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此段历史发生在公元1860年至1861年,英法联军于 1860 年攻入北京,野蛮地火烧圆明园,对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进行大肆劫掠并焚毁,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1861 年咸丰帝病逝于热河,随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欣等人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击败顾命八大臣,开始垂帘听政,逐渐掌握清朝最高统治权,深刻影响了晚清的政治走向。

这个时期,世界历史上,1860年,朱塞佩?加里波第率领 “红衫军” 进行了着名的西西里远征,成功占领了西西里岛和那不勒斯,为意大利的统一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1861 年,意大利王国成立,撒丁王国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成为意大利国王。1861 年 4 月,南方邦联军炮击萨姆特要塞,美国南北战争正式爆发。1861 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一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李大钊有诗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还有着名的雨果写到:有一天有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大肆掠夺,另一个纵火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英格兰。

话说这曾国藩呐,正为李秀成带着大股太平军连克德州、宁国的事儿发愁呢。鲍左军还没到,他这边紧锣密鼓地布置戒严呢,突然就接到京里八百里排单,催他赶紧率兵去勤王。曾国藩心里纳闷啊,这北京到底出了啥大事儿,这么急吼吼地让我带兵过去?

咱得把这事儿前因后果给大伙唠唠。上回签了《天津条约》,按规定得到第二年去调换。第二年呐,英国带着法、美、俄三国,开着军舰就往天津来了,说是来遵议和约。巧了,僧王格林沁正在大沽修筑炮台呢,远远瞧见洋人的军舰飞过来,赶紧派人出去,跟各国使臣打招呼,说大沽这儿正在设防呢,麻烦各位从北口绕一下,从那儿驶入。

大多数国家都挺给面子,说行啊,没问题。可就这英国舰长卜鲁士,那叫一个横,死活不听,偏要从大沽往里闯,还把咱设防用的炮全给轰裂了。英国军舰带头往里冲,后面那三国军舰也跟着凑热闹,陆陆续续都开进来了,然后还嚣张地竖起红旗,这明摆着就是要跟咱中国开战呐。

僧王一看这架势,赶紧传令,告诉大伙别轻举妄动,等外人逼近炮台了,再动手还击。谁知道这英国人真是不识好歹,闯进港口就把咱设的埋伏全给毁了,接着就进攻炮台。咱守兵也不含糊,奋起还击,一下就击沉了好几艘英国军舰,其他没沉的也都被打得伤痕累累,动弹不得,就一艘船没受伤,灰溜溜地跑了。这场仗下来,英国兵死了好几百,咱这边台弁也牺牲了好几个。不过美国公使若翰还算守规矩,按约定改道走了。

清廷这边呢,打了这么个胜仗,可高兴坏了,都在那儿偷偷庆祝呢。嘿,哪知道英国人咽不下这口气,在广东香港又忙着修船,一心想着报复。到了咸丰十年六月,又带着军舰气势汹汹地直扑天津。僧王格林沁多精明呐,料到英国人肯定还会来袭击大沽,赶紧派重兵把守大沽,还偷偷在那儿埋了地雷、架好大炮。

可万万没想到啊,英国人使坏,花钱买通了汉奸,把各个港口的情况摸了个底儿掉。清兵还以为英国人上次吃了大亏,这次肯定疏忽了,哪晓得人家早就把咱虚实摸得透透的。英国人趁着夜色,坐着舢板小船偷偷摸进港口,把地雷全给挖走了,一路畅通无阻,接着就带着大军舰长驱直入。

副都统德兴阿带兵迎战,可打一仗输一仗。英法两国联起手来,带着一万八千多号人追进港里。也是巧了,正赶上潮水退了,他们的船都陷在那儿动不了了。这些洋人怕清兵趁机攻击,赶紧竖起白旗,假惺惺地说要和谈。僧王格林沁一看,还真以为英国人回心转意要求和了,就放松了攻击。结果过了几个小时,潮水又涨起来了,英国人马上开着船靠岸,舍了船上岸,英法联兵排成一大队,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厉害的枪炮。

