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还没散尽,兴隆镇中学的煤炉子已经吐出第一缕青烟。
张煜踩着结霜的自行车踏板,车筐里装着用旧挂历包的课本,车把上挂的网兜里晃荡着铝制饭盒——王淑芬天不亮就起来烙的葱花饼,隔着三层屉布还能闻到香气。
开学了。
操场上的积雪被扫成堆,主席台挂着褪色的\"新学期新气象\"横幅。
校长握着裹红绸的话筒讲话,电流杂音里混着隔壁木材厂的电锯声。
张煜站在初一二班的队列里,看李晓燕偷偷把冻红的手缩进袖管,蓝布棉袄袖口磨得发亮,露出里面玫红色的毛衣边。
\"下面请优秀学生代表发言!\"教务主任的吼声惊飞了杨树上的麻雀。
初三的刘红梅走上台,涤纶红裙下露出穿了毛裤的臃肿轮廓。
她别在胸前的团徽反着光,照得张煜眯起眼——那光斑正好落在周大勇悄悄点燃的松明子上,引得后排男生一阵哄笑。
班级里。
教室后排的铸铁煤炉烧得通红,炉盖上烤着十几个铝饭盒。
张煜翻开包着《故事会》封皮的英语书,油墨味混着烤土豆的焦香钻进鼻腔。
前桌传来\"咯吱咯吱\"的声响,李晓燕正在课桌下偷偷嗑瓜子,壳子攒在手心准备下课喂操场的老母鸡。
\"张煜!\"王建国突然出现在后门,粉笔头精准击中他的额头,\"把这段课文译成中文。\"
教室瞬间安静,三十多双眼睛盯着他手里的小说——其实是伪装成《射雕英雄传》的《新概念英语》。
当他把\"Long long ago\"翻译成\"在很久很久以前\"时,炉子上的饭盒突然\"嘭\"地跳起,不知谁的鸡蛋炸开了。
草长莺飞。
四月开化时,劳动课转移到校办农场。
张煜握着锄头在试验田里除草,垄沟里刚冒头的婆婆丁还带着晨露。
李晓燕提着柳条筐跟在后面,把草根抖干净装进筐里——这些是要送到食堂喂猪的。
周大勇突然从杨树林窜出来,军绿挎包里鼓鼓囊囊装着山丁子,酸涩的果香惊飞了垄上的花喜鹊。
\"尝尝!\"他抛来的野果砸中张煜后背,在蓝布衫上留下紫红印记。
女生们尖叫着躲开飞溅的汁水,劳动委员举着铁锨追打时,裤脚勾住了刺玫藤。
张煜蹲下身帮他解刺,发现藤蔓上结着去年秋天的野葡萄干,黑珍珠似的果实里藏着细小的籽粒。
#### 四、供销社的夏天
期末考试前,张煜被派去帮供销社抄写价签。
玻璃柜台反射着午后的阳光,他握着蘸水笔在牛皮纸上写字,\"大白兔奶糖0.8元\/斤\"的墨迹未干就被馋嘴的孩子蹭花。
李长海送来冰镇汽水,瓶身的冷凝水洇湿了库存清单,圆珠笔迹化开成模糊的云朵。
傍晚换岗时,售货员赵婶神秘兮兮地拉开柜台暗格。
发霉的月饼渣里埋着本《流行歌曲》,扉页上邓丽君的笑脸缺了角。
张煜用三斤粮票换下这本\"禁书\",转身就看见李晓燕在副食柜台前徘徊——她正用买练习本的钱称水果糖,纸包上的麻绳缠着少女纤细的手指。
金秋时节。
九月开学恰逢农忙,操场成了晾晒场。
张煜和男生们扛着麻袋穿梭在金色玉米堆间,帆布手套里的汗水把玉米须染成深褐色。
李晓燕带着女生组缝麻袋,针线在秋阳下银蛇般游走,有个姑娘的顶针滑落玉米堆,直到冬天喂马时才被马蹄刨出。
课间休息时,周大勇用玉米须编成胡须,扮成校长训话。
教导主任气冲冲赶来时,踩到滚落的玉米粒摔了个仰八叉,怀里的教案天女散花——某页夹着的《武侠故事》被风卷到旗杆顶,成了整个秋天学生们仰望的风景。
又是一个冬天的来临。
腊月里教室门窗糊上塑料布,呵气成霜的早晨,值日生要提前两小时来生炉子。
张煜握着铁钩通炉膛时,发现某块蜂窝煤上刻着\"早\"字——不知是哪届学生留下的。
李晓燕的红格子围巾挂在暖气片上,冰碴化成水珠滴进搪瓷缸,王建国用来泡的茉莉花茶多了丝甜味。
期末复习时,油印的模拟卷带着体温传递。
张煜和李晓燕共用一盏台灯,电线绕着生锈的暖气管爬行,钨丝灯泡把两个人的影子投在糊墙的报纸上。
当周大勇第五次借橡皮时,他作业本上的油渍暴露了秘密——这馋鬼竟用复习资料垫着吃猪头肉。
大雪小雪又一年。
寒假前最后一天,教室飘着墨汁与浆糊的味道。
