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大道幽深难测,其中的奥秘难以捉摸,一旦道破,恐怕连鬼神都会为之惊骇。它蕴含着宇宙的无穷力量,能剖析玄奥的光芒,这等真正的快乐,世间无可比拟。在灵鹫峰前,如来佛祖拈出宝珠,那宝珠绽放出五彩华光,明映四方。光芒照彻乾坤,世间万物、芸芸众生皆沐浴其中,知晓此道者,寿命如同山海般长久。

话说三藏师徒四人告别樵夫,下了隐雾山,踏上大路继续前行。走了好些日子,忽然看见前方有一座城池。三藏说道:“悟空,你看前面那座城池,是不是天竺国?” 行者摆摆手说:“不是!不是!如来所在之处虽称极乐,但并没有城池,而是一座大山,山中建有楼台殿阁,叫做灵山大雷音寺。就算到了天竺国,也不是如来的住处。天竺国离灵山还不知道有多远呢,这座城想来是天竺国的外郡。到跟前才能弄清楚。”

没过多久,他们就来到了城外。三藏下马,走进三层城门。只见这里民生凋敝,街道冷冷清清。再走到集市口,看到许多身穿青衣的人在两旁整齐排列,还有几个头戴冠带的官员站在房檐下。师徒四人顺着街道行走,那些人也不避让。猪八戒生性愚钝,伸长了嘴拱了拱,喊道:“让路!让路!” 那些人猛地抬起头,看到他们的模样,顿时吓得浑身发软,跌跌撞撞,纷纷叫嚷道:“妖精来了!妖精来了!” 吓得房檐下那些头戴冠带的官员,战战兢兢地躬身问道:“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三藏担心徒弟们惹出祸事,赶忙上前一步,对众人说道:“贫僧是东土大唐皇帝御驾派遣,前往天竺国大雷音寺拜佛求经的。路过宝地,一来不知道这里地名,二来还没找到落脚的人家,刚进城时多有失礼,还望各位恕罪。” 那些官员这才施了一礼,说道:“这里是天竺国的外郡,名叫凤仙郡。连年干旱,郡侯派我们在这里张贴榜文,招募法师祈雨救民。” 行者听了,问道:“榜文在哪里?” 官员们说:“榜文在这儿。刚才才打扫完廊檐,还没来得及张贴。” 行者说:“拿来给我看看。” 官员们立刻展开榜文,挂在檐下。行者师徒四人上前一同观看。榜文上写着:

“大天竺国凤仙郡郡侯上官,为张榜聘请高明法师,寻求大法事。只因本郡地域宽广,军民众多,却连年大旱,荒灾不断。民田受灾,军地贫瘠,河道干涸,沟渠空空。井中无水,泉底无津。富人勉强能够维持生计,穷人却难以活命。一斗粟米价值百金,一捆柴薪要价五两银子。十岁的女孩只能换得三升米,五岁的男孩只能被人带走。城中百姓畏惧律法,只能典卖家当来维持生存;乡下百姓则公然违抗官府,甚至出现打劫吃人来保命的情况。为此特出榜文,期望十方贤能之士,能够祷雨救民,必有重谢。愿以千金相酬,绝不食言。特此张榜。”

行者看完,问官员们:“‘郡侯上官’是什么意思?” 官员们回答:“上官是姓,这是我们郡侯的姓氏。” 行者笑着说:“这个姓可真少见。” 八戒说:“哥哥你没读过书吧。《百家姓》最后有一句‘上官欧阳’。” 三藏说:“徒弟们,先别闲聊了。你们谁会求雨,就给他们求一场甘霖,救济百姓,这可是积德行善的好事;要是不会,就赶紧赶路,别耽误了行程。” 行者说:“祈雨有什么难的!我老孙能翻江搅海,移星换斗,上天入地,吐雾喷云,担山赶月,呼风唤雨,这些事儿在我小时候就像玩耍一样,有什么稀奇的!”