就听一声号令,好家伙,众枪齐发,那阵仗,一下就把咱三千铁骑打得七零八落,最后就剩几个人逃回去了。僧王这才明白,自己中了洋人的诡计,气得不行,直怪自己失策。英法联兵呢,得手之后,又从后面攻打北炮台。这时候,提督乐善挺身而出,上前迎敌。

这英国兵太缺德了,扔开花炮弹,一下就扔进了火药库。这可不得了,“轰隆” 一声巨响,守台的兵被炸得飞起来,连炮台都给轰塌了。可怜乐提督,被这炮弹一炸,连尸骨都找不着了。僧王一看这情况,亲自去守南炮台。

朝廷下旨让僧王退兵,僧王退到张家湾的时候,正好碰上大学士瑞麟带着九千旗兵出来防守。僧王就说了:“我守南炮台,本来能好好抵制洋人,怎么突然叫我退回来呢?我实在想不明白。” 瑞麟回答说:“顺亲王端华、尚书肃顺他们都主张和议,现在已经派侍郎文俊、奥海关监督恒祺去天津议和了。”

这话说完没一会儿,就有人来报,说天津被英法兵给攻陷了,文俊和恒祺两人也被拒了回来。朝廷没办法,又派桂良去。桂良到了天津,英国人就开出条件了,第一要增加军费,第二要天津通商,第三要各国公使带着几十号洋人进京城换约。桂良赶紧把这事上奏给咸丰帝,咸丰帝一看,那是严词拒绝啊,还下令让僧王和各个港口的守将加强戒备,严防英国人打进来。

英国人一看和议没成,就增兵从天津往北,在河西一带捣乱,京城内外都乱了套,人心惶惶的。有的人就跟咸丰帝说,让皇上您赶紧去木兰,先避避敌人的风头;有的人又说皇上可不能走。大伙七嘴八舌,意见不一,咸丰帝也拿不定主意了。等到胜保带着勤王的兵来了,出去抵抗,结果打了败仗。

这下英国人更嚣张了,带着洋兵直往京城冲。咸丰帝被几个奸臣一怂恿,就决定往北跑,这叫 “北狩”。于是带着皇后、贵妃、皇子载淳,还有那四春娘娘,收拾好东西,在咸丰十年八月八日就出发了。还任命恭亲王奕沂留守京城,僧王瑞麟、胜保他们的军队还驻扎在城外防守剿敌。恭亲王又让恒祺赶紧去找英国公使谈和,可这时候英国公使正带着洋兵放火烧圆明园呢。恒祺赶到那儿,求他们别放火,英国公使就随便敷衍了几句。

恒祺没办法,回去向恭王汇报。恭王又派桂良去请法国公使从中调解,经过再三商量,英国公使提出了条约。除了咸丰八年原来议定的五十六条之外,又增加了好几条。恭王实在没辙,只好答应,就和英国公使换了约,然后把这事儿上奏给咸丰帝。这时候咸丰帝已经到热河了,听到这消息,心里直叹气,也没办法,只能降旨同意。英法和约签好了,他们各自带着军舰退出港口,这事儿才算暂时平息,这就是《天津专约》。外患稍微平定了,朝廷就传旨禁止勤王的兵进京城,这事儿咱先按下不表。

咱再来说说曾国藩,他驻军在祁门呢,接到勤王诏书后,就和巡抚胡林翼来回商量,一时半会儿还真分不出兵来。这时候太平军分三路来攻打,多亏了鲍、左两军那是连战连胜,把太平军赶出了境外,曾国藩这心里才稍微踏实点。接着又接到朝廷阻止入援的圣旨,他就一门心思专注南方的战事了。

祁门这边解除了戒严,曾国藩就移驻到东流县,命令鲍、左两军合兵攻克景德,这一下军威大振。太平军首领陈玉成一看安庆吃紧,赶紧带兵来救援,国荃分出精锐部队冲进太平军队伍里,把太平军打得东逃西窜。陈玉成还想重新整顿队伍再打,没想到胡林翼派多隆阿、李续宜分头来截击。陈玉成知道占不到便宜了,就改变策略往上攻打,连续攻破英山、黄州,又分兵夺取德安、随州,太平军的势力又振作起来了。胡林翼一看这情况,着急啊,赶紧发檄文让李续宜回来救援。

