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不管是哪个朝代,黄权的争斗都是不可避免的……”徐爱叹息道,“多少生命围绕着这斗争丢了性命啊!”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啊……”罗玉华拍了拍她的肩膀道,“人生来就是有欲望的,而欲望本身也就是把双刃剑……”
“欲望虽然会让人变得贪婪,但也是推动人们进步的动力……”始皇帝点头赞成罗玉华的意见,“朕当年虽未曾经历过这些,但如若是我遇到此事,只怕也会尽力去争取……”
“不错……”刘邦也同意他的说法。
“忽必烈是这场汗位争夺战的胜利者……”罗玉华继续道,“因为兄弟间互不相让,忽必烈决定要亲征讨伐阿里不哥。”
“如今的忽必烈手里只有十万蒙汉联军,而阿里不哥却有十五万蒙军精锐,所以,如果按兵士的数量来看,忽必烈的战力明显是比不上阿里不哥的。”
“但战争嘛,如果只看人数,有时候并不管用……”她笑道,“这次战役中,忽必烈居然借鉴了大理国的兵法,用大象阵来对付阿里不哥。”
“阿里不哥敌不过,只能带着不到一千随从逃走。”
“但他并不服气,便招集了草原上许多反对忽必烈的人,再次发起进攻,但他再次被忽必烈打败。”
“后来阿里不哥更是弄得众叛亲离,身边只剩下几百人,没办法,他只能向哥哥忽必烈投降了。”罗玉华笑道。
“公元1260年5月,忽必烈登上汗位,6月,他下令改变了蒙古不立年号的传统,立年号【中统】。”
”到了公元1271年12月,忽必烈建国为【大元】,这更是取了华夏《易经》里面乾元之意,而元指的是是万物之始,宇宙之源。”
她继续道:“到了公元1267年,忽已经平定了阿里不哥的忽必烈,见国内也已经经济稳定发展,便又开始考虑征伐南宋。”
“到了公元1268年正月,忽必烈征调五万蒙、汉水陆大军进攻襄阳和樊城,而这两座城池因为形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到了五月,他又派兵攻击重庆、泸州、汝州,以牵制宋军,这样可以使朝廷不能派兵增援襄、樊二城。”
“而苟延残喘至今的宋王朝,也已经腐朽到了极致。”罗玉华叹道,“那宋度宗极其昏庸,吃喝嫖赌,任人唯亲。”
“因为害怕军权旁落,宋度宗任命亲信贾似道掌兵权,而派往增援襄、樊的两支军队均被打败。”
“而襄、樊二城都已被围困了五年,宋朝援军却始终没有到达。”
罗玉华继续道:“由于久攻不下,忽必烈也着急,不断寻求破城之策。就在这时,突然有人提出,襄、樊二城互成掎角之势,可以互援,所以攻不破,应该断其互援,水陆夹攻,必然可以破城。”
“忽必烈大喜,立马命大军先攻樊城,斩断两城间的联系,等攻下樊城后,襄阳告急,却无援军,可怜守城将领知道坚持不了多久了,面对对方的招降,只能开城门投降了。”
“呜呜……”徐爱忍不住摆出哭泣的表情,“郭大侠两口子就这么牺牲在了襄阳城……”
“……”顾不上与她一起玩梗,罗玉华继续道,“等占领了襄阳后,忽必烈开始大举进攻南宋。”
“而此时是宋度宗已经去世,贾似道又立了宋恭帝,在贾似道的掌控下,宋廷更加腐败了,明明有着七十万大军,但是宋朝的将领却极其贪生怕死,士兵更是毫无斗志……”罗玉华摇头道。
“而元军精锐却如滚滚洪流,很快就打过长江天堑,此时南宋朝堂早已乱成一团,迫于形势压力,贾似道只得又凑了一支十几万的军队开赴长江前线。”
“而这贾似道却是个不懂军事,又胆小如鼠的货色,有他做主帅,宋军溃败是必然的。”她继续道,“而那贾似道逃到扬州后,居然还上书给了朝廷,请求要和宋高宗一样迁都,而且是迁都到海上。”
“然而南宋太皇太后谢氏却拒绝了他的无礼要求。反而是发诏全国勤王,但响应者虽寥寥无几,但还是有文天祥、张世杰等人先后站了出来。”
“元军久攻扬州不下,只能把扬州围了起来,然后继续往南进攻,连克无锡、平江,直逼临安。”
“到了公元1276年二月,南宋宋恭帝无奈,只嗯那个投降,并把临安交给了元军。”罗玉华说到这里,满脸遗憾和感慨。
“而逃到福州的陆秀夫等人却不愿放弃大宋,并拥立赵昰为帝,也就是宋端宗,并改福州为福安府,组建了小朝廷。”
“可是这新组建的小朝廷,压根没有能力可跟元军对抗,还是只能不断后撤。”
“小皇帝赵昰到了海上,却遭遇到了台风,受了惊吓,次年就去世了。而众臣只得又拥立了赵昺为皇帝。”
“张世杰带着小皇帝赵昺逃到崖山,并打算在这里与元军决战。但很可惜,他们最后还是败了,面对此等败局,张世杰将小皇帝拜托给了陆秀夫,让他赶紧逃走。”
“但说的容易,陆秀夫一个文官带着个八九岁的小皇帝,如何逃得掉呢。”她继续道,“在面对山河破碎,心如刀绞的陆秀夫选择背着小皇帝跳海自尽,好维系宋朝皇帝最后的尊严。”
说到这里,罗玉华眼里隐隐有了泪光:“而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船上的大臣将士百姓们,在看到这个场景更加痛不欲生,最终几万人一起投海殉国,如此忠义和壮烈的场面纵观华夏历史,也是绝无仅有的。”
听到此处,所有人都沉默了,始皇帝和汉高祖的眼中也隐隐有了泪光,十万人啊,那都是他们华夏的子民啊……
“十万军民齐赴死,一千年来无后人……”徐爱低声轻叹着,“虽然南宋一直被我们后人人黑成是华夏史上最软弱的朝代,还叫他们【弱宋】。”
“可如果细看看,南宋的这最后一战却真真的打出了汉人王朝的血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