官员们听了,立刻派两个人急忙回郡中报告:“老爷,天大的喜事来了!” 郡侯正在焚香默默祈祷,听到报喜的声音,连忙问:“什么喜事?” 那人说:“今天去领榜文,刚到集市口准备张贴,就来了四个和尚,说是东土大唐派往天竺国大雷音寺拜佛求经的,看到榜文就说能祈得甘雨。特地来向您报告。”

郡侯马上整理好衣衫,徒步前往,没有乘坐轿子,也没带很多人,径直来到集市口,以礼相邀。忽然有人报告:“郡侯老爷来了。” 众人纷纷闪到一旁。郡侯一见到唐僧,也不怕他徒弟们模样丑陋,当街就倒身下拜,说道:“下官是凤仙郡郡侯上官氏,诚心拜请老师祈雨救民。还望老师大发慈悲,施展神功,救济百姓!” 三藏回礼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等贫僧到了寺观,再行祈雨之事。” 郡侯说:“老师请跟我到衙门,那里有清净的地方。”

师徒们于是牵着马、挑着担,径直来到郡侯府,与郡侯一一相见。郡侯马上吩咐看茶、摆斋饭。不一会儿,斋饭准备好了,八戒放开肚皮狼吞虎咽,像饿了许久的老虎一般。吓得那些端盘子的人胆战心惊,来来往往地添汤添饭,如同走马灯一样。刚把饭菜供上,八戒直到吃得饱饱的才罢休。斋饭过后,唐僧谢过郡侯,然后问道:“郡侯大人,贵地干旱多久了?” 郡侯说:

“我们这凤仙郡隶属大邦天竺国,由我治理。

连续三年遭遇旱灾,荒草丛生,五谷不生。

大小人家买卖难做,十户有九户都在啼哭。

十分之三的人饿死了,剩下十分之七的人也命如风中残烛。

下官张贴榜文,四处寻求贤能之士,幸好遇到各位高僧来到我国。

如果能降下一点雨水救济百姓,我愿奉上千金酬谢大恩大德!”

行者听了,满脸欢喜,呵呵笑道:“别说什么千金酬谢,要是这么说,半滴甘雨都不会有。但要是论积功累德,老孙倒是可以送你一场大雨。” 郡侯原本就十分清正贤良,爱民如子,马上请行者上座,低头下拜说:“老师如果真的大发慈悲,下官必定不敢违背恩情。” 行者说:“先别多说了,请起。麻烦你好好照看我师父,等老孙去祈雨。” 沙僧问:“哥哥,怎么祈雨呢?” 行者说:“你和八戒过来,就在这堂下帮我打下手,等老孙召唤龙王来行雨。” 八戒、沙僧谨遵吩咐,三个人都站在堂下。郡侯焚香礼拜,三藏则坐着念经。

行者念起真言,诵动咒语,不一会儿,只见正东方一朵乌云渐渐飘落到堂前,原来是东海老龙王敖广。敖广收起云脚,化作人形,走上前,对着行者躬身施礼道:“大圣召唤小龙,有什么吩咐?” 行者说:“请起。辛苦你远道而来,也没别的事。这里是凤仙郡,连年干旱,我问你为什么不来下雨?” 老龙说:“启禀大圣,我虽然能行雨,但我是奉上天派遣行事。上天不派任务,我怎敢擅自来这里降雨?” 行者说:“我路过此地,见百姓因久旱受苦,特地叫你来施雨救济,你怎么推脱?” 龙王说:“不敢推脱!但大圣念真言召唤,我不敢不来。只是一来没接到上天的御旨,二来没带行雨的神将,怎么调动雨部?大圣既然有救济百姓的心意,容小龙回海点兵,麻烦大圣到天宫奏明玉帝,求得一道降雨的圣旨,让水官放出龙来,我才能按照圣旨的要求降雨。”