陈玉成就留下一些党羽守德安,自己带着大部队,还把杨辅清调回安庆,攻打国荃的军营。多隆阿从东岸进攻,陈玉成没办法,只好退到集贤关。国藩又下令让鲍超、杨载福、多隆阿率领水陆大军截断太平军的后路,双方相持了七天七夜,连续攻破太平军十九座营垒。陈玉成和杨辅清这两个首领一看后路没救兵了,就连夜逃走。国荃抓住机会,攻破安庆城,抓住了太平军悍将刘玱林,押解到京城正法,还杀了敌酋叶芝来和一万六七千敌兵,安庆这才平定下来。

从咸丰元年开始,安庆就被太平军占着,这一占就是九年呐。这回可算被国荃给攻破了。曾国藩得到消息,赶紧到安庆接受俘虏,然后马上写奏章向朝廷报捷。正高兴着呢,突然收到从热河发来的公文。打开一看,上面写着七月十七日,咸丰帝在热河驾崩了。曾国藩一听,那是捶胸顿足,放声大哭啊。

您瞧,这咸丰帝在位也就十一年,年纪轻轻,才三十一岁就走了。当时跟着咸丰帝的大臣载垣、端华、肃顺他们,遵照咸丰帝的临终嘱托,扶持六岁的皇太子载淳在灵柩前登上皇帝位。还给已经去世的咸丰帝上了个谥号,叫文宗显皇帝,又给皇太后上徽号,一位叫慈安皇太后,另一位,也就是同治帝的生母,叫慈禧皇太后,后来大家都叫她们东太后、西太后。

咱再说说载垣、端华、肃顺这三个人,他们扶着新皇帝即位后,自己就自称参赞军务王大臣。先颁发新皇即位的喜诏,接着又发了皇帝驾崩的哀诏。这事儿一传开,在京城的王大臣们,好多都跑到恭王府去商量事儿。

恭王就说了:“现在皇上驾崩,新皇上年纪又小,这朝廷的大权呐,都在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还有尚书肃顺他们手里。咱在京的王大臣,心里都有怨言呐。” 肃顺一听恭王这话,心里不高兴,就跟着附和说:“王爷您可是大行皇帝的亲弟弟,如今新主年幼,按道理就该王爷您来摄政,怡亲王、郑亲王他们怎么能总揽大权呢,那肃顺就更别提了。”

正说着呢,突然有人来报,说宫监安得海从热河来了。恭王一听,就知道肯定有啥机密事儿,赶紧把安得海拉到密室里,两人嘀嘀咕咕商量了半天。第二天一大早,安得海就匆匆走了。恭王随后就写了个奔丧的折子送到热河。怡亲王和郑亲王接到折子看完,递给肃顺也瞧了瞧。肃顺就说了:“恭王来这儿,打着奔丧的旗号,我看呐,就是想总揽大权。” 怡亲王和郑亲王就问:“那这事儿咱咋处理啊?” 肃顺一拍胸脯说:“这有啥难的,就说京师是重地,不能没人守着,况且皇上的灵柩马上就要运回京城了,恭王没必要来热河,把这折子批回去,省得别人再来瞎掺和。” 怡亲王和郑亲王一听,连说:“好主意。” 就由肃顺写了批复,把折子发回去了。这三个人还以为这事儿就这么妥妥当当解决了。

嘿,他们哪知道,咸丰帝临终的时候,那传国的御宝早就被西太后给拿走了。肃顺他们再怎么狡猾,这下也没辙了。西太后一看怡亲王他们这些人独断专行,什么事儿都不跟自己和东太后禀报,心里着急啊,就找东太后商量,把这事儿说得特别严重,好像天要塌下来似的。

