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你做的很好
天圣八年,九月初九,兴州府贡士叶书尘敲响登闻鼓,状告户部尚书江秋延在参加省试时,贿买考官苏景逸,提前知晓考题。
登闻鼓响,朝野四惊,然而此事年代久远,人证物证俱难寻觅,仁宗皇帝正感头痛无措。
十日后,关于尚书江秋延贪墨朝廷赈灾款的证据摆上了仁宗皇帝的龙书案上。
贪墨赈灾款背后是无数百姓的累累白骨,一向好脾气的仁宗皇帝拍案大怒,当即指派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司会审两案并查。
经过三司的共同努力,半年后两案均水落石出,科举舞弊案寻到一位将江秋延引荐给苏景逸的中间人,中间人亲口承认曾以一人五百两的价格帮八名考生做过引荐,后来这八名考生都在苏景逸主考的省试中取得贡士资格。
此消息一出,天下士子哗然,寒窗苦读数年,比不过纹银五百两。
天下书生的寒心与贪腐案相比,实是小巫见大巫。
两起贪腐案牵连路、州(府、军、监)、县,官员118人,后追缴赃银256万余两。
仁宗郑重在三司呈上的案卷写下朱红的“准”字。
三日后,江秋延处以斩刑,家产尽数充公,族中所有男子流放西南,女子沦为官奴,江氏三代不许参加科举考试。
京都与鸣沙县相隔数千里,朝堂上的狂风骤雨还是吹到了这里。
百年望族的江家,族长江秋年新丧未过,族中最有出息的二爷江尚书便因贪腐被判了斩立决,落了一个满门流放的下场。
消息传来,鸣沙县的江家大宅瞬间乱作一团。
都说朝中有人好做事,江家曾经借着江秋延的名头得的那些便利,此时都要被清算。江家数位族老连夜商量分家事宜,曾经富甲一方的江家,瞬间风光不再。
不管外面如何纷乱嘈杂,鸣沙县衙在县令鲍大人的统治下依旧岁月静好。
江秋年吸食幼童血液案,张天师创立密宗鬼教案,就连上报江尚书贪墨案的功劳也被算在鲍奇羽的头上,所以当刑部尚书沈执中捧着《洗冤录》请求仁宗批准在全国推广时,仁宗皇帝听到“鸣沙县”三个字,不由道:“这鸣沙县可真是人材辈出,朕记得当初那个采生折割的案子就是鸣沙县令鲍奇羽破的。”
全国有一千八百多个县令,能被皇帝记得名字的,怕是连十个手指也不到,上任只一年的鲍奇羽却做到了。
“是。”沈执中应道。
仁宗皇帝翻阅着《洗冤录》,他只觉得图文并茂内容详实,却并不解其中厉害之处,“沈爱卿觉得这书 ……”
“甚好。”沈执中掌管刑部,掌管全国刑法、狱讼等政令,他自是知道好的仵作有多重要,所以收到这部《洗冤录》后反复翻阅,忍不住拍案叫好,当即便来请求皇帝将此书推广到每级衙门。
“陛下,刑案破案关键全系仵作一人,他们做最脏最苦的话,却领最少最微薄的俸银,还被归类下九流的行当,所以民间一直有传‘好儿不进仵作行’,有能力的人不做仵作,衙门能招来的多半是字都识不全的白丁,试问这些人如何能协助破案?”
仁宗皇帝并不因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就会忽略底层官员的福利,他默默倾听着沈尚书的陈述,末了他叹息道:“朕困于这四四方方天地,所知民生民情全靠诸位爱卿传达。小小仵作竟然这般重要,可却要遭受世人轻贱怠慢,这是朕之过,更是尚书大人你的过错,你应该将这些情况早些上报的。”
沈执中汗颜,“是微臣失职。”
《洗冤录》前附着刑昭昭亲笔写的陈情书,里面明明白白写明了仵作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所需要的专业性,仁宗皇帝望着这封字迹明秀的陈情书,“这般人才不应该埋没在小小的鸣沙县。”
这一日,《洗冤录》刻印出版,随即分发各州府县衙,随着《洗冤录》一起送达的还有给所有仵作增长俸银的公函。
全国仵作都知他们待遇的提升,全仰赖《洗冤录》作者、鸣沙县仵作刑昭昭的仗义直言,自是对她感激涕零,等再看到《洗冤录》所着内容,更是对这位传奇仵作佩服到五体投地。
与《洗冤录》轰轰烈烈的推广不同,另有一纸调令低调的自刑部寄出,经过数日奔袭后,交到鸣沙县令鲍奇羽的手上。
鲍大人打开公函一看:天塌了,媳妇还没追到手,人家就要去京都做官了。
他想不通,自己的姻缘之路,怎么如此坎坷?
即便心中再不情愿,可思量半晌后,他还是亲手将调令递到刑昭昭手中。
“大人?”看到鲍奇羽来,刑昭昭的脸上不自觉的漾起笑容。自两人表明心意后,旁人或许没有觉察出来,但她自己却是知道,她一看到他就忍不住心生欢喜,笑容藏也藏不住。
或许真要考虑,带大人去见娘亲了。
鲍奇羽也笑,但他的笑容多少带些苦涩,“有一个好消息。”
“要调我去刑部担任仵作?”刑昭昭被调令内容惊呆了。
别看都是仵作,可刑部那是什么地方?那是整个国家的中央司法行政机关,即便刑昭昭连刑部尚书是几品官都搞不清楚,却也知道刑部的仵作跟县衙的仵作比,那是镶了金的。
“恭喜啊,你 ……”他忽的忆起第一次与她说话时的情景。
他记得那一日晴空万里,有种朗朗乾坤之下的清明之感。
那蛮横的老妇人和她粗鄙不堪的儿子对刑昭昭谩骂侮辱,可她静静立在天地之间,身形单薄而倔强,好似一朵濯濯清莲盛开于污淖之中。
原来他在那时就动了心,所以才会义无反顾的冲上去,挡在她身前。
那时他为她挡掉扔向她的烂菜叶,臭鸡蛋;那时他发自内心的夸奖她,说:你做的很好。
时至今日,他有千言万语想对她说,可话到嘴边也只化为一句夸奖:“昭昭,你做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