行者见龙王说得在理,只好让老龙回海。他跳出罡斗,把龙王的话详细地告诉了唐僧。唐僧说:“既然如此,你就去天宫求旨,千万别撒谎。” 行者于是吩咐八戒、沙僧:“好好保护师父,我上天宫去了。” 好一个大圣,说走就走,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郡侯吓得胆战心惊,问道:“孙老爷去哪儿了?” 八戒笑着说:“驾着云上天宫去了。” 郡侯十分恭敬,马上传出消息,让满城大街小巷,无论是公卿士庶,还是军民百姓,家家供奉龙王牌位,门前设置清水缸,缸里插上杨柳枝,供奉香火,拜天祈福,暂且不表。

再说行者一个筋斗云,径直来到西天门外,早看见护国天王带着天丁、力士上前迎接,问道:“大圣,取经的事情完成了吗?” 行者说:“也差不多了。如今走到天竺国界,有一个外郡,叫凤仙郡。那里已经三年没下雨了,百姓生活十分艰苦。老孙想召唤雨水拯救他们,把龙王叫到那里,可他说没有玉帝旨意,不敢私自降雨。所以我特地来朝见玉帝请旨。” 天王说:“那边恐怕是不该下雨。我以前听说过,那郡侯撒野,冒犯了天地,上帝降罪,立了米山、面山、黄金大锁,只有等这三件事有了结果,才该下雨。” 行者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一心要见玉帝。天王不敢阻拦,让他进去了。行者径直来到通明殿外,又遇到四大天师,天师们问道:“大圣来这里有什么事?” 行者说:“因为保护唐僧,走到天竺国界的凤仙郡,那里没有雨,郡侯召集法师祈雨。老孙把龙王叫来了,本想让他降雨,可他说没有玉帝旨意,不敢擅自行动,所以我来求旨,解救百姓的困苦。” 四大天师说:“那地方不该下雨。” 行者笑着说:“该下不该下,麻烦你们帮我奏明玉帝,看看老孙的面子如何。” 葛仙翁说:“俗话说:‘苍蝇包网儿,好大的脸皮!’” 许旌阳说:“别乱说了,先带他进去吧。” 丘弘济、张道龄与葛、许四位真人带着行者来到灵霄殿下,启奏道:“万岁,孙悟空走到天竺国凤仙郡,想要求雨,特来请旨。” 玉帝说:“那郡侯在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巡监察万天,遨游三界,驾临他处时,见那上官正不仁道,把斋天的素供推倒喂狗,还口出秽言,犯下冒犯之罪。朕当即立下三件事,放在披香殿内。你们带孙悟空去看看。如果这三件事有了结果,就降旨让他降雨;如果没有,就别管闲事。”

四天师马上带着行者来到披香殿,只见有一座米山,大约有十丈高;一座面山,大约有二十丈高。米山旁边有一只拳头大小的鸡,正一下紧、一下慢地啄着米吃;面山旁边有一只金毛哈巴狗,正一长一短地舔着面吃。左边挂着一座铁架子,架子上挂着一把金锁,大约有一尺三四寸长,锁梃有指头粗细,下面有一盏明灯,灯焰正燎烤着锁梃。行者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回头问天师:“这是什么意思?” 天师说:“那郡侯触犯了上天,玉帝立下这三件事,只有等鸡把米啄完,狗把面舔完,灯把锁梃燎断,才该下雨。”

行者听了,大惊失色,不敢再启奏,走出殿来,满脸羞愧。四大天师笑着说:“大圣不必烦恼,这事只有行善才能化解。只要有一念善慈之心,惊动上天,那米山、面山马上就会倒下,锁梃马上就会断开。你去劝那郡侯向善,福气自然就来了。” 行者听了,也不上灵霄殿向玉帝告辞,径直来到下界,回到凡间。不一会儿,来到西天门,又见到护国天王。天王问:“请旨结果如何?” 行者把米山、面山、金锁的事情说了一遍,说:“果然像你说的,玉帝不肯传旨。刚才天师送我出来,让我劝那郡侯向善,这就是福气的根源。” 于是相互道别,行者驾云降落到下界。

