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皇宫里举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动。
祭祀活动后,皇后马氏接见了马氏宗亲。她本是续弦,又不被皇上所喜,至今无所出。父亲早逝,宗族中又无兄弟所依仗,她做事一向谨慎。
“娘娘,孙贵妃族里的几个兄弟都荐了官。你跟皇上说说,我们族中大把好儿郎,至今都无官无职的。”马忠诚抱怨连连说道,马忠城是马氏的叔父。他坐在最上首,其余族中父老纷纷点头,附和说道。
“娘娘一人在宫中,行事也艰难。”郑氏着急说道,她是马氏的继母。她转扯着帕子,抹着眼泪可怜兮兮道:“二叔,我没有儿郎,看不长远,可皇后娘娘的日子也不好过,谷玉又年岁尚小。”
郑氏旁边的小娘子忸怩转着襦裙道:“我年芳十五了,及笄了。”
马氏挥手,一旁的丫头清退闲杂人等,宗亲都退了下去。
“娘娘,你有话直说。”郑氏疑惑望向皇后马氏。召见族亲,为何偏偏留下她与二叔呢?
皇后马氏缓缓饮了茶,小声道:“叔父,母亲,你们知晓的,我虽贵为皇后却一直无所出,宫里一直让孙氏那个贱人压着。”她目光如炬,死死盯着堂上的二人的表情。
“娘娘,你的意思是找个人固宠吗?”马忠诚忧心忡忡问道。马氏儿郎多,女娘却少之又少。
固宠?郑氏一个激灵站了起来,她着急忙慌挥着帕子道:“娘娘,你知道的,谷玉是我身上掉下来的唯一的肉,我可舍不得。”
“阿嫂,两姐妹同伺一夫,御史台该参了。”马忠诚上前,拉回情绪激动的郑氏,他心中腹诽不已,一家子蠢货。
郑氏拍了拍胸脯,大口大口喘气,这深宫是女子的牢笼。
马氏看着堂下不作为的家人,她长长叹了一口气道:“叔父,我们能否与宿州的马氏连个宗。”
“连宗?”马忠诚大吃一惊,这种连宗,他们虽为皇后族亲,可宿州马氏那是堂堂的大门阀,是开国皇后的族亲,连宗纯属他们高攀。
“嗯,叔父,连宗对于族中有大大裨益。征南大将军出征前,皇上以许诺赐婚。”马氏攥紧的手指又松开了。这种事情该挑明,不能任由叔父胡乱猜测,而后往宫里送来一大堆女子。
征南大将军,郑氏是见过的,高大威猛,样貌堂堂,身材具佳,上过战场。又深得皇上器重。这是除了皇帝最佳的女婿人选。
“娘娘,征南大将军赐婚人选定了吗?”郑氏一脸期待问道,天赐良机,这个征南大将军,她万万不能错过的。
皇后马氏缓缓摇头。她的心腹内侍深入不到皇帝的书房。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她需要强大的外戚,彼此扶持。
“忠诚,这可不能乱连宗,谷玉正好缺一个夫婿。”郑氏跳了起来,连连摆手。
“阿嫂,同姓不婚。你是怎么想的。”马忠诚生气推了一下茶碗。这阿嫂形式总是一惊一乍的,那配作皇后的母亲。说来说去,她命好。
“同宗不婚。我们既不同宗,怎么就不能婚配了呢?”郑氏气愤走到马忠诚身边,双手插腰道。
“娘娘,这可怎么办?”马忠诚摊开了手,无奈叹息。皇后为了争取上朝堂上的依仗,提议连个宗。阿嫂为了一个子虚乌有的女婿反对连宗。
“母亲!”皇后马氏大吼一句,在场所有人皆是一愣。
皇后马氏悲切说道:“母亲,女儿的荣辱就是家族的荣辱。女儿如若让那孙贱人拱下台,谷玉还能嫁什么好人家呢?你回去好好想想。”
御书房
御书房燃着浓浓的龙涎香。李三思站在书房外,百无聊赖搓着鼻子。他开酒楼的,形形色色香味,他都闻过,可唯独这龙涎香让他鼻子发痒,呼吸不畅。
“姑姑,事情徐徐图之,万万不可仓促。”文帝瞥过脸去。这位大长公主,他是不敢忤逆的。当年不是她与梅驸马力挺,他还当不上这皇太子。
“皇上,峥峥的事,你再不下旨,我转头就去太后的宫中,求她下旨。”长公主愤恨说道。她瞥过脸去,一副不依不饶的态度。
“姑姑,太后身弱,这种小事何需烦她。”文帝扯了扯长公主的衣袖,撒娇说道。
“何时下旨?”长公主咄咄逼人追问道。
“姑姑,此事该与六年前的冤案一起平反。”文帝朝长公主递来一份奏折。上面批了一个大大红笔字:准
微弱声音透过门缝传了出来。平反当年的冤家错案吗?李三思大惊。
“姑姑一时愤慨。皇上莫怪,这事还是皇上想得长远,周到。”长公主讪笑道。
大长公主心满意足跨出书房,瞥了一眼低头的少年,冷哼一声,扬长而去。
李三思就这样让内侍带了进去。他拘谨低着头,一言不发。
“李三思,来来来,让表舅好好瞅瞅。”文帝连忙扶起行礼的李三思,久久端详。
表舅?李三思微微皱眉,他是知晓,他与皇族连着亲。可这辈分之事,他算不明白。
“别皱眉。”文帝紧紧拽着李三思的胳膊,呵斥道。
李三思诧异。这位自称表舅的皇上从未正式召见过他,可为何今日单独留下了他。刚刚长公主那声冷哼是啥意思。曹国公与长公主虽算不上亲厚。可两人毕竟是亲戚,那句冷哼到底是几个意思呢?
文帝的视线久久不愿离开,李三思鼻子,眼睛跟李晚一模一样。
“皇上。”内侍小声提醒道。
文帝这才意识到他恍惚了,他尴尬松开手,下令赐座上茶。
“三思,你这个年岁该到衙门去先行吏事了吧?”文帝声音和缓,徐徐图之继续追问道:“三思,你喜欢那个衙门?”
“户部。”李三思不假思索回答道。他紧张的内心一直没缓过来,文帝为何一直端详他。他的外貌有何特别之处吗?
“户部?”文帝大惊失色。李晚一向喜欢舞刀弄枪,为何生出这么文弱的儿子。户部,管钱管粮。商人行径。
李三思疑惑盯着文帝。舅父曹国公说过,皇帝喜文墨,推儒术,重文臣。莫非他的回答,皇上不喜?可文昭阁那种地方,他是一分钟也不愿意多待的。
“三思,你如此文弱,兵部适合你。”文帝眉头紧蹙,缓缓说道。
“谢皇上隆恩。”李三思撇嘴,缓缓跪下。兵部,皇上在笼络他吗?舅父曹国公手握重兵,皇上玩这种父子分权制,他该如何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