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七点整。
主舞台灯光熄灭,场馆一片黑暗。
而下一秒——
一道细细的灯束,从头顶缓缓落下,正好照在舞台中央的那架白色钢琴上。
所有人瞬间安静。
一秒、两秒、三秒。
台下超万人,没有一个人说话。
没有一个咳嗽声。
所有人的呼吸都被卡住了。
然后,第一声琴音落下。
是极低极低的一音,像风吹过城墙,带着厚重的历史味。
接着,第二声、第三声。
古琴改编音律与西洋琴融合,像是天地之间被撑开一道缝,让人灵魂发颤。
画面切入——
大屏幕上,浮现出第一句字幕:
【她不是你们定义的东方。】
【她,是她自己。】
接着,林若曦登场。
她一袭墨红长裙,裙摆下是龙纹暗绣。
头发高束,金色耳饰坠在颈侧,眼神冷冽,步步生风。
她站在光束中,抬手摘下耳麦,开口:
“她不是坐等风来的人。”
“她,是那个能卷起山河的人。”
这一句刚落,全场掌声炸裂!
接下来的四分钟,是交响+人声+街头节奏的疯狂融合。
每一句歌词,都像刺。
每一个画面,都是炸点。
而当唱到副歌——
“她,是江山。”
“她,是旗帜。”
“她不是后退的花,她是——能把世界撑开的光。”
台下不少人站了起来。
观众席有人哭了。
有年长的观众,边听边擦眼泪。
也有年轻人握着手机录屏,嘴里小声重复:“她,是江山……”
屏幕评论区同时刷屏:
【我听懂了,就算歌词不是我母语】
【好炸,我哭了,这不是歌,是骨头里带火】
【林若曦,这才是国际主舞台级别的爆发】
【东方的风,吹得我落泪】
【这就是文化战场的胜利】
直播间同时在线破一千万!
东城总部,后台数据显示——
山南登台十二分钟,《她是江山》搜索热度暴涨二百倍。
文娱圈各大音乐博主、短剧平台、评论媒体纷纷截图、剪辑、同步发布。
甚至连教育机构、文化专栏、传统戏曲协会都开始自发转发,标注:
【这是我们东方的声音。】
当最后一个音落下,林若曦鞠躬下台,山南起身谢幕。
全场掌声如雷。
那是所有人一致的回应。
那一刻,全世界知道了一个名字——
山南。
也是易喆。
演出结束后。
后台评分系统开启,各国乐评人开始打分。
m国文化协会首席评论员开口:
“山南,是当代东方旋律最锋利的一笔。”
“不是妥协,不是媚俗,而是用他自己的笔,写出了所有人该听的旋律。”
“今晚,不是演出。”
“是历史。”
同时,后台技术团队发现一个数据异常——
这是本届文化节开幕以来,打分最快、满分最多的一场演出。
演出结束后的第十二小时。
《她是江山》的合辑版上线不到一天,播放量破三千万,已被本地三大音乐平台首页推荐。
光影实验室的账号涨粉数十万。
后台评论如潮,私信爆炸,连易喆自己都被吓了一跳。
林若曦坐在后台卸妆室,看着热搜榜上的话题,轻声嘀咕了一句:“山南哥哥,你这次是真的把我推回来了。”
“我说过,这舞台你能站。”
易喆声音从一旁传来,语气依旧懒,但眼神却带着一股说不清的锋利。
但很快,他收起手机。
因为——新的风向变了。
m国当晚最大文娱论坛板块。
一条高热帖子突然爆火:
【有人注意到山南的“情绪剪辑”了吗?这东西不值一提】
底下评论:
【说到底还是靠音乐冲情绪,一招吃遍天下?技术在哪?】
【我认真看了,所谓短剧的节奏全靠剪辑欺骗感官,哪有什么真正的叙事结构】
【真要论实力,光影只是抓住了情绪风口,不等于真有内容】
点进去一看,发帖Id是本地知名内容博主“影评光年”,拥有百万粉丝,一直和某大型内容投资平台关系密切。
而那平台,背后的最大金主——正是灿影。
紧接着,m国娱乐博主“剧内人”发布长文:
【“情绪故事”是一场骗局:为什么光影实验室的走红并不等于实力】
文中直指《风从东方来》是“情绪投机”,“山南作为个人Ip刻意营造文化身份标签”,甚至说林若曦是“商业包装的旧牌翻炒”。
这篇文章,一夜之间被十多位百万级大V转发。
话题#光影短剧只靠剪辑情绪#迅速冲上本地热榜前十。
整个光影实验室的后台评论,一瞬间变了味:
【不就是把街头素材剪得像mV嘛,有技术含量?】
【感动一时,空洞一生。】
【有种别靠老婆公司站起来,有本事用技术说话。】
“狗东西真是动手了。”
许凡把手机“啪”一声甩到桌上,气得脸发红。
“灿影这是直接玩脏的!找这么多本地博主一起带节奏,还能不能讲点脸?”
老韩点着烟,没吭声,但神情已经冷了。
后台,杜潇冲进会议室,甩出一份打印的对照文件。
“看这个。”
“灿影已经在m国秘密启动了一个项目,对标我们《风从东方来》。”
“栏目名字叫——《光后暗影》。”
“主打东方短剧解构式视觉+科技包装。”
“团队找的,就是上次被我们拒掉的技术合作方‘影视陀螺’。”
一旁的技术总监咬牙:“他们是真要拿科技包装碾我们内容了。”
“数据合成、虚拟建模、拟音模拟,外加四位本地流量演员,三天之内上线试播集!”
“上线前还搞了个什么‘东方内容再定义’发布会。”
会议室里气氛一度凝固。
易喆坐在沙发上,没说话,低头刷着手机。
直到刷到一条推文。
上面赫然写着——
【下一代东方文娱,不该只是“感性情绪”,而应是“理性技术”】
【而“山南”,或许只是上一个时代的遗产】
他点了根烟,轻轻吐了口气。
然后开口。
“行。”
“他们要玩技术?”
“那我们给他们看什么叫——内容里长出来的技术。”
“不是空壳包装,是杀人的剧本。”
说完,他看向老韩。
“我需要一个新组。”
“你亲自带。”
“调我们的内部剧情开发组,把《听我唱》幕后版拿出来。”
“我来剪,林若曦来唱。”
“剧本名,就叫《她来自火线》。三集短剧,用AI语音拟合、沉浸镜头同步和反伪实拍,全打上去。”
“他们不是想抢热度?”
“那我们就把热度当柴,把他们烧到脱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