张煜踩着课桌贴对联,冻僵的手指把\"书山有路勤为径\"贴成了波浪线。
李晓燕剪的窗花被北风卷走,最终挂在十里外的输电塔上,开春时电工老刘还当是个红色塑料袋。
除夕夜,张煜蹲在灶坑前烤土豆。
王淑芬往他兜里塞了五毛压岁钱,崭新的纸币带着油墨香。
央视春晚的雪花屏里,赵本山刚说出\"改革春风吹满地\",整个镇子的鞭炮声就炸响了。
张煜跑到院门口,看见周大勇在冰面上放\"二踢脚\",某个冲天炮的火星点燃了木材厂废料堆,映得半个镇子红彤彤的。
春江水暖鸭先知。
三月开江时,张煜在语文课上学到\"一年之计在于春\"。
他模仿朱自清的笔调写周记,被王建国用红笔批注\"堆砌辞藻\"。
李晓燕的作文本在女生中传阅,她写的《我的供销社妈妈》里,藏着对张煜帮忙搬货的感激。
体育课恢复那天,操场上的冰化成大大小小的水洼。
周大勇带头打水漂,瓦片在泥浆里划出断续的弧线。
张煜在柳树下背单词,忽然发现去年秋天埋的玻璃弹珠发了芽——其实是冰层消融后露出的啤酒瓶底,在春阳下折射出七彩光斑。
清晨。
四月的晨雾裹着柴火气息,张煜推着二八自行车穿过兴隆镇早市。
车把上挂的网兜里,铝饭盒随着颠簸叮当作响。
卖豆腐的老汉掀开棉被,热气腾起在半空结成细密的水珠,落在李晓燕递过来的搪瓷盆里。
\"二斤水豆腐,多给点卤。\"李晓燕踮着脚递钱,碎花衬衫袖口露出半截红毛线手链——那是女生间流行的编法,用拆掉的旧毛衣线搓成。
张煜看见她手背上沾着蓝墨水,想必是早自习偷赶作业时蹭的。
一转眼,时光如梭。
期中考试前的教室像个蒸笼。
王建国踩着吱呀作响的讲台发卷子,油印试卷的墨香混着后排煤炉烤地瓜的焦甜。
李晓燕把橡皮切成小块分给周围人,周大勇用铅笔在桌角刻\"早\"字,木屑纷纷扬扬落在过期的《中国少年报》上。
\"这道题选c。\"张煜用脚轻踢前桌板凳。
暗号顺着课桌间的缝隙传递,李晓燕的麻花辫梢系着红头绳,向右摆动三次代表选择题答案。
监考的老孙头抱着搪瓷缸打盹,缸底沉着厚厚一层茉莉茶渣。
杨花纷飞时。
五月杨絮如雪,劳动课改到江边植树。
张煜握着比自己还高的铁锨挖坑,汗湿的的确良衬衫贴在背上。
李晓燕拎着铁皮桶来回运水,桶里漂着的杨絮像撒了层。
周大勇趁老师不注意,把刚捉的泥鳅塞进树坑,说是要给树苗\"加餐\"。
\"快看!\"不知谁喊了声。
三十多双眼睛齐刷刷抬头,供销社新买的彩色气球飘过江面,拴着的广告条幅上\"康师傅方便面\"几个字在风里翻卷。
直到多年后张煜才明白,那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鲜活注脚。
午后。
周六替母亲值班时,张煜发现了柜台的秘密。
装水果糖的玻璃罐底压着本《射雕英雄传》,书页间夹着泛黄的粮票。
李长海来买大前门,烟盒锡纸被他小心展平——国营饭店的后厨要用这个包烧鸡。
傍晚换班,赵婶拉开生锈的铁皮柜:\"帮婶子搬搬货。\"
樟脑丸的气味扑面而来,压箱底的的确良布料已微微发黄。
最底下竟藏着台海鸥相机,快门声惊飞了檐下的家燕,胶片转动声像春蚕啃食桑叶。
暴雨如骤。
六月的雨来得急。
放学路上,张煜把书包顶在头上狂奔。柏油路面的热气混着雨腥味蒸腾,供销社屋檐下挤满躲雨的人。李晓燕的白球鞋踩在水洼里,帆布面渗出的水迹像幅写意山水。
\"接着!\"周大勇从国营饭店后门扔来塑料袋,三个烫手的韭菜合子在空中划出抛物线。
油渍在塑料袋上晕开,混着雨水流进排水沟,引来几只麻雀啄食。
王淑芬举着油布伞找来时,看见三个孩子蹲在台阶上分食,雨水顺着瓦当串成珠帘。
夏夜,乘凉。
期末考试结束那晚,全镇人都搬着板凳到粮库广场。
露天电影幕布挂在两棵老榆树间,《大话西游》的盗版带子播到至尊宝告白时,全场响起此起彼伏的咳嗽声——中年人们用这种方式掩饰悸动。
张煜和李晓燕坐在麻袋堆上,周大勇摸来的青玉米在暗处飘香。
放映机的光柱里浮尘舞动,如同银河倾泻。
当紫霞仙子飘向太阳时,粮库保管员突然拉闸,黑暗中的口哨声、笑骂声和蟋蟀鸣叫编织成仲夏夜交响曲。