仅是明哲保身,也是避免引起更大混乱的必要之举。
王允点了点头,没有再追问。
但他眼中那闪烁不定的光芒,告诉我,猜忌的种子,已经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很快,“内部有奸细”的消息(或许是王允自己透露的,或许是其他人察觉到的),便如同病毒一般,在参与密谋的核心成员之间迅速扩散开来。
原本就因为连环刺杀而紧张压抑的氛围,变得更加诡异和令人窒息。
在几次后续的秘密集会中(我有时也会被允许列席旁听),我能明显地感觉到,核心成员之间,那种原本就不算牢固的信任,已经出现了巨大的裂痕。
人们说话时,眼神闪烁,言语间充满了试探和保留。
每个人都在暗中观察着其他人,试图从对方的言行举止中找出破绽。
原本应该同心协力、共商大计的盟友,此刻却开始互相猜忌、彼此提防。
士孙瑞对黄琬的某个建议提出了质疑,暗示其可能别有用心;
黄琬则对士孙瑞与吕布的联络细节刨根问底,似乎怀疑他从中作梗;
甚至连王允本人,在看向某些心腹重臣时,眼神中也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这正是对手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他们用精准的刺杀和巧妙的信息操控,成功地在我们内部制造了混乱和分裂!
信任一旦崩塌,再牢固的联盟也会变得不堪一击!
王允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他既要强打精神,安抚人心,维持表面的团结,继续推进那风险越来越大的诛董计划;
又要暗中进行排查,试图找出那个隐藏在身边的“毒蛇”。
这种内外交困、腹背受敌的局面,几乎要将这位年迈的司徒彻底压垮。
而我,虽然暂时赢得了王允更深的信任(因为我“洞悉”了内鬼的存在),但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王允几乎将揪出内鬼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我的身上。
我必须尽快找到那个隐藏的敌人,否则,这个本就脆弱的联盟,很可能在对手下一次打击到来之前,就因为内部的猜忌而自行崩溃了!
内鬼疑云,如同弥漫在司徒府上空的毒雾,腐蚀着信任,也预示着更大的风波。
我必须在这片毒雾之中,找到那唯一的真相。
而时间,已经不多了。或许……是时候,主动去接触那位可能掌握着更多秘密的貂蝉姑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