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天命四年的正月,努尔哈赤亲自率领军队攻打叶赫,占领了二十多个寨子。在得知明朝军队来临,这才返回。”
罗玉华摇头道:“虽然努尔哈赤骁勇善战,而明朝也日渐势微,可到底还是家底子薄……”
”但即便如此,明朝杨镐派使者去后金洽谈停战事宜时,努尔哈赤拒绝了。”
“二月份,明朝8万多人马的援军抵达辽东,又加上叶赫部及朝鲜部队,总计10万,号称20万。在明神宗多次催促下,杨镐坐镇沈阳,命士兵四路进击后金。”
”而努尔哈赤自收复抚顺与清河后,为了迅速推进与明辽东都司的联系,兼顾戍边与战备,特意在吉林崖设立了前进基地,构筑城墙、驻扎士兵,为的就是防备明朝的进攻。”
”此时,四路明军的军事行动被努尔哈赤精密部署的情报网提前获悉。”她继续道,“努尔哈赤发现明军南北二路因为地势艰险而无法迅速抵达,于是决定集中兵力于都城附近,实行【你来我往,逐路击破】的策略……”
“二月底,利多军队孤军冒进。努尔哈赤派遣500驻防军驰击利多,并在其他明军尚未抵达时,亲自率部下迎击杜松。”
“三月,杜松军队已经抵达萨尔浒,分成两部。主力驻扎原地,于另一方面攻击吉林崖。”
“努尔哈赤迅速分兵三路,绕道后攻其主力。杜松军队全军覆没。”
”而杜松战败后,努尔哈赤又率八旗主力北上,迎击马林。”罗玉华呷了一口热水,继续说道,“次日,马林军队也被全歼。”
“支援潘宗颜部的叶赫贝勒金台石、布扬骨闻得明军大败,赶忙撤回叶赫。”
“可怜南路军因为路程复杂,计划受挫,未能按时抵达。”她叹道,“这给了努尔哈赤机会……”
“他们击败马林后立即转向南路。他诱敌深入,设伏屠杀的策略诱使明军进入陷阱。事先主力埋伏于阿布达里岗,又派遣少量明军,穿着明军衣甲,打着明军旗号,手持杜松令箭,伪称杜松军队已接近赫图阿拉,催促刘綎迅速行动。”
“三月初四,明军西路军战败,仅剩北路军领导马林苟活。”
“杨镐坐镇沈阳,并没有加以策应。”罗玉华摇了摇头,“在得知杜松、马林战败后,才在三月初五才派出李如柏。李如柏军队行动缓慢,仅至虎拦岗附近,便又收到撤退命令,结果遭到后金哨探袭击,误以为后金主力进攻,惊恐逃窜,伤亡惨重。”
“你看,背刺这不又来了吗?”罗玉华耸耸肩,“那朝鲜军队元帅姜弘看见此情况,立带领残军投诚后金。”
“此战后,努尔哈赤用计巧夺开原与铁岭,这使得明朝在辽东阵地失去了防御后金西进的屏障。”
“在历经多次大战后,明朝在辽东的军事力量遭受重创,叶赫部更是成为孤岛。”
“同年的八月,努尔哈赤亲自统兵包围叶赫部东西两城,一举攻破,斩杀叶赫首领金台石、布扬骨,彻底剿灭了叶赫部。”
“天命六年,努尔哈赤迁都至辽阳,修建了东京城。”
“努尔哈赤当初在尚未立足于辽东时,有句【革命誓言】,也是攻打辽东重镇前所散布的战斗口号,【同住、同食、同耕】”。罗玉华继续道。
“天命七年,他击败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占领明辽西重镇广宁。”
“随后后金又连破义州、锦州、大凌河等辽西四十余座城堡。熊廷弼、王化贞率领残存明军与数十万难民撤向山海关。”
“天命八年,努尔哈赤遭遇明登莱巡抚袁可立的水陆联军进攻,但其顺利策反其将刘兴祚。”
“天命十年的三月,努尔哈赤迁都沈阳。统治辽东过程中,他前前后后残杀了许多无辜汉人、富户与贤者,这也导致辽东人大规模反抗。”
说到了此处,罗玉华稍稍顿了顿,然后才遗憾的表示,“努尔哈赤虽是一代枭雄,但终究还是斗不过天数……”
“天命十一年的正月,努尔哈赤率兵攻打宁远,大明名将袁崇焕用红夷炮伤了努尔哈赤,迫使他退回沈阳。“”
“同年底,努尔哈赤破蒙古内喀尔喀巴林部,获人畜五万六千五百。四月,明将毛文龙扰鞍山,努尔哈赤还至沈阳。五月二十一日,迎科尔沁部首领奥巴至沈阳。”
“七月,努尔哈赤病重,二十三日赴清河汤泉疗养,八月初病转深,乘船返沈阳,于八月十一日病逝,享年68岁。”说到这里,罗玉华终于长舒了一口气,“一代枭雄最终未能完成自己的志向……”
“但他也的的确确是从一穷二白开始,真正走到了这一步,为爱新觉罗家完成谋取天下的夙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崇德元年,成功即位的皇太极尊父亲努尔哈赤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庙号太祖,陵号福陵。”
“而他的重孙子,康熙、五代孙,六代孙雍正、乾隆又再加封其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还一长串的谥号啊!”徐爱看她照着笔记读完,忍不住咋舌道,“亏你能一字不差的念完……”
“这要搁我,估计舌头都打结了……”
“哈哈哈……”罗玉华也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直接背是真不记得了,但照着读,我还是行的……”
“哦对了……”徐爱突然想到了什么,赶忙问道,“我还有个疑问,那就是努尔哈赤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她耸肩道:“一个骁勇善战,身强力壮的勇士,半生都在战场上度过,怎么好好的,从生病到离世,就只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呢?”
“要知道四月份的时候,他还能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大胜而归呢。怎么才短短几个月,人就没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