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六年谷雨那天,周庄老宅可热闹不起来。苏绣传人沈清欢在老宅里整理祖母遗物,这老宅安静得有些瘆人。
她打开樟木箱,正翻着呢,从箱底抖落出半幅没做完的喜服。这喜服一露面,可不得了!猩红的缎面上,用金线绣着百子千孙图,按说该是喜庆的画面,可透着股说不出的诡异。你再仔细瞧,本该欢欢喜喜嬉戏的孩童,眼窝却是空洞洞的,手指尖缠绕的丝线,哪是什么普通丝线,竟是灰白色的人发!这时候,窗棂外飘来新焙的碧螺春香气,本想压一压这股子怪味,却压不住屋里突然弥漫开来的血腥气。
这还不算完,绣绷上的银针无缘无故地开始震颤。沈清欢心里一紧,这是咋回事?她又仔细查看,发现喜服内衬藏着一行小楷:“丙戌年三月初三,沈氏女以心血饲绣,魂归衣冢。”这字刚看完,她腕间祖传的玉镯“啪”的一下突然迸裂,碎玉直接嵌进了绣面。这一嵌,百子眼眶里顿时淌出了朱砂泪,跟哭了似的。
到了晚上,更漏指向子时,安静的后院突然传来捣衣声。沈清欢心里害怕,可又忍不住想去看看。这一看,差点没把她吓晕过去!十七年前投井自尽的庶妹沈清婉,正穿着那件没完成的喜服,在月下慢悠悠地梳头呢!
这时候,留洋回来的考古学者陆明修出现了。他对这喜服也好奇得很,伸手抚摸着喜服领口的盘金绣。在显微镜下一看,那附着在人发上的东西竟然是骨胶原!他大惊失色,说道:“这是用未满月婴孩的囟门发混合尸油炮制的‘骨丝’啊!”接着,他又掀开绣架后的暗格,找到了泛黄的《沈氏绣谱》。这上面记载着康熙年间的秘术,把难产而亡的孕妇指骨磨成粉,混进丝线里,绣品就能百年不腐。
一个暴雨夜,沈清欢被织机声吸引到了祠堂。这祠堂里,三十六架古老的缫车自己就转起来了,蚕茧在血水里膨胀爆裂,爬出无数透明的蠕虫,看着就让人头皮发麻。供桌上的族谱突然“轰”的一下自燃起来,灰烬里竟然现出沈家女子的生辰八字,每个名字还都对应着一件血色嫁衣。陆明修追过来的时候,就看见沈清欢正用骨针刺破自己的指尖,把血珠点在喜服那空洞的眼眶里,这画面,要多诡异有多诡异。
清明当夜,沈家绣坊又出怪事了。所有绣品在没有风的情况下自己动起来,百鸟朝凤帐幔上的雀鸟,用嘴啄破锦缎;百子千孙被面上的孩童,竟然爬出了棉絮;绣鞋上的并蒂莲,渗出了黑血。沈清欢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拖进了水阁,只见三十六具悬空的女尸,随着织机的节奏摇晃,脚踝上都系着骨丝,而骨丝的末端,都连着那件噬魂喜服。
陆明修费了好大劲,终于破译了井底石碑上的字,这才知道,沈家先祖原来是明朝织造局的掌印太监。为了制龙袍,他偷了苗疆的巫绣术。每一代都得选一个阴年阴月阴日出生的女子当“绣魂”,把她的生魂封进嫁衣里,用来镇压怨气。巧的是,沈清欢出生那天,正好是上代绣魂,也就是她生母的忌辰。
谷雨夜,这喜服在血月下竟然自己完整了。百子的瞳孔变成了活人眼珠,陆明修一看,其中一颗竟然是三年前失踪的教堂修女的。沈清欢被骨丝缠上了绣架,就看见井里浮起一口青铜蚕棺。棺里的女尸戴着和她一样的玉镯。这时候,沈清婉的尸身从喜服里钻了出来,腹腔里还爬出金蚕蛊虫。陆明修赶紧点燃犀角灯,这一照,好家伙,惊人的真相出来了——所有沈家女子竟然都是同一魂魄的转世,蚕棺里封着的才是初代绣魂。原来当年那太监为了保自己的富贵,用邪术把爱人做成了永世不灭的绣蛊。
1956年搞文物普查,工作组在沈宅发现了一间密室。墙上挂着三百多件血红嫁衣,最新的那件上面竟然绣着沈清欢的面容。角落的青铜蚕棺里,女尸手里握着玉镯。x光一照,指骨上全是针孔,跟《沈氏绣谱》里记载的骨丝制法一模一样。
现在啊,周庄的游客晚上常常能听见缫车响动的声音,摄影爱好者还拍到古井里浮出穿喜服女子的倒影。那件噬魂嫁衣被收藏在苏绣博物馆里,每逢阴雨天,绣面百子的眼眶就蓄满血泪。保安还曾经看见,那些血泪汇聚成了“丙戌年三月初三”的字样,这可巧了,正是下一个甲子轮回的开始。这故事,真是透着说不出的邪乎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