郡侯和三藏、八戒、沙僧以及大小官员等人簇拥过来,纷纷询问情况。行者对着郡侯大声喝斥道:“就因为你这家伙在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冒犯了天地,才致使百姓遭受苦难,如今上天不肯降雨!” 郡侯吓得赶紧跪在地上,问道:“老师,您怎么知道三年前的事?” 行者说:“你把斋天的素供怎么就推倒喂狗了?老老实实说来!” 郡侯不敢隐瞒,说道:“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我在衙门内举行斋天仪式,准备进献供品,可妻子不贤惠,跟我恶语相向,当时我一时气愤,失去理智,推倒了供桌,泼洒了素馔,确实叫狗来把供品吃了。这两年我一直把这事记在心里,心神恍惚,却不知该如何补救。没想到是冒犯了上天,给百姓带来灾祸。如今遇到老师降临,恳请您明示,上界到底是怎么安排的。” 行者说:“那天正好是玉皇大帝下凡巡查的日子。他看到你把斋供喂狗,还口出秽言,玉帝当即立下三件事惩戒你。” 八戒问道:“哥,是哪三件事?” 行者说:“在披香殿立了一座米山,大概有十丈高;还有一座面山,大约二十丈高。米山旁有一只拳头大的小鸡,一下紧、一下慢地啄着米吃;面山旁有一只金毛哈巴狗,一长一短地舔着面吃。左边还有一座铁架子,架子上挂着一把黄金大锁,锁梃有指头粗细,下面有一盏明灯,灯焰燎烤着锁梃。只有等鸡把米啄完,狗把面舔完,灯把锁梃燎断,这里才该下雨。” 八戒笑着说:“这有什么难的!哥,你要是带我去,我变出法身,一顿就能把米面都吃光,弄断锁梃,保证能下雨。” 行者说:“呆子,别胡说!这是上天定下的计策,你怎么能破坏?” 三藏说:“照这么说,该怎么办才好?” 行者说:“不难!我临走时,四天师跟我说,只要一心向善就能化解。” 郡侯立刻伏地叩拜,哀求道:“只要老师肯指教,下官一定一一照办,一心向善。” 行者说:“你要是真心悔过,从今往后就赶紧念佛诵经,我还能帮你想想办法;你要是还像从前一样不知悔改,我也没办法,不久之后上天就会降罪,你的性命都难以保全。”

郡侯连连磕头礼拜,发誓从此一心向善。当下便召集本地的僧道,举办道场,各自撰写文书,向上天申奏。郡侯带领众人拈香瞻拜,答谢天地,反省自责。三藏也为他们念经祈福。与此同时,又派人飞速传报,让城里城外的家家户户,不论男女老少,都要烧香念佛。从这时起,一片向善之声在耳边响起。行者这才面露欢喜,对八戒、沙僧说:“你们俩好好护持师父,老孙再去一趟。” 八戒问:“哥哥,又要去哪儿?” 行者说:“这郡侯听了老孙的话,果然愿意受教,心怀善念,诚心念佛。我这次去再奏明玉帝,求些雨来。” 沙僧说:“哥哥既然要去,就别耽搁了,我们还得赶路呢,一定要求得一场雨,也算成就我们的功德。”

好一个大圣,再次驾起云头,一直来到天门外,又遇到了护国天王。天王问:“你今天又来做什么?” 行者说:“那郡侯已经一心向善了。” 天王听了也很高兴。正说着,只见直符使者捧着道家文书和僧家关牒,来到天门外准备传递。直符使者看到行者,施了一礼说:“这可都是大圣劝善的功劳。” 行者问:“你要把这些文牒送到哪儿去?” 直符使者说:“直接送到通明殿上,交给天师,再转呈给玉皇大天尊。” 行者说:“这样的话,你先走,我随后就到。” 直符使者便进了天门。护国天王说:“大圣,不用去见玉帝了。你直接去九天应元府,借调一些雷神,让他们去那儿打雷闪电,马上就能下雨了。”