东太后听西太后这么一说,也心动了,就问:“怡王他们势力这么大,咱能有啥办法呢?” 西太后说:“除了把恭王召来,没别的招儿了。” 东太后想了想,就答应了。西太后马上拟定了一道懿旨,让东太后盖上御宝,还是派安得海星夜兼程去召恭王。没过几天,恭王就到了。肃顺赶紧把这消息告诉怡亲王他们。怡亲王一听,大惊失色,正想着怎么应对呢,又有人来报,说恭王来求见。

这三个人就把恭王迎了进去。怡亲王问:“六王爷,您大老远跑到这儿来,有啥事儿啊?” 恭王回答说:“我来叩拜皇上的灵柩,顺便问问两位太后安好。” 正说着呢,怡亲王身后有个人大声嚷嚷道:“叩拜灵柩那是应该的,可入见太后,这不合规矩吧。” 恭王一看他们人多嘴杂,也不好争论,就说:“既然不方便,那就麻烦各位替我问安吧。” 说完就告辞回住处了。

嘿,您猜怎么着?安得海早就等在那儿了。恭王又和他密谈起来,安得海还真想出了一个主意,恭王听了,连连点头应允,安得海这才告辞离开。当天晚上,避暑山庄门外突然来了一辆车子,车里面坐着一位穿着宫装的妇女。侍卫一看是个女的,再加上有太监跟着,也就没多问,让他们进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宫门一开,昨天晚上进去的那位神秘女子,还是由安太监陪着出来,坐着车走了。到了上午,恭王就跑到咸丰帝的灵柩前大哭一场,哭完了,又跑到怡亲王、郑亲王那儿去辞行。列位看官要纳闷了,这恭王不是奉了太后的懿旨来的吗,怎么还没见太后就急着走啊?其实啊,昨天晚上那位忽来忽去的宫装妇女,就是恭亲王巧妙化妆后扮的。他这一趟进宫,跟太后把计策都商量好了,所以才回去。怡亲王他们哪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就这么稀里糊涂地中了宫里的秘计。

恭王走了之后,两宫太后就下了懿旨,批准马上奉着咸丰帝的灵柩回京。怡亲王、郑亲王他们几个又凑在一起开起了秘密会议。肃顺说:“咱进宫去见太后,再做打算。” 三个人进宫见到太后,太后就问:“灵柩回京的日子,你们定好了吗?” 这三人回答说:“听说京城还不太太平呢。” 太后听了,鼻子里 “哼” 了一声,说:“京城有啥不太平的?你们接受先王的顾命,又自称赞襄王大臣,自己摸摸良心,哪一件事对得起先王?

就说董元醇的那份折子,也有可取之处吧。你们要是真肯尽心尽力辅佐皇上,我们这些女流之辈,何必非要干预政事呢?但是灵柩的安放,幼主回京,这两件大事,你们到底办得怎么样了?” 怡亲王听太后这么说,心里不痛快,就回了一句:“我们辅佐皇上,也不能事事都听太后的吧。” 太后一听,大怒道:“我让你辅佐皇上,可没让你事事都不听我们的!皇上是天下共主,一天不回京,人心就一天不安,皇上也一天不得安宁。所以叫你们定个日子,护送灵柩、陪着皇上,赶紧回京城,好把你们辅佐的责任也给卸了。”

端华赶紧出来打圆场说:“因为京城还没完全平定,所以才想晚点儿回去。” 西太后可不吃这一套,直接说:“京城早就平定了,别瞎怀疑了,还是早点回去的好。” 这三个人灰溜溜地退出来,又合计出一个坏主意,打算派怡亲王的侍卫护送太后,等走到古北口的时候,把西太后给刺死。

嘿,他们可没想到,西太后那叫一个精明,早就偷偷命令侍卫荣禄带了一队兵,紧紧跟在身边。到了护送灵柩出发的那天,按照清朝皇室的礼制,各种仪式都举行完毕,太后和皇上先走,他们的鸾舆在前,灵柩在后,这样方便京城的人迎接。怡亲王、郑亲王他们一看荣禄寸步不离太后左右,吓得根本不敢动手。就这么一路平平安安地到了京城。

九月二十九日,太后和皇上稳稳当当地抵达京城北门,恭亲王率领着王大臣出城迎接。东太后传下旨意,让各位王爷起身,恭王谢过恩,就跟着鸾舆进了城。怡亲王、郑亲王一看城外到处都是军营,心里直发慌,就赶紧回自己的府邸歇了一晚。第二天早上起来,正想着进宫呢,就看见恭王奕沂、大学士桂良带着几十个侍卫走过来了。

恭王开口就说:“有圣旨,让怡亲王解除职务。” 怡亲王一听,懵了,说:“我这正奉着大行皇上的灵柩呢,谁下的命令让我解任啊?” 正说着,郑亲王也走过来了,看见两人在这儿争执,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恭王一看郑王也来了,就说:“真巧了。现在奉了谕旨,让怡亲王、郑亲王都解除职务。” 郑王一听,还笑了,说:“上谕可都是要我们拟定的,这谕旨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恭王严肃地说:“现在御宝都盖在上面,你们敢不遵旨吗?” 这一下,怡亲王和郑亲王可傻眼了。

怡亲王瞪大了眼睛问:“这圣旨上的印玺是从哪儿来的?” 恭王不紧不慢地说:“大行皇帝临终的时候,亲手交给两宫太后的。” 怡亲王和郑亲王一听,撇了撇嘴,满不在乎地说:“太后可没权力解我们的职,皇帝年纪那么小,就更别提了。” 恭王一听这话,火 “噌” 地一下就冒起来了,大声喝道:“你们俩敢不接旨?” 怡亲王和郑亲王脖子一梗,还嘴硬:“压根就没见到什么正经圣旨,接什么旨?”

恭王气得直跺脚,指着他们说:“这御宝可是先皇传下来的,你们敢不认?” 说完,大手一挥,喝令侍卫把这两人拿下。怡亲王和郑亲王还不服气,嚷嚷道:“我们犯了什么罪?” 恭王正气凛然地说:“你们听好了!” 接着就宣读起谕旨来。这二位听了,还嘴硬说:“你这是瞎编乱造陷害我们,走,跟你去见太后理论理论。” 恭王哪会怕他们,直接让侍卫把这两人拖出去,送到宗人府,交给宗令看管起来,自己回宫复旨去了。

要说还是西太后手段厉害,她先把怡亲王和郑亲王的爵位和职务给革了,然后让宗人府联合九卿,严肃地商议怎么给他们定罪。同时,又另外派睿亲王仁寿、醇亲王奕譞,让他们赶紧去把肃顺抓回来问罪。睿亲王和醇亲王领了圣旨,带着一百来号侍卫出了城,打着迎接灵柩的幌子,准备诱捕肃顺。

走了一百多里地,正好碰上运送灵柩的队伍。两位王爷赶紧下马,肃顺也下马过来相见,互相行了礼。之后,两位王爷又到灵柩前祭拜行礼。肃顺心里惦记着宫里的事儿,就想打听一下太后和皇上的情况,两位王爷敷衍着说都安好,醇亲王奕譞还说:“到了驿站,咱再细聊。”

等他们到了馆驿,奕譞突然站起来,脸色一正,高声说道:“有旨,拿革员肃顺!” 肃顺一听,吓得脸都白了,惊慌失措地问:“我犯了什么罪?” 奕譞板着脸说:“你的罪过可多了去了,到宗人府再跟你说。” 肃顺还想啰里啰嗦争辩几句,可是哪有用啊,只能任由侍卫押着,连夜赶回京城。第二天,朝廷就降旨把肃顺革职,交到宗人府议罪,同时派人去抄了他的家。处理完这些事儿,朝廷就任命恭亲王奕欣为议政王,在军机处任职。

过了两天,咸丰帝的灵柩到了德胜门,太后和皇上亲自出宫跪地迎接,然后把灵柩迎进禁城,停放在乾清宫。这时候,王大臣、大学士、都统等一帮官员,联名请求太后垂帘听政,还打算给新皇帝定个年号。一开始,有人提议 “祺祥” 两个字,但是大家琢磨来琢磨去,觉得这俩字意义有点重复,不太好。两宫太后就命令军机大臣重新拟定。议政王奕欣多会揣摩太后心思啊,他琢磨着太后的想法,拟了 “同治” 两个字呈上去。西太后一看,嘿,这 “同治” 俩字太妙了,正好寓意着两宫太后共同治理天下,就决定把明年定为同治元年,昭告天下。