行者果真听从了天王的建议,进入天门,没有去灵霄殿请求旨意,而是转身前往九天应元府。只见雷门使者、纠录典者、廉访典者都迎了上来,施礼问道:“大圣怎么来了?” 行者说:“有事要见天尊。” 三位使者随即进去通报。天尊立刻走下九凤丹霞之扆,整理好衣衫出来迎接。相互行礼之后,行者说:“有一事特来相求。” 天尊问:“什么事?” 行者说:“我因为保护唐僧,到了凤仙郡,看到那里干旱得厉害,已经答应帮他们求雨,所以特来向贵部借调几位官将去那儿打雷。” 天尊说:“我知道那郡侯冒犯了上天,玉帝立下三件事,不知道该不该下雨。” 行者笑着说:“我昨天已经去见玉帝请旨了。玉帝让天师带我去披香殿看那三件事,分别是米山、面山和金锁。只有这三件事有了结果,才会传旨降雨。我正发愁这三件事难以完成,天师让我劝化郡侯等人一心向善,说‘人有善念,天必从之’。也许这样能让上天回心转意,解除灾难。如今郡侯他们已经心生善念,到处都是向善的声音。刚才直符使者已经把他们改过从善的文牒呈奏给玉帝了。老孙特地来到尊府,请求借调雷部官将帮忙。” 天尊说:“既然如此,我派邓、辛、张、陶四位元帅,带领闪电娘子,随大圣下凡去凤仙郡打雷。”

四位元帅和大圣没过多久就来到了凤仙郡上空,立刻在半空中施展法术。只听见 “呼噜噜” 的雷声响起,又看到 “淅沥沥” 的闪电划过。真可谓:

闪电如紫金蛇般耀眼,雷声震得万物惊醒。火光闪耀,霹雳声震得山洞崩塌。闪电照亮满天,雷声震撼大地。一道红光闪过,大地萌发生机,万里江山都为之撼动。

凤仙郡城里城外,大小官员和军民百姓,整整三年都没听到过雷电声。如今看到有雷声闪电,全都一齐跪下,头顶着香炉,有的人手里还拿着柳枝,嘴里都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这一声声善念,果然惊动了上天。正如古诗所说: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

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暂且不说孙大圣指挥雷将在凤仙郡打雷闪电,让百姓一心向善。再说上界的直符使者,把僧道两家的文牒送到通明殿,四天师转奏到灵霄殿。玉帝看了说:“这些人既然有了善念,看看那三件事怎么样了。” 正说着,忽然有披香殿的看管将官前来奏报:“所立的米面山都倒了,转眼间米面都没了,锁梃也断了。” 还没等奏报完,又有当驾天官带着凤仙郡的土地、城隍、社令等神只一起来拜奏:“本郡郡主和满城大小百姓,没有一家一人不归依善果,礼佛敬天。恳请玉帝慈悲,普降甘霖,救济百姓。” 玉帝听了十分高兴,立刻传旨:“让风部、云部、雨部,各遵号令,前往下方,按照凤仙郡的地界,就在今日此时,打雷布云,降雨三尺零四十二点。” 四位天师领了旨意,传达给各部,各部立刻随时下凡,各自施展神威,齐心协力。

行者正和邓、辛、张、陶四位元帅,让闪电娘子在空中施法,只见各路神仙都到齐了。一时间风云汇聚,大雨倾盆而下。好一场及时雨:

浓浓的乌云弥漫,蒙蒙的黑雾笼罩。雷车轰鸣,闪电耀眼。狂风滚滚,骤雨哗哗。正所谓一念之间,上天便回心转意,满足了万民的期望。全靠大圣施展神通,万里江山都被阴云笼罩。好雨如倾河倒海,遮蔽原野,迷漫天空。屋檐前像瀑布般垂落雨水,窗外雨声清脆悦耳。千家万户的人都在念佛,大街小巷水流湍急。东西方向的河道都涨满了水,南北方向的溪湾也处处通畅。干枯的禾苗得到滋润,枯萎的树木重新焕发生机。田地里麻麦生长茂盛,村庄里豆粮丰收有望。旅客高兴地进行买卖,农夫愉快地耕耘播种。从此黍稷生长茁壮,庄稼自然丰收。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升平,共享太平。

这一天,雨下足了三尺零四十二点,各路神只渐渐收了法术。孙大圣高声叫道:“四部众神,暂且停下云头,等老孙去叫郡侯来拜谢各位。各位可以拨开云雾,现出真身,让这些凡人亲眼看看,这样他们才会诚心供奉。” 众神听了,只好都停留在空中。

行者按落云头,径直来到郡里,早看见三藏、八戒、沙僧都来迎接,郡侯也一步一拜地前来道谢。行者说:“先别急着谢我。我已经留住四部神只,你可以召集众人一起来拜谢,让他们以后能常来降雨。” 郡侯随即派人飞速传报,召集众人一同酬谢,众人都纷纷拈香朝拜。只见四部神只拨开云雾,各自现出真身。这四部分别是雨部、雷部、云部、风部。只见:

龙王显现出真身,银色胡须,苍老面容,世间无双;雷将舒展身姿,钩嘴威严,面容庄重,无人能比。云童现身,面容如玉,头戴金冠;风伯显出真容,眉毛干燥,眼睛圆睁。他们一同显现在青霄之上,依次排列,展现出神圣的仪态。凤仙郡的百姓这才相信,纷纷顶礼膜拜,拈香祈祷,收起恶念。今日仰望天上的神将,百姓们都洗心革面,一心向善,诚心归依。

众神停留了一个时辰,百姓们不停地朝拜。孙行者又飞到云端,向众神施礼道:“有劳各位!有劳各位!请各位回到各自的部门。老孙还会让郡里的百姓供奉各位尊神,逢年过节进行祭祀。从今往后,还请各位每隔五日刮一场风,每隔十日下一场雨,继续拯救这里的百姓。” 众神听从了行者的话,各自回到自己的部门,暂且不表。

却说大圣落下云头,对三藏说:“事情已经办妥,百姓也平安了,我们可以收拾行李赶路了。” 郡侯听了,急忙行礼说:“孙老爷这是什么话!如今这场甘霖,是无量无边的恩德。下官这就派人准备一场小宴,答谢您的厚恩。还要购买民间的田地,为老爷们修建寺院,立起老爷们的生祠,刻碑留名,四季祭祀。即使刻骨铭心,也难以报答万一,怎么能说要走的话呢!” 三藏说:“大人的话固然在理,但我们是前往西方挂单云游的僧人,不敢久留。过一两天,必定要离开。” 郡侯哪里肯放,连夜派人置办酒席,修建祠宇。

第二天,郡侯大摆宴席,请唐僧坐在上座,孙大圣和八戒、沙僧依次而坐。郡侯和本郡的大小官员、部臣们纷纷举杯敬酒,席间还有细吹细打的音乐,款待了一整天。这场宴席大家都十分开心。有诗为证:

田畴久旱逢甘雨,河道经商处处通。

深感神僧来郡界,多蒙大圣上天宫。

解除三事从前恶,一念归依善果弘。

此后愿如尧舜世,五风十雨万年丰。

一天又一天,宴席不断,酬谢不停。郡侯挽留了将近半个月,直到寺院和生祠都修建完备。一天,郡侯邀请师徒四人前去参观,唐僧惊讶地说:“工程如此浩大,怎么这么快就建成了?” 郡侯说:“下官催促工匠,日夜赶工,这才赶紧完工,特地请各位老爷来看看。” 行者笑着说:“果真是贤能能干的好郡侯啊!” 众人随即都来到新寺,只见殿阁巍峨壮观,山门气势恢宏,大家都赞不绝口。行者请师父给寺院取个名字,三藏说:“有了,就叫‘甘霖普济寺’吧。” 郡侯称赞道:“好名字!好名字!” 于是用金贴广泛招募僧众,侍奉香火。在大殿左边立起师徒四人的生祠,每年四季进行祭祀;又修建雷神、龙神等庙宇,答谢神灵的功劳。参观完毕,行者便催促启程。

那一郡的百姓知道留不住他们,纷纷准备礼物相送,师徒四人分文不收。于是,全郡的官员和百姓们,奏响盛大的鼓乐,高举鲜艳的旗帜,送行三十多里,仍然依依不舍,最后含泪目送,直到看不见他们的身影才返回。这正是:硕德神僧留普济,齐天大圣广施恩。毕竟不知道他们还要多少天才能见到如来,且听下回分解。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双龙夺嫡,废物憨子竟想渔翁得利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大唐极品帝婿五代梦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古玉穿越公子崛起水浒:梁山新寨主,好汉绝不招安盘点历史:开局十大农民起义家父是康熙紫鸾记烽烟起之龙啸天下那些年,我爱过的女人挽清:同治盛世始皇帝荒年卖身成赘婿,我有空间肉满仓贰臣华夏先祖屹巅峰扶明录吕布有扇穿越门穿越异世:乞丐变首富慕容世家之燕国传奇猎国!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大秦:开局祖龙先祖太孙收手吧,您登基一月灭了九国这位诗仙要退婚穿越,科举逆袭养媳妇大明未央我在明朝当国公带着系统来大宋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大唐:吃货将军半个医士成皇帝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三国之刘辩再造大汉江户旅人大唐:兕子是谁?系小公举吖!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魏武世子之偷香窃玉陪葬傻驸马,竟是绝代军神戏说西域36国契约娇妻:王爷的宠妃浪子列国历险记我从替身成为皇帝抗战之铁血兵锋公子出巡琅琊榜之安定天下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北宋群英录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
博看读书搜藏榜: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春秋发明家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帝国联盟大唐房二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我在古代逃荒人在三国也修真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贤王传大宋说书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湛湛露斯卿镇国二公子王爷乱来:亲亲小痞妃向秦始皇送上大学生盛世第一妾冷王追爱,神医王妃有点坏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穿越秦末,打造寡妇村特种部队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开局官府发老婆?我卖肾宝赢天下!三国:偷听我心声,蜀汉杀疯了穿越古代被士兵抽,我掏出了手枪都穿越了,谁还循规蹈矩?!逐我北上和亲?我南下擒龙你哭什么天命逍遥王大秦:我助始皇成就万古帝业主和爹,好战妻,只想当咸鱼的他三国刘禅为相父加寿自己却想躺平大明:劈出来的皇长孙大周第一纨绔李隆基的纨绔皇孙回到古代积功德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三国开局觉醒无双神力我乱世杀神穿越红楼,开启与美人的羁绊我的外卖通万朝寒门人杰特种女兵王回到大唐做女帝身为镇北王,我为女帝稳江山开局十颗中子弹,抢夺联合舰队异界风云之君临天下我,贾蓉,不做绿帽王穿越大唐重整山河谋定天下:从一首诗震惊长安开始仓库通明末,我在明末当知县三国:开局触发被动自爆系统哎!天道推着你发展幼帝传奇以捕快之名孤岛的崛起:穿越中世纪大航海之重生主宰开局捡漏美娇妻,乱世造反当皇帝三国:天下不容我,我重塑天下大奸臣当道寒光剑气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天命储君扫天下权征争霸,带众女从零开始我在原始社会大杀四方重生小丫鬟,只想安稳一生明末第一狠人:先灭建奴再抢崇祯我本农民,谁把我踢出来【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被抄家后,凶猛世子称霸天下穿越清朝造反我是认真的锦书难托:乱世情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