第二天,朝廷又降下一道旨意,宣布载垣、端华、肃顺这三个人飞扬跋扈,不把朝廷和皇上放在眼里,罪大恶极,辜负了先皇的托付。不过,太后开恩,免去他们凌迟的刑罚,直接判处斩立决。这三个人一死,朝廷上下再也没人敢违抗太后的命令了。从这以后,清朝的大政方针,都由西太后慈禧一个人说了算。在东南的军务方面,朝廷把重任都交给了两江总督曾国藩,让他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还有浙江全省的军务,这四个省的巡抚、提督、总兵以及以下的官员,都归他节制。您瞧瞧,这么大的权力,这么重的责任,自古以来都少见呐!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双龙夺嫡,废物憨子竟想渔翁得利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霸天武魂五代梦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古玉穿越公子崛起汉末之全面开战盘点历史:开局十大农民起义家父是康熙紫鸾记烽烟起之龙啸天下那些年,我爱过的女人挽清:同治盛世始皇帝荒年卖身成赘婿,我有空间肉满仓贰臣华夏先祖屹巅峰扶明录李世民:逆子!你怎么让她怀孕了穿越异世:乞丐变首富慕容世家之燕国传奇猎国!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大秦:开局祖龙先祖太孙收手吧,您登基一月灭了九国这位诗仙要退婚穿越,科举逆袭养媳妇大明未央带着系统来大宋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半个医士成皇帝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独镇边关要杀我,大军临境你急了?三国之刘辩再造大汉江户旅人大唐:兕子是谁?系小公举吖!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魏武世子之偷香窃玉陪葬傻驸马,竟是绝代军神戏说西域36国契约娇妻:王爷的宠妃浪子列国历险记我从替身成为皇帝抗战之铁血兵锋公子出巡琅琊榜之安定天下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运朝:开局赐婚,被封闲散王爷北宋群英录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
博看读书搜藏榜: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春秋发明家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帝国联盟大唐房二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我在古代逃荒人在三国也修真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贤王传大宋说书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湛湛露斯卿镇国二公子王爷乱来:亲亲小痞妃向秦始皇送上大学生盛世第一妾冷王追爱,神医王妃有点坏宋末风雨之白衣天下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都贬为庶人了,再搞事我就反杀了!宋辽争霸:御虚门传奇千门36天局大秦:始皇帝,我真不吃软饭啊!大明皇侄:开局逼朱元璋灭倭三国:开局一个碗,看吾三造大汉起兵谋反!你们真当朕沉迷修仙?我是袁术袁公路大明:开局向朱元璋索要皇位三岁就带妹妹和童养媳闯贞观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饥荒年,我靠拾荒当皇帝!强国,从清末开始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娘子别画大饼了,快给我和离钱逼我去草原和亲,大军临境你哭什么?我乃边军一小卒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四合院之我命由我不由天把我推给女将军后,女帝悔疯了亮剑李云龙我来助你做大做强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开局就是狸猫换太子最强毒士:女帝让我收着点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我,大奸臣!开局绑定女帝!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揭皇榜:我竟是太子大明:我是朱标他舅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女帝送我去和亲,我奉天靖难!乱世谋权,皇嫡孙他杀疯了!寒门布衣,开局打猎养活小娇妻抗战:关东崛起,从保安团起义开始!史上最强九千岁,开局修炼葵花宝典视频多彩:给古人看红色震撼小兕子驾到大炎第一暴君:从废太子杀穿皇城烽烟四起:逐鹿天下穿越太子:冤枉我调戏贵妃?但我喜欢她妹妹戍海疆边,称霸从杀敌开始饥荒:狩猎养家,我把娇妻宠上天!满门忠烈,被退婚后我成了女帝宠臣乱世饥荒:我打猎带嫂嫂吃香喝辣乱世逐鹿:从打猎养娇妻开始朱门